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邊
在美國,我居住的這個城市,冬天比很多地方冷得多,夏天也熱得讓人難以忍受。所以一到夏天,如果你找不著常聯系的朋友。那他一定是去哪兒渡假了,可是對普通百姓來說這還是不小的奢侈。
于是,大家都忙著渡假的時候,我決定參加一個暑假英文班。十幾個人的班只有一個男士??粗莻€“黨代表”,我不禁想起我的日本教授常說的一番話:其實女性比男性對異文化更有好奇心、適應力和包容力,所以條件允許的話,愿意國外去生活的女性比男性多。
班里有來自歐洲的、南美的、亞洲的,加上老師有四分之一印第安人血統,二分之一美國非洲人血統,整個班就像是美國社會的切片。大家的目的是練習英文會話,同時也了解一些其他國家的情況。其實在生活中學語文是最好的辦法,上訓練班實在是不得已。
老師上課的方式是先出一個話題,然后讓大家自由發言討論,最后她指出大家說錯的語法和用得不合適的詞兒。
最初的話題當然是讓大家介紹自己的國家。題目一出,大家便爭先恐后,生怕少說了一句。不過,很少聽到兩個日本人的聲音,他們總是要等到老師點了名才猶猶豫豫地開口。
在我介紹完中國之后,提問的大都是日本和韓國人,憑他們的問題,就知道他們對中國了解不少。韓國女孩居然問我中國人怎么看待張藝謀的電影,并很準確地說出了中國人對他的電影的爭議。幸好這女孩兒只問起了張藝謀,這大概是我出國前記得的最后一個導演的名字,她要是再提起什么第五代、第六代導演,那我只有聆聽她的指教了。我們談論中國電影時,教室里別的人只有聽的份了,阿根廷女孩兒竟然打起了瞌睡。而巴西女孩兒談起巴西時,我好好反省了一下自己,除了巴西考肉,狂歡節和幾個大城市的名字,我似乎對這個南美大國的現狀一無所知,多少年前學得那些南美歷史和地理也忘得一干二凈,想問一些問題,卻又無從問起。西班牙女孩兒講的西班牙的風俗和民族構成,讓我聽得云山霧罩,老師和南美的幾個學生卻聽得津津有味,問題不斷。
下課之后,阿根廷、巴西和西班牙女孩便聚在一起,嘰哩刮拉地說起西班牙語(巴西大部分人說葡萄牙語,但也有人說西班牙語),而我和韓國,日本人則用漢字和英文交流,遠近親疏一眼可知。最“孤獨”的也許是來自俄羅斯的安娜吧,她在課堂上介紹完俄羅斯的旅游勝地之后教室里竟一片沉默。只有我打破沉默,仔細問了那里的現狀,畢竟那是個我們曾憧憬過的國家,而現在我們也面臨許多同樣的煩惱。
我這兩個日本同學,跟我認識的許多日本人一樣,很愿意承認他們受了中國的影響,曾從中國學了很多東西。他們在介紹日本的傳統文化時,總也不忘記帶上了一句:這是從中國傳來的。在他們興致勃勃地介紹日本的傳統的時候,有時我會無心地插幾句類似“中國也是這樣”的話,他們則會很痛快地說:這可能就是日本人從中國學的。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
那個來美渡假的李教授介紹韓國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朝鮮人和中國人不是一個人種,朝語和中文也不屬一個語系,我們和日本人是同一個人種,和日語是同一語系。這一番話,給我一個不小的“打擊”,我一直有意無意地把班里的日本人和韓國人當作我的“同類”,不想,一瞬間我就變成“孤家寡人”了。倒是日本同學的坦誠給她的聲明打上了問號:他們告訴大家,許多南方的日本人據說是很久以前從中國來的。韓國同學也提到古代朝鮮從中國學了很多東西,但他們說的更多的是韓國人如何如何發展了自己的文化。他們還很熱心地給大家展示古代朝鮮的建筑、器皿、繪畫的照片。我沒有去過朝鮮半島,但覺得這些東西都似曾相識:在我的看來,倒是日本的一些傳統的東西更具有別于中國的特色,至少不需要專家指點,我這個門外漢也能一眼看出來。
埃麗娜是來自馬德里的律師,說著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語。我和埃麗娜在很多問題上都有相同的意見,甚至有過“舌戰群雄”的時候在那次“有口音的英文是不是好英文”的辯論中,我們幾乎是2比10,全班只有我倆認為外國人說英文時應當盡量減少母語帶來的口音。但是我們之間也有意想不到的分歧。埃麗娜似乎很不喜歡在歐洲的那些非法移民。雖然聽得出她在談起這個問題時盡量不讓自己的措辭太激烈,但卻掩飾不住她對非法移民的嫌惡之情。雖然沒有親身體驗過那些移民如何破壞了自己一貫的生活環境,但我對埃麗娜還是頗感理解,畢竟他們是“非法”的。可是,有一天,埃麗娜又滔滔不絕地說著在西班牙的來自非洲的非法移民的故事了,當然她并不知道,聽著她的慷慨陳詞,我的腦海閃出的是中國城市那些小攤販們的滄桑的臉,和在紐約大街上騎自行車來回穿梭送中餐外買的小伙子那模糊的身影——不知道為什么,我突然特別想反駁埃麗娜。但還未等我開口,來自巴西的文森特,班里的“常代表”不緊不慢地發話了:我說,好多年前,你們的祖先到別人的土地上吃喝享樂,無所不為,還強迫人家學你們的語言。現在你們教會了他們你們的語言,輪到他們到你們的國家來掙點兒錢,過點好日子,不也很公平嗎?!
還是這個文森特,在英文班結束時,特意跑到我面前,遞給我一張名片,告訴我說他知道這個世紀是中國人的時代,也許有一天他要去中國做生意,到時讓我幫忙。雖然知道全世界都盯著中國的大市場,可在這個與生意毫無關系的地方,聽到來自遙遠的巴西的文森特說出此話,心里還是不免有些驚訝。
酷熱的夏天終于結束了,渡完假的朋友們紛紛打電話來描述他們在海邊渡過的精彩時光。我在沒有空調的公立學校的教學樓里渡過的這揮汗如雨的一個多月,實在跟朋友們的渡假相去甚遠。不過,在我心里,這一個多月還是有一個附庸風雅的名字:文化渡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