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進
轉基因技術突破了自然資源的限制,大幅度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帶來了全球農業的深刻革命,但轉基因技術也因此在全球貿易格局中掀起一場軒然大波。圍繞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歐美兩方長期以來爭執不下。長期以來,在歐盟轉基因作物受到嚴格的控制。歐盟國家在轉基因作物研究和栽培方面處于弱勢,種植面積僅占世界總面積的0.3%,在產量高、價格低的美國轉基因作物面前,歐盟處于弱勢。1998年10月以來,歐盟以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不能得到科學證明為由,凍結了新的轉基因產品的上市。直到2002年12月初,歐盟各國環境部長同意新的轉基因標識和追溯條例,這可能就意味著歐盟向轉基因產品敞開了大門。2003年7月22日,歐盟農業部長理事會通過了新的轉基因產品條例,為取消歐盟4年多來對轉基因產品“事實上的禁令”鋪平了道路。
美國是在轉基因技術研究方面投資最多的國家,近幾年有50%以上的專利與此相關。同時,美國也是世界上轉基因作物播種最廣泛的國家,占世界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70%,達到5300萬公頃。美國國內70%的大豆、75%的棉花和30%的玉米都是轉基因作物,利用轉基因技術,美國每年可增加15億美元的農業收入。美國較注重轉基因產品的監管,2001年1月出臺了《轉基因食品管理草案》,強制性地要求制造商必須在轉基因食品進入市場前至少120天,向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署(FDA)提出申請,以確認此類食品與相應的傳統產品相比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轉基因作物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優質高產,對解決吃飯問題和提高農業收益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我國也受到高度重視。據報道,每年進入我國居民食物鏈的轉基因食品已經超過2000萬噸,主要集中于進口的大豆、玉米和油菜等品種。2001年5月23日國務院出臺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2002年1月5日,我國農業部簽發了三個農業法令:《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要求從2002年3月20日起,含有轉基因成份的大豆、番茄、棉花、玉米、油菜等5種農作物及其產品(如大豆油)需要標明轉基因成份才能加工和銷售。衛生部針對“轉基因加工食品”的標識問題,2002年4月8日出臺了《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要求對“以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為原料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進行標識。
2001年6月農業部頒布《轉基因條例細則》,規定對進口的轉基因產品需要進行安全測試,但相關安全測試需要較長周期,為了不影響正常的大豆貿易,2002年3月11日,農業部發布《轉基因安全管理臨時措施公告》,規定臨時措施有效期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在到期日之前,對有關轉基因農產品的貿易問題實行《臨時措施》,保證貿易的持續性。由于技術問題,在臨時措施到期之前兩個月,農業部又發文決定延期9個月至2003年9月20日。按照此公告的規定,還制定了進出口轉基因農產品臨時措施管理程序。2003年7月16日,中國農業部又宣布延長到2004年4月20日。
這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出臺,對轉基因大豆的進口造成了重要的影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簡稱《條例》)出臺后的實施過程中,大豆供給出現了新的變化,行情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在2002年4月以后,我國大豆進口曾出現了80天的停頓期。2002年1至6月份,我國大豆進口數量為325.8萬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5.4%。
中國作為世界上主要的大豆進口國,依賴海外供應來滿足國內一半的大豆需求。國內許多大豆廠家依賴進口大豆進行加工,“洋大豆”基本上來自美國、阿根廷和巴西三國,我國從這些國家進口的大豆幾乎占進口總量的99%,而這些“洋大豆”以轉基因大豆居多,如果對進口大豆限制過嚴,可能會導致國內大豆供給不足。
2002年我國轉基因食品有關法令頒布后,大豆進口量相對減少。2001年我國大豆產量為1540萬噸,2001年~2002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為1038萬噸,比上年度減少22%,因原料短缺,導致大豆市場劇烈波動,庫存量僅為當年消費量為6.31%。2002年我國大豆產量為1690萬噸,2002年~2003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為1131.5萬噸,同比下降19%,但仍是歷史上第二個進口最多的年份,大豆及其制品市場價格劇烈變動。
2003年1月~6月,我國進口大豆達1015萬噸,接近上年全年水平。
我們可以看出,當前轉基因產品的焦點主要集中在轉基因大豆進口方面,而我國轉基因政策的效應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控制轉基因大豆的進口量,二是提高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消費需求量。但由于我國是世界上大豆的生產大國(年均在1500~1700萬噸)、進口大國(年均1000~1300萬噸)、消費大國(年均3000~3400萬噸)、壓榨大國(年均2200萬噸左右,實際能力5000萬噸),因此轉基因政策可能產生一些負作用。其主要表現為容易損害國內大豆壓榨廠的利益,導致其加工不足;由于國內對畜禽和食油需求的提高,易導致國外大豆加工品豆粕(飼料)、豆油大量涌入;容易誘發國家之間新的貿易糾紛和沖突。隨著歐盟對轉基因產品解禁,中國的轉基因政策也應相應作一些調整,但轉基因標識制度不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