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超
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對企業來說,一定要講究針對性,突出在統一思想上下功夫,在領會精神實質上下功夫,在結合實際上下功夫,使我們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思路有新的突破。
認識意義:在統一思想上狠下功夫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每次三中全會都涉及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戰略問題,在黨的歷史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這次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是歷屆三中全會決定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它的重大意義在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深層次問題和矛盾的不斷顯露,改革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人們認識觀念不斷深化,從根本上掃除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的任務,歷史地擺到了我們黨的面前。為完成這一極其重大的歷史任務,全會提出了“五統籌”的方針,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提出了“五堅持”的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以人為本。這“五統籌”、“五堅持”,是在25年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科學認識,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內在規律的必然要求,因而是指導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深化改革、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思想和基本原則,其重大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它表明了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認識已大為深化,實現了在所有制結構和產權制度上的突破與創新。全會提出的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等一系列深得要領、抓住了根本的重要論斷和改革方略,具有很強的全局性和前瞻性。由此,全會通過的這個新的決定為市場經濟的基本邏輯充分發揮作用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使舊體制的根本革除和新體制的完善有了現實的可能。
全會在發揚黨內民主上開創了新篇,在承上啟下、與時俱進方面開創了新篇,在突破難點、調整改革與發展思路上開創了新篇。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完成的任務、取得的成果,與十六大以來的實踐一樣充分地表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卓越地履行著職責,杰出地執行著黨和人民的重托,是值得黨和人民信賴的。我們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三中全會精神上來;統一到對新一屆中央政治局的信任、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完全擁護上來,迅速掀起學習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熱潮。
抓住重點:在領會精神實質上狠下功夫
以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推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觀點、新要求,實現了市場經濟理論的新突破。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要著重領會這些新的理論觀點的科學內涵,認真把握精神實質,把學習的過程變為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過程。
要著重學習領會全會《決定》提出的“五統籌”市場化改革的新要求,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內涵,確立改革發展穩定緊密結合、相互統一的改革思維。要著重領會“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主要實現形式”的新觀點,突破把公有制主要實現形式定位于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傳統認識,充分認識通過發展公有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生命力,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要認真理解“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意義,認識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他其行業和領域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要明確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擁護《決定》提出的產權制度改革的新論斷。要理解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的四個基本特征、四個“有利于”的重要意義和一個“內在要求”、一個“重要基礎”的關鍵作用,領會好保護各類產權的新的政策要求。要充分認識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意義,維護好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所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方面,《決定》強調企業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強調要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強調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維護職工合法利益,加強職工民主管理。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主題是體制創新,它涵蓋了改革的各個范疇,包含了經濟體制的各個方面。《決定》闡述的一系列重要的理論新觀點,既堅持了黨的十四大以來關于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又在實踐基礎上集中全黨智慧,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思路新舉措,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認真學習貫徹好三中全會精神,對我們攀鋼的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學以致用:在結合實際上狠下功夫
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向計劃經濟的核心部分發起攻堅戰。未來的改革,將從深層次上觸及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國有金融機構、舊有的政府職能、二元的城鄉分割體制。這四大板塊的深化改革,將直接或間接地對攀鋼未來的改革和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就要以全會精神為指導,立足實際,深入調研,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理清思路,解放思想,用新思想、新觀念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把學習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同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群眾性活動結合起來,同落實攀鋼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同進一步樹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良好精神狀態結合起來,同切實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結合起來,同解決職工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結合起來,同解決黨的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結合起來。一定要聯系攀鋼的發展實際,重點從思想認識上解決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認真思考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對市場形勢和企業環境產生什么影響,充分認識未來的資源配置市場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機遇和挑戰,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
二是要樹立正確的改革觀,認真思考如何貫徹“五個堅持”的原則和“五個統籌”的方針,把握好改革的方向,調動好企業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的積極性,處理好各項工作、各種利益及其主客觀條件的關系,實現改革發展穩定的協調推進。
三是要圍繞《決定》在所有制結構和產權制度上的理論創新,認真思考產權制度改革將會對市場競爭環境、市場運行規則、國有企業的發展條件、企業組織結構、生產經營環節、職工心理素質等所造成的影響,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到加強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的改革上來。
四是要明確各級黨組織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項偉大工程中肩負的歷史使命,認真思考如何從機制、制度、途徑、方式方法上探索加強和完善黨的建設,提高領導水平和決策能力,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努力實現“四個協調”,把改革工作搞好,把今年全年的收口工作和明年的工作研究好,以改革和發展創新的成績,為攀鋼的未來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只要我們在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時,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在統一思想上下功夫,把思想統一到三中全會的精神上來;在領會精神實質上下功夫,領會胡錦濤同志的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在聯系實際上下功夫,聯系我們攀鋼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推進公司的改革與發展的創新,我們就一定會取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