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于6月12日發布有965位企業經營者參與的“非典對企業經營影響快速問卷調查”結果表明:
大部分企業經營者認為非典波及經濟中的大多數行業,第三產業受影響相對較大;企業的國內外市場和生產經營各環節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形勢相對比較平穩;非典影響可望是短期的,企業經營者預期第三季度形勢將趨于好轉,對我國實現年度經濟增長目標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對政府在抗擊非典中所采取的措施給予了積極的評價,普遍認為這些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明顯的。企業經營者呼吁全社會增強信心,盡快恢復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
非典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本次調查以企業法人代表為調查對象,于2003年5月30日發出調查問卷2000份,截止6月10日,通過傳真、郵寄共回收有效問卷965份,有效回收率為48.3%。調查樣本主要分布在工業、批發零售貿易業、建筑業、交通運輸等行業。從調查企業地區分布看,受非典影響較大的北京、廣東及華北其他地區(包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分別占8.1%、4.8%和13.9%,除北京、廣東、天津、河北之外的東部其他地區占38.3%,除山西、內蒙古之外的中西部其他地區占34.9%。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分別占15.1%、56.6%和28.2%。從企業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占35%,非國有企業占65%。調查對象的職務為董事長的占31.8%,總經理占47.9%,廠長占13.5%其他職務占6.8%(見表1、2)。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企業經營者認為非典波及經濟中的大多數行業,第三產業受影響相對較大;企業的國內外市場和生產經營各環節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形勢相對比較平穩;非典影響可望是短期的,企業經營者預期第三季度形勢將趨于好轉,對我國實現年度經濟增長目標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對政府在抗擊非典中所采取的措施給予了積極的評價,普遍認為這些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明顯的。企業經營者呼吁全社會增強信心,盡快恢復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
實現全年增長目標謹慎樂觀,部分行業受沖擊較大

本次調查涉及了企業經營者對所管理的企業、所在行業以及宏觀經濟運行受非典影響程度的判斷,和對今年能否實現年度經濟增長目標的看法。
關于非典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負面影響,調查結果顯示,54%的企業認為有影響但“影響不大”,40%的企業認為“影響較大”,認為“影響很大”和“沒有影響”的分別占3.4%和2.3%(見表3)。
基于這一判斷,企業經營者對今年我國實現7%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4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可以實現”既定目標,比認為“無法實現”的多40個百分點,另有4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實現目標“有一定難度”(見表4)。
關于非典對行業的負面影響,調查結果顯示,社會服務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貿易業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本行業受非典沖擊比較明顯,認為“影響較大”或“影響很大”的比重分別為83%、79%和67%。其中社會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認為“影響很大”的比重分別達到41%和32%。
冶金業和房地產業受到的負面影響相對比較緩和,認為“影響較大”或“影響很大”的比重分別為29%和28%。

42%的制造業企業經營者認為本行業所受的負面影響“較大”,8%認為“影響很大”。其中紡織、食品和輕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沖擊較大,認為“影響較大”或“影響很大”的比重分別達到79%、63%和61%。而石化、冶金、電子等行業所受的負面影響則相對較小(見表5)。
關于非典對本企業的負面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影響較大”或“影響很大”的與認為“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的大體上各占一半。其中認為“影響較大”的比重為37%,認為“影響很大”的為14%。
從不同地區看,作為非典重災區的北京、廣東所受沖擊相對較大,認為“影響較大”或“影響很大”的比重分別為64%和55%,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不同企業規模看,小型企業認為“影響較大”或“影響很大”的比重為56%,明顯高于大型企業(45%)和中型企業(49%)(見表6)。
由于受“非典”影響,部分企業對實現原定企業年度增長目標信心不足。調查結果顯示,3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可以實現”企業原定的年度增長目標,44%的企業認為“有一定難度”,17%的企業認為“無法實現”(見表7)。
企業生產經營受到階段性影響,投資狀況比較平穩,預期三季度形勢將趨于好轉

為了解非典對企業影響的具體層面,本次調查了解了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以及企業國內外市場受到的影響(見表21)。
關于非典對企業國內外市場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6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非典對其國內市場影響“不利”,其中9%認為“非常不利”;7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非典對其國際市場“不利”,其中19%認為非常不利。由此可見,非典給企業國際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的程度大于對國內市場的影響程度(見表8、表9)。
關于非典對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與正常情況相比,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各項指標均不同程度地出現下滑。不過,企業經營者對第三季度的形勢判斷趨于樂觀。由此表明,企業經營者認為非典對企業的影響主要是階段性的。
從訂貨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6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企業訂貨比正常情況減少,其中26%認為明顯減少。對于第三季度的形勢,5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訂貨狀況將趨于好轉,13%認為形勢將惡化,前者比后者多40個百分點(見表10)。

從生產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56%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企業生產(服務)量比正常情況減少,其中19%認為明顯減少。對于第三季度的形勢,4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生產形勢將趨于好轉,10%認為形勢將惡化,前者比后者多39個百分點(見表11)。
從銷售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63%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企業產品(服務)銷售量比正常情況減少,其中25%認為明顯減少。對于第三季度的形勢,5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銷售形勢將趨于好轉,13%認為形勢將惡化,前者比后者多39個百分點(見表12)。
從出口情況看,據對有出口業務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6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出口量比正常情況減少,其中28%認為明顯減少。對于第三季度的形勢,38%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出口形勢將趨于好轉,14%認為形勢將惡化,前者比后者多24個百分點(見表13)。由此可見,企業經營者對恢復國內市場的預期比恢復國際市場的預期更為樂觀,這一結果說明了企業經營者認為非典對企業國際市場的不利影響的程度比對國內市場影響程度大的判斷。

從采購情況看,調查結果顯示,5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企業采購量比正常情況減少,其中15%認為明顯減少。對于第三季度的形勢,41%的企業經營者認為這種采購量低于正常水平的狀況將趨于好轉,9%認為形勢將惡化,前者比后者多32個百分點(見表14)。
本次調查還涉及了“非典”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及盈利情況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6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比正常情況增加,其中14%認為明顯增加;65%認為盈利情況比正常情況減少,其中29%認為明顯減少。對于第三季度的形勢,3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這種成本高于正常水平的狀況將趨于好轉,14%認為形勢將惡化,前者比后者多20個百分點;44%認為盈利下滑的形勢將得以扭轉,18%認為形勢會惡化,前者比后者多26個百分點。
從不同地區看,重災區北京、廣東企業的盈利狀況所受到的影響程度明顯高于其他地區。調查結果顯示,77%的北京企業和70%的廣東企業認為二季度以來盈利情況比正常情況減少,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高12和5個百分點。
從不同行業看,盈利受影響較大的是社會服務業、批發零售貿易業、紡織和輕工業,其盈利比正常情況減少的企業的比重分別達到83%、81%、78%和73%,其中66%的社會服務業企業、50%的交通運輸業和49%的紡織業的盈利狀況明顯減少(見表15、16)。
非典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大小,關系到這場災難對我國經濟影響的縱深程度。調查結果顯示,31%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比正常情況減少,其中11%認為明顯減少;同時,有22%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投資比正常情況增加。對于第三季度的形勢,27%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投資形勢將趨于好轉,6%認為形勢將惡化,前者比后者多21個百分點(見表17)。由此可見,相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來說,企業的投資行為受非典的影響較小,這從另一角度說明非典對經濟的影響可望是短期的。

生產經營秩序可望恢復正常,就業壓力依然較大
為了全面了解企業面臨的困難,同時正確判斷非典對企業影響的范圍和深度,本次調查涉及了非典給企業帶來哪些具體影響。調查結果顯示,位列首位的問題是“商務談判交流活動明顯減少”,認同此項選擇的企業經營者的比重為78%;其次是“企業產品(服務)銷售渠道受阻”,選擇比重為58%;此外影響企業較大的兩個問題是“相關部門正常服務業務受限”和“企業嚴格防范措施影響效率”,選擇比重分別是37%和27%。
調查同時發現,將“原材料不能正常供應到位”和“對未來形勢發展難以判斷影響企業決策”作為主要問題的企業經營者比重分別為22%和25%。此外,8%的企業經營者將“員工心理恐慌”列為非典帶來的主要問題,4%的企業經營者提出了“其他”一些問題,主要包括:“貨款回籠難度加大”、“物流成本增加”、“市場消費不振、產品價格下跌”等問題(見表18)。
本次調查在了解非典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的同時,也涉及到就業問題,調查結果顯示,27%的企業經營者反映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從業人員比正常情況減少,36%反映雇傭農民工減少。對于第三季度的形勢,19%的企業經營者認為就業形勢將趨于好轉,4%認為形勢將惡化,前者比后者多15個百分點(見表19)。調查結果表明,在近年來我國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非典的出現增加了減輕這一壓力的難度。
政府措施得力,期望盡快恢復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本次調查在問卷中還設計了“您對政府應對非典政策措施的意見和建議”這一開放問題,共有419位企業經營者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和建議。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對政府在抗擊非典中所采取的措施給予了積極的評價,普遍認為這些措施是有力的,效果是明顯的。
企業經營者在希望繼續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控制非典的蔓延,杜絕疫情反復現象發生的同時,對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過度防范也要引起注意,并呼吁全社會增強信心,盡快恢復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
為此,企業經營者提出了不少建議,包括繼續實施對部分受非典沖擊行業的減免稅收政策并擴大優惠面、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適當放松銀根、補充企業流動資金、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關注中小企業發展等。
企業經營者還建議要加大公共衛生支出,提高全民公共衛生素質;盡快建立健全全國性公共衛生安全預防預警機制,加強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