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2001年相比,2002年中國競爭力上升了6位(從第39位升至第33位),中國臺灣地區上升了4位(由第7位升至第3位)。
就新興市場經濟而言,中國和印度在其相對位置上獲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分列第33位和第48位(2001年印度為第57位)。報告認為,這兩個國家的綜合排名歸功于其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但對中國而言,因銀行部門的問題而造成的臨時債務方面的潛在危險近來才開始減退。
2002年競爭力前3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美國、芬蘭和中國臺灣地區。而在2001年,這個排名是芬蘭、美國和加拿大。報告說,美國在經歷了兩年排在第2位之后,又重新躍居榜首。這主要歸功于它在相關技術方面的優秀表現。中國臺灣地區取得的高綜合指數,也主要是因為它在技術指數方面的名次較高。
我國億元以上交易市場逾三千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統計信息,截至2002年末,全國成交額億元及以上市場達3258個,與上年相比減少了15個,所減的主要是小規模混雜型市場;當年成交額1984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以批發經營為主的市場成交額為15450.9億元,占全部成交額的77.9%。
統計顯示,億元市場的地區分布與當地個體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江蘇擁有億元市場最多,達454家;浙江億元市場成交額最大,占全國的19.6%;河南、湖北、上海、江西、山東、遼寧等地億元市場的成交額增幅高于全國平均增幅。10億~20億元、30億~40億元的市場發展尤為迅速。
7月末居民儲蓄余額達10.61萬億元
7月份,中國居民儲蓄繼續增加,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機構)的居民儲蓄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7月末,居民儲蓄余額為10.61萬億元,同比增長18.2%。
1至7月份,居民儲蓄累計增加11697億元,同比增加2411億元,其中7月份當月增加884億元,同比增加44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持續增加。7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20.79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前7個月,各項存款累計增加24597億元,同比增加8590億元。
北京CPI排位升至第六位
北京市統計局的最新統計顯示,北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州、武漢、沈陽、哈爾濱、南京10大城市中排位前移。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0.6%。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6,比10大城市平均指數低0.1個百分點,在10大城市中的位次由上年同期的第8位前移至第6位。
北京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再次由升轉降。今年以來北京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連續5個月上漲后,6月份首次出現下降趨勢。從價格水平看,上半年北京市的大多數食品價格在10大城市中處于中上水平。在22種食品中,北京市排名居前5位的有17種,主要有帶魚、豬肉、蘋果、精制油和大米等;居后5位的有5種,分別是富強粉、大白菜、芹菜、大蔥和雞蛋。
上半年,北京市服務項目價格在10大城市中居中等水平。從可比的20個品種看,居前5位的是民用水、市內電話通話費、房租、保姆費、初中和小學學雜費。后5位的是民用液化石油氣、民用電、高中學雜費、醫院掛號費和保育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