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土資源部地籍司的統計數字顯示,近年來我國土地權屬爭議案件每年高達幾萬起,土地權利制度建設嚴重滯后,已嚴重影響到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應如何作為?業內人士指出,不能一味等待國家出臺專門法規,而要積極推動土地權利地方立法,爭取土地權利制度建設在局部先行突破。
土地權利問題已成為國土資源管理和市場經濟體制中各種問題的重要根源之一。加強土地權利的制度建設勢在必行。目前國家正緊鑼密鼓地起草物權法,但業內人士提醒,出臺全國性專門的土地權利法周期非常長。國土資源部部地籍司司長樊志全提出,為減少土地權利法出臺前有關土地權利的規定出現真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有責任、有義務積極推動土地權利制度建設。 樊志全認為,地方人大、政府法律法規出臺比全國性法律法規要快,可以推動土地權利立法首先在局部取得突破,逐步促成全國性專門法律,是可行之舉。他舉例說,山東省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促成省人大常委會正式審議通過《土地登記條例》,強化了土地登記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了土地先行登記的制度和地下空間土地使用權登記制度,建立了商品房用地宗地分割轉讓登記制度和土地登記公開查詢制度。實施后,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土地登記的法律地位有了切實提高。 樊志全表示,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能消極等待國家出臺有關專門法規,而要積極推動土地權利地方立法,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中國國土資源報》記者張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