北 青
前不久,北京青年報《公眾調查新聞工作室》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展開聯合調查,以期了解公眾對轉基因技術及其制品的認知狀況。
逾六成被訪者以前不知道有轉基因食品在市場上出售
調查顯示,對于北京市場上銷售的很多名牌大豆油是轉基因制品的報道,有31.4%的被訪者看到或聽說了這條新聞。由于地域的原因,聽說此消息的北京被訪者比例達到了58.4%,而上海和廣東被訪者的比例只有28.5%和8.1%。
作為新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轉基因食品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調查有35.4%的被訪者以前就知道這一情況,而超過六成(64.6%)的三地被訪者此前從未聽說。我們發現,在聽說農業局的這份調查結果以后,京、滬、穗被訪者的態度和反應呈分散狀態:有近1/3的被訪者表示“對轉基因食品感到好奇”;近1/4被訪者“對商家不標示轉基因成分這一行為感到憤慨”;也有一部分被訪者(36.8%)表示“對這種事情不感興趣”;此外,14.4%的被訪者感到“憂慮”;10.6%的被訪者感到“驚訝”;6.4%的被訪者感到“恐慌”。
近一半被訪者不了解“轉基因”技術
調查中有49%的被訪者坦承,自己對“轉基因”技術基本沒有什么了解,其中有12.9%的被訪者“從未聽說,也完全不了解這項技術”,36.1%的被訪者“只是聽說有這么一種轉基因食品,具體內容不太清楚”;而47.2%的被訪者對轉基因技術的了解“只限于報刊等大眾媒體上介紹的部分內容,知道個大概”;只有3.8%的被訪者“看過一些相關的專業書籍,對轉基因技術比較了解”。
75.7%的北京被訪者期望看到轉基因食品的報道
有55.2%的被訪者希望看到對轉基因食品進一步的報道,37.6%的被訪者表示無所謂,僅有7.2%的被訪者表示對相應報道不感興趣。其中希望看到相關報道的北京被訪者更高達75.7%,上海和廣州被訪者分別為50.5%和40.0%。
“轉基因制品對普通公眾的健康是否構成危害”是被訪者最感興趣的內容,選擇率為85..2%;其次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介紹”,選擇率為73.1%;68.9%的被訪者想了解“轉基因技術的相關科普性知識的介紹”;“轉基因技術利弊方面的爭論”和“科學界人士對轉基因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發展和應用的看法”的選擇率分為55.9%和54.1%。
92.6%的被訪者在有明確標示前提下支持轉基因食品的銷售
雖然對轉基因技術了解有限,但絕大部分被訪者還是支持轉基因食品在市場上銷售。92..6%的被訪者表示“可以出售轉基因食品,但應給予明確標示”;3.9%的被訪者認為“可以出售轉基因食品,沒必要給予明確表示”;3.4%的被訪者“堅決反對出售轉基因食品”。
而對轉基因技術在農業和食品業方面的進一步應用,41.9%的被訪者表示支持,39.9%的被訪者回答“說不清”,19.1%的被訪者表示不支持。
對于轉基因技術的實際應用范圍,60.1%的被訪者知道“轉基因技術可以提高農作物營養物質的含量”;52.9%的被訪者知道“轉基因技術可以培養出新的農作物,如彩色棉花等”;46.9%的被訪者知道“轉基因技術可以培養出對病蟲害有天然抵御功能的農作物,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45.8%的被訪者知道“轉基因技術可以改善農作物的口味”。其中,對轉基因技術在農業和食品業方面應用持支持態度的被訪者,對這些應用范圍的實際知曉率都要相應高于總體的平均水平,分別為70.5%、61.8%、74.9%和52.2%。
逾三成被訪者會選擇轉基因食品
為了測試被訪者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調查者為被訪者設計了一個假設的情景:“如果您想買一桶大豆油,但您購物的超市或商店只有轉基因豆油,您會怎么辦呢?”
結果有55.6%的被訪者表示“不會購買,去其他地方再看看”;25.0%的被訪者明確表示“會購買轉基因豆油”;19.4%的被訪者“有可能會猶豫,但最后還是會買”。也就是說,在只有單一產品提供的情況下,有44.4%的被訪者會接受轉基因食品。
那么,如果購物地點同時提供轉基因豆油和普通豆油,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如何呢?調查中有68.3%的人會直接選購普通豆油;20.8%的人則表示“無所謂,哪種都行”;10.9%的人仍然會選擇購買轉基因豆油,其中一部分被訪者提到的理由是轉基因豆油價格比較便宜。在自由選擇的前提下,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選擇性超過三成(選擇會購買轉基因豆油和無所謂的被訪者),這個比例不算低,這說明轉基因食品在國內已經開始逐漸被人們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