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政
在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激烈競爭面前,對企業沖擊最大的不是市場,也不是產品,而是對人力資源這一決定生產力發展要素的沖擊。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源,決定著企業的命運”這一理念已經得到了國內外許多成功企業家的廣泛認同。當今社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呈現出五大發展趨勢:一是由資源型管理向主體型管理演變;二是由雇傭型管理向合作型轉變;三是由靜態的管理向動態的管理轉變;四是由傳統督導型管理向科學督導型轉變;五是由傳統策略型向戰略型激勵轉變。對于巴陵分公司來說,就是要站在國際政治經濟的大格局、大趨勢、大潮流、大市場、大競爭的高度,認識和把握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以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從根本上革除原有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舊的管理模式和體制,實現管理創新和流程再造;就是要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著手,有效開發和充分整合人力資源,努力構建適應信息化、國際化、資本化發展趨勢的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從而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永葆企業持續發展的活力和生機;就是要在中國石化企業文化這一大的背景下,努力構建具有巴陵石化特色的先進企業文化新體系。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必須把著力點放在加快干部職工觀念的轉變、理念的更新和思想認識的提高上,落腳在生產力的發展上和企業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上,最終體現在廣大干部職工的根本利益上。
努力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同時也是高新技術和管理競爭的時代。在這種新的競爭環境中,企業只有快速地整合和提升自身的人力資源競爭力,才能抵御各種風險,應對各種考驗,促進和確保企業生產力的持續發展。
在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企業搞好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做到從巴陵分公司的實際出發,大膽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著力構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新模式,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企業推行扁平化管理,領導人員將全部取消多年習慣了的行政級別,取而代之的是能級管理,這是推進扁平化管理的“重頭戲”,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機制的關鍵性一步。它的成功與否,關系到整個改革能否持續推進。作為主管人力資源的副經理,一方面要帶頭抓好減人、減位,精減機構的工作;另一方面,作為黨委書記,又要切實履行好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責任,營造出穩定和諧的企業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確保職工隊伍的穩定,維護好廣大干部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護好他們的根本利益。作為主管領導處于矛盾的中心和焦點,處于“兩難選擇”的境地。怎樣處理好“無情減人”和“有情操作”這一對矛盾,怎樣做到“減人”和“選人”兩不誤,關鍵在于作好整合人力資源這篇大文章。
巴陵公司過去雖歷經多次改革重組,但都沒有涉及到深層次的問題。多年一慣制的組織結構的弊端在巴陵石化日益顯得突出,嚴重制約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三級管理”的模式,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嚴重障礙。這表現為:一是管理層次多,機構臃腫、人員膨脹;二是人員膨脹造成管理成本上升;三是人力資源沒有有效開發和利用,人浮于事,扯皮現象增多和管理效率低下;四是由于管理層次多,造成信息傳遞不暢,信息傳遞失真;五是造成職工心態不平衡,官多干活的人少,臨時工多,錢就相對少,企業處于長期虧損的境地。這種與市場經濟極不適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不改已經不行了。
為此,我們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建立新的平臺,優化人才配置,給優秀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大舞臺。公司集中精兵強將全力抓好煤代油項目建設和己內胺“七改十四”兩大項目改造。通過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己內胺生產新工藝,使“己內胺生產成套新技術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并被列為國家“973”計劃和中石化2003年“十條龍”技術攻關項目。被稱為巴陵分公司“希望工程”的煤代油項目也于10月底正式動工興建,2005年底將建成投產。這兩大改造的完成,即可解決企業生產力低下的問題,又可妥善解決好人力資源管理整合問題,為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過去由于存在“三級管理的模式”,造成了企業文化上的差異,造成職工缺乏對企業的認同感,缺乏共同的價值觀,缺乏一致的行為準則、企業精神、企業制度和企業的團隊精神,難以形成一致的企業文化,這已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最大缺陷。一個沒有先進的、與時俱進的文化的企業是不可能有戰斗力的。
穩妥構建人力資源管理新平臺
作為國有企業,職工群眾永遠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同時也是實現自身根本利益的決定力量。無論是整合人力資源,還是推行各項改革,都必須充分考慮員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切實做到穩妥有情、穩中求進。
推行扁平化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對現有管理格局的重心調整和再造,是人力資源管理新平臺的建立過程,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為了保證方案的穩妥實施,關鍵是要做到“三個確保”,實現“五項目標”。
這次扁平化改革,不是簡單的取消產品部這一層管理機構,而是兩級機關在管理資源、人力資源的優化和重組,是對現行管理體制的革新和重新構架。我們將“分公司—產品部—生產部(車間)”三級管理模式調整為“分公司—作業部”兩級管理模式。通過兩級機關的整合和競爭競聘、優勝劣汰,實現管理干部隊伍的優化。
確保公開、公平和公正。改革中做到方案公開、崗位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自覺接受干部職工的監督。紀檢、監察部門要設立舉報電話,對違反規定者嚴肅查處。
為了保證改革的穩定進行和順利到位,公司制定了定員標準、績效考核辦法和薪酬改革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各項工作做到了精心組織,科學操作,在確保生產穩定的基礎上,快速推進,迅速到位。
這次B、C級領導人員競聘上崗無論在深度、廣度和力度上,在公司改革歷程中都是史無前例的。事實證明,競聘的結果符合公司改革目標和改革方向,較好地實現了預期的五項目標。
一是精簡了機構、人員,壓縮了管理人員。分公司機關部室由48個減少到16個,處級干部原有208人,現在B級管理人員只有102人,總數減少51%。競聘前在職科級干部399人,現有C級管理人員216人,總數減少45.87%。二是理順了管理層次。從“三級管理”過渡到二級管理,改變了過去中間管理機構“床雀雖小五臟俱全”、上下一般粗的局面,壓縮了管理流程,降低了管理費用,促使兩級管理者的重心放在抓安全生產,放在降成本、減費用上,有利于端正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優化了干部隊伍結構。現在B級干部平均年齡42.01歲,比競聘前的44.4歲下降了2.39歲;101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碩士研究生6人,占總數的5.88%;全部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36人,占總數的35.29%。一批六十年代出生、具有高學歷的年輕干部擔任了黨政一把手。C級干部平均年齡36.2歲,比競聘前的38.2歲下降2歲。196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占94.69%,其中碩士研究生1人;高級技術職稱16人,占7.73%;中級技術職稱146人,占70.53%;初級技術職稱45人,占21.74%。在分公司扭虧脫困這場艱巨的戰役中,有了一支較為優秀的指揮隊伍。四是傳遞了工作壓力。按照扁平化管理模式,干部都處在動態管理之中,所有干部只能靠業績定位,靠貢獻爭位,靠才能謀位,靠實干站好位。五是培育了嶄新的企業文化。從海爾文化中我們得到了啟示:企業最好的人才機制是“賽馬”而非“相馬”,只有用“賽馬”的方式培養人才,才能真正挖掘人才,并保證人才輩出。這次干部競聘,我們變組織直接任命為個人報名、組織推薦、群眾評議和組織考核相結合,變“封閉式相馬”為“開放式賽馬”,努力營造出一種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有效激勵、競爭擇優、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機制,逐步形成了“求實競爭創新”的企業文化導向。
為了保證生產穩定和職工隊伍穩定,我們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的整體功能,黨政工團各單位齊抓共管,統一協調。由于大家的齊心協力和辛勤努力,競聘工作按計劃有條不紊地平穩推進。對于主動棄聘的處級干部,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十分關心,競聘前就按專業線對所有處級干部進行一對一談話,要求他們從公司大局出發,正確對待改革,正確對待去留。很多同志以大局為重,主動讓賢,毅然放棄競聘、支持公司改革。參加競聘的同志,自始至終抱著認真的、積極的態度參與考試考核,盡量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表現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使得競聘的整體水平較高,也使激烈的競爭增添了幾分精彩。對于落聘的干部,公司領導特別注重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助他們消除思想顧慮,引導他們辯證看待競聘結果,鼓勵他們落聘不失志,重新振作起來奮起直追。由于思想工作到位,政策引導到位,在整個競聘過程中,廣大干部表現出了良好風格,保持了平靜心態,也保證了競聘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推行扁平化管理,為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新機制積累了經驗,也為深化下步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