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南方某省會城市的城管部門對該市的一處違章露天集市進行了強制性拆除,并表示,要把這塊地方建成綠色休閑廣場。至于拆了市場后商販們到哪里去經營,則沒有交待。這是一則再平常不過的消息,因為像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每天都可能在一些地方發生。
城市當然要美化,要有綠地、廣場。但是一些地方為建綠地、廣場,對市場一拆了之,而不考慮那些小商小販的飯碗,不幫助他們開辟新的就業渠道。擺個小攤、開個門臉,賣個針頭線腦、蔬菜瓜果和烤白薯什么的,既維持了自己的生計,又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這些小本生意人的就業和創業也是實現經濟繁榮的一部分。目前,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就業形勢十分嚴峻,還有很多下崗工人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在等待就業,這就決定了就業是經濟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事關廣大群眾切身利益,需要政府統籌規劃,正確處理市容與繁榮的關系,要市容也要繁榮,繁榮重于市容。“一拆了之”式的市容建設,不利于擴大就業和經濟發展,也會使市容建設缺乏長久堅實的基礎。
當然,筆者無意去袒護“違章”,違章了可以去糾正,簡單的取締或拆除不能解決問題。要知道,之所以很多攤點、集市屢禁不止,就是因為在這些地方存在需求。而需求是不能被人為取締的。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拆市場,還需要從實際出發,對能夠保留的加以科學的引導和管理,對確需拆除的,也要考慮小商小販的飯碗,想方設法為他們開辟新的經營場所。
擺正繁榮與市容的關系,給人們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首先要文明執法,多運用經濟手段而不是強制性手段管理市容。目前,野蠻執法的現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卷菜攤子,踢果籃子,撅秤桿子”,嚴重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損害政府形象。要加強對執法者的監督管理,決不允許粗暴執法。
做生意要合法經營,要有營業執照,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目前卻大量存在著“游擊隊”式的沒有任何管理的攤位,除經營者法律法規觀念淡漠之外,合法經營的門檻高、崗位少也是許多商販違章經營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一方面要降低相關稅費標準,減少他們合法經營的成本;另一方面則要盡可能開辟更多的合法經營場所,增加有管理的攤位數量,特別是要在居民社區里適當增加有規劃、有管理的攤位。
盡管大都是為了謀生,小商小販們擺攤設點也是在干事業、在創業。他們有謀生的權利和用合法勞動獲得幸福的權利。我們在為那些開企業辦公司的創業者呼吁營造良好創業環境的同時,也不要忘了他們。正如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那樣:要“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給他們多一些創業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