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嬡
警示一:政府公共管理職能需調整和到位
危機對一個國家和人類來說,是枘雙刃劍,“非典”也不例外。我們在討論“非典”使GDP增長減緩的同時,應該看到,我們同時得到一次很好的學習應對危機的經驗,這個經驗是給企業和民眾的,也是給政府的。“非典”危機帶給我們的警示,絕刁;僅僅是公共衛生體系的問題,也不單純是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投入問題。從本質上講,是我國在經濟轉軌過程中,政府在公共管理職能上的明顯缺位。即仆統的政府盲接十預經濟的職能還處在一個全面退出的過程中,新的與市場機制配套的政府處理公共事務的職能還在摸索、建設和完善之中。政府公共政策職能的不明晰導致相應的公共資源配置和應急機制建設不到位,責權利無法得到具體落實。以至遇到類似“非典”的突發性公共事件,政府在危機降臨的初期就顯得措于-不及,有些被動。而在接下來的防控上作上又不得不通過行政手段調動一切資源來集中解決。
從適應經濟轉軌和社會轉犁的客觀要求來看,我國的政府職能需要逐步從單一的優先發展經濟的目標轉向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上。為此,政府在市場無法提供產品的領域,如國家安全、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危機管理等方面,合理界定新的職能,提供公共產品,為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動力。
警示二:財政公共支出管理需完善和調整
當前,我們的則政體制下朝著構建公共財政體制方向轉變。“非典”事仆向我們提出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構加強公共支出管理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應該說是件好事,它叫以加快完善和調節器整公共則政制度建設的步伐。
目前朋政土山仍然存在著爪擔小應承擔的“越位”行為和則政應當保而又不得保的“缺位”問題。按照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有十國特色的公共財政要求,必須盡快建立公共支出管理新機制。下生保健事務與服務、社會保險福利與事務、社區建設事務與服務應是則政公共支出的重要內容之一。過去我們在這些領域的投入不足,且結構不合理,存在重大型治療設備購置,輕防治檢測檢驗設備購置,重城市投入,輕鄉鎮、社區投入等現象。致使檢測設備老化、資源匱乏,遇到“非典”等突發事件時,防治工作就無以應劉。
“仆典”顯現出公共IJ生安全、公共健康、衛生醫療保障在社會公共需求領域的重要性,因此,必須調整公共則政支出結構,滿足人們對公共服務、公共產品的需求。
警示三: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體系
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對其191個成員國的衛生系統做了調查,并根據健康改善、政府責任、醫療提供的公平性做了排名,中國排名靠后。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叫期,公共醫療-生服務——預防性保健、疾病監控和槍疫受到了市場經濟的沖擊,特別是在農利,幾億農民幾乎失去了基本預防保健。—個城市整體衛生上作中,疾病預防和公共衛生監督是市民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線。在我國衛生防治中存在著嚴重的重治輕防現象,這里有來自衛生部門的上作的著眼點,建立良好的疾病預防條件和措施的問題,也有來自國人的防病息識差、生活陋習嚴重,和從事rj坐上們:的醫務人員預防意識刁;強的問題。“非典”的沉痛教訓也予以充分證明。有專家估計,預防投入1元錢,其功效相當于治療中的10元錢甚至更多,所以預防是事半功倍之舉,遺憾的是我們沒有重視這1元錢的投入。我國在公共衛生體系和公共衛生安全建設投入上長期欠賬。為數不少的醫院,特別是鄉利醫院,至今仍然靠傳統的“三大什”——聽診器、血壓表、體溫計維持正常的醫療服務,就是——個突出的例證。叫以想見,憑借如此的醫療條件和物質基礎,且不況“非典”這樣尚不為人類認知的突發疫情,就是一般性疫情來臨也難以抵御。
“非典”危機后,痛定思痛,要加快公共—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體系。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做好幾個方面的上作:一是建立統一的公共衛生預防控制體系。建立傳染病監測體系,當傳染病的發病情況出現異常數據或當有新的疾病出現時能夠及時預測和匯報。二是加強公共衛生人員培訓,建立一支精干、高效、靈活的公共IJ生專業隊伍。當疫情出現,調查疫怙并根據事態的發展隨時提出對策方案。在防治和控制傳染病的過程中,能保證物資、人力和資金的調度暢通無阻。三是加強實驗室工作,實驗室的研究能迅速提供對疾病的診斷、治療技術的支持。流行病學研究,應該從對疫病爆發的前囚后果、疾病的傳染途徑,尤其是疾病與人類行為、環境因素的關系做出分析,幫助公共健康部門在防治和控制疫情時科學決策。四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公共健康體系,包括相應的基礎設施,制度安排,支持、訓練和裝備公共健康人員,加強對公眾的普及和宣傳。五是在渡過疫情危機后,應該對危機處理措施的有效性做出科學評判,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對可能在未來出現的問題,如病毒對抗生素抗藥性、生態系統的破壞,食品、藥品的安全等進行前瞻性、多學科的研究,提供有關的預案措施。
警示四:深化農村牧區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
農村,衛生工作仍然是我國衛生工作的薄弱環節,體制改革落后,資金投入不足,設施落后,農民缺乏有效的醫療救助和合作醫療。那些在農村重復出現的流行病、傳染病比眼前“非典”更為致命,嚴重威脅著農民的健康,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突出。最近小央政府已決定拿㈩23億元,改善農利的醫療收治條件,但眾所周知,中國農利的鄉村衛生體系早已風雨飄搖,支離破碎,23億元雖叫應一時之急,對于長遠建設只是杯水車薪。中國用于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資金占GDP比例是年年下降,而在有限的資金分配中,又是城市重于農村,醫療重于預防。據有關方面了解,我國醫療保健方面城鄉差6P很大,占總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lJ上資源配置,占總人口70%的農利人U只享有20%的衛生資源配置,87%的農民完全靠自費醫療。
如何解決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已擺在各級政府的重要議鄰日程。目前,政府財力有限,加上農利人口多,各地經濟發展又不平衡,不可能—下子解決農民的健康保障問題,生搬硬套現代的醫療衛生體系及醫療保險制度是不;現實的。我國六、七十年代實行的農利合作醫療制度在國際上曾受到廣泛贊譽,至今還許汁多國家在效仿,因為這個辦法更符合現實,更行之有效。政府應通過必要的資命投入、政策傾斜和技術援助,幫助恢復和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民醫療服務的需要。
我區對農利牧區合作隊療制度建設1998年自治區政府就已批轉自治區衛生廳制定了具體實施意見,但是上作進度緩慢,建設效果差。2002年中央召開的農村衛生工作會議,已經對加強農村合作醫療休系建立提出了明確目標,我區應根據中八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上作的決定》和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精神,盡快制定我區農利牧區合作醫療實施力案。以滿足廣大農牧民醫療保健需求,提高農牧民健康水平。
農村合什醫療制度建立,關鍵在于各級政府領導的重視程度,農民是否真個得到實惠,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農利合作醫療能否順利啟動的基礎,各級則政的支持,投入適當的引導補助資金,是啟動農村合作醫療的行力保證。
警示五:建立和完善醫療保險制度
—個社會是否給八成員提供安全感,要看它能否提供基小的社會保障,這是樸起碼的人道主義,也是社會文明和址步的標志,醫療健康保障足其中主要保障之一。我國日前實施的醫療保險方圓僅限于城蝕職上,覆蓋面小,另力·而保障能力差,八足某本醫療保險,大額醫療費用支付制度還不完善。
“非典”橫禍殃及了部分弱勢群眾,為了使患者得到及叫的救治,中央和自治區采取了緊急措施,對未參加醫療保險的患者給予救治補助,這不僅是非常時期的權宜之汁,而是對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是要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田,將城鎮個休經濟組織和從業人員、鄉鎮企業及具職上都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二是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三是建立醫療救助制度。
醫療救助是專門對罹患疾病的弱勢群體的社會幫助,是針劉刁;能山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的弱勢群體的醫療問題。弱勢群休是指主要集中于城市,卜負擔不起醫療費用開支的低收入貧困人群,具體叫以分為以下三類:一是困難的國有、集休企業中的職工。這類企業由于生產利經營困難,職工沒有參加從本醫療保險,當職工患病時,既不能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本企業又無力支伺醫療費用,·足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目前他們也沒有被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范山,三是在職職上和退休人員。他們盡管能夠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但是旦發生大額醫療費用,個人自付比例比較高叫,其中的低收入職上,體弱多病的職上和退休人員也難以爪受。
醫療救助在籌資機制上,以政府投資為卞,同時充分利用民間力旱多方籌集醫療救助資金。借助訃政府組織(如慈善機構)參與和社會捐贈,以及具他資命來源(福利彩票利社會義賣的收益),大力開展民間救助審事業。在資金管理上,納入城鎮醫療保險專項管理,采用專項基金形式,亦叫以通過成立醫療救助從金會,山專門機構負責進行運營。
通過完善社會醫療保障休制和建立專門訓劉弱勢群體的醫療救助制度,叫以個少部分地緩解目前城市弱勢群體的就醫困難的問題,使利會保障制度真正發扦保障的功能。
警示六: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和社區服務組織模式
我國的衛生事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衛生事業發展缺乏全面規劃,統籌安排,機構重疊,大型設備重復購胃,衛生資源浪費嚴于。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提高資源的分配效率和利用效率是任何—個體制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衛生資源高度集中于人城市,過分重視高層次醫療服務而忽視初級-塵保健社區衛生服務是許多國家衛生體制的個通病。要使我國—旦生體制真正成為本低、效益好的體制,初級,衛生保健務和社區,服務應當成為今后的—優九發展重點。國內一項研究表明,68%的門診病例刮以在社區基本解決,院的慢性病患者中,有76.8%叫以在區基層解決或接受家庭衛生服務照顧如能實現病人的合理分流叫以節省醫費用4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健康切入點,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六大功能一體,居民將成為最大受益者。廣東是在全國最早開展社區衛斗.服務上作省份,最近又公布了《廣東省城市社衛生服務準入管理辦法(試行)》,在國率先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行準入理。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上,實政府調控與市場配胃,衛生資源相結合引入竟爭機制,根據公嚴、扦優的原則采用公開招標方式。準入將小分所有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禮會團休、個等社會力量多方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城市新建或改擴建居民小區叫,須規劃要求在公共服務設施中,預留社區生服務用房,鼓勵優惠提供給撲營利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原則上在每街道辦事處設置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禮區居委會設置一個社區衛生服站,而且機構將根據功能、仃務及朋人口需求,配備適宜類別、層次和數的專業衛生技術人員。轄區人口每萬至少配備2名全利醫師或纖培訓只有級以上職稱的臨床執業醫帥,而且醫生護士比例達1:1以上。
中國的改革使很多“單位人”變了“禮區人”,社區越來越成為人們的益共同體。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小僅以分擔政府與企業在社會醫療保障力的壓力,滿足人們對健康的從本需求,時發展社區”生服務,有利于貫徹“防為主”的方針,有利于向群眾提供合的衛生服務,也有利于把弱勢群體部分禮會醫療保障問題解決在基層緩解社會問題與社會矛盾,維護禮會定。社區服務足未來基本醫療保發展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