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顧問群
7月18日成都商報報道,專訪郎咸平時獲悉,德隆控股的上市公司因為互保問題正在接受中國證監會調查,再加上有媒體報道,國有股減持又有所動作,受這兩個消息的影響,股市大幅下挫,但隨后德隆系和有關方面發表澄清公告,稱并無此事。
在此以前,有關德隆的種種風風雨雨就從未間斷過,猜疑者有之,否定者有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德隆是否違規作莊。不管市場議論如何,德隆系股票始終是我行我素,在旁觀者的議論中緩步盤升。如果德隆系確實違規作莊,那么正如郎教授所言,德隆是最成功的莊股。
德隆是否真是中國證券市場上最大的一個黑洞,難道在市場莊股紛紛隕落的今天,一直巋然屹立的德隆真的要倒塌了?這個巨人的倒下,對市場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德隆后面到底有沒有問題,有多少問題。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始終是霧里看花,看不清楚。但有一份公開的數據對比卻多少可以透視一下中國股市這個最為神秘的角色。前不久公布的對上市公司擔保資金情況調查顯示,全國各地的上市公司總共擔保額度為700億元,其中違規的金額為100億元左右。而根據不完全統計,德隆帳下大大小小的企業之間總共的擔保額度為20億之多。德隆在市場上所占的分量之重據此可想而知。
是否正是因為如此,證監會一直始終不敢正視德隆,畢竟投鼠忌器,如果真的把德隆拉下馬,可能也會把中國證券市場一起拉動。果真如此,時機的選擇就至為重要,那么,現在證監會真的開始向德隆下手的可能性又有多少?
自2001年的大熊市以來,除極少數股票以外,大部分個股是大幅下跌的,市場的泡沫在市值縮水的代價下得以壓縮。從今年6月初開始,央行與證監會又向一系列涉及證券市場違規資金的問題開刀,市場老莊股紛紛上演生死時速,無一幸免。在大大小小的莊股們被解決之后,證監會真的相中了德隆?不管怎樣,在泡沫被大幅壓縮的情況下解決問題,證監會畢竟可以多一點底氣。同時在2004年銀行系統完全執行巴塞爾協議之前,有效化解中國金融體制性風險,證監會和央行都沒有時間瞻前顧后了。
德隆系可以毫不過分的稱為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一個“神話”,它頂住了2001年的國有股減持,安然渡過了今年上半年莊股的集體跳水。所以,德隆如果倒下,對市場的沖擊究竟有多大,始終是投資者牽腸掛肚的問題。
不可否認,任何一次查處都會造成市場的短期陣痛,這是無可避免的,也可以看成是市場發展的代價。如果德隆系真的倒下,短中期內對市場的影響不可輕視,因為德隆對灰色資金的連帶效應會波及市場的穩定。證券市場雖然已經歷了幾次“整風運動”,但殘留的違規問題畢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證監會對違規資金的窮追猛打,始終是會禁錮市場的做多熱情。
然而,時至今日,市場環境已有所不同,通過上半年證監會與央行的“門戶清理”,市場的資金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陽光資金對灰色資金的換血,使得對任何大莊股的查處都已不能長期造成“殺雞駭猴”的聯動效應。
同時,在管理層大力提倡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口號下,不斷壯大的開放式基金始終在場外虎視眈眈,尋覓著進場機會。任何一個大莊股的倒下都可為其提供絕佳的入市機會。
隨著市場的成熟和監管手段的調整,為莊股查處付出的市場代價會不斷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