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歷史“兩大變局”管窺

2003-04-29 00:00:00官偉勛
炎黃春秋 2003年7期

所謂中國歷史上的“兩大變局”指的是:春秋戰國到秦漢間的第一次大變局;從鴉片戰爭開始至今尚在進行的第二次大變局。

第一次變局變了五六百年,定型后,延續了二千多年,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仍在變中的第二次變局,還要變多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第一次大變局”說的提出

春秋到秦漢為一大變局說,先見于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顧炎武(1613——1682);后有清朝的史學家、文學家趙翼(1727——1814)。而馮友蘭先生則進一步做了明確闡述,并談到鴉片戰爭以來的第二次大變局。

王夫之說戰國時代是“古今一大變革之會”(《讀通鑒論》);春秋以前是“封建之天下”,“其富者必其貴者”。即貴族永遠是貴族,平民(奴隸)永遠是平民(奴隸)。顧炎武在《日知錄》里則指出周王朝是講究宗姓氏族的社會。有了死喪事故都要訃告各國,說明他們之間的宗族姻親關系。戰國時代就不講這些了,出現“邦無定交,士無定主”新現象。

他們已經察覺到戰國時代跟以前不同了,發生深刻變革了。

春秋以來,隨著鐵器的普及,生產工具的改進、牛耕以及人口增多、私墾荒地的出現,農作物的產量提高了,從而為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生產和以個體經營為特色的小農階層創造了生存條件。最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時代結束;國有(貴族)土地,變成了私有土地;嚴加看管的“千耦其耘”(二人為一耦,千耦為二千人)“十千維耦”(二萬人)的大規模的奴隸集體勞動,變成了一家一戶的個體勞動。

從此,君主世代為君主,諸侯世代為侯,卿、大夫世代為卿、大夫——貴族永遠是貴族,庶民永遠是庶民的老規矩,不再“成例相沿,視為固然”了。

靠著知識與能力,范睢、蔡澤、蘇秦、張儀,“徒步而為相”;孫臏、白起、樂毅、廉頗、王翦等,“白衣而為將”。春秋時代的“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的貴族相殘的現象也逐步絕跡了。秦漢以后的二千年,皇族靠弒君而登皇位的現象已罕見。從宰相到太守縣令,經一定的制度從庶民中選拔的、只管行政沒有領地的官僚機構,替代了以往大小貴族對各自領地的統治。

先變先強,后變后強;變徹底者御天下,不徹底者亡天下

第一次大變局由晉開始。

春秋大國晉國,地處華北大平原。這一帶,交通便利,物產豐富,人口眾多。

隨著鐵器的出現,這里較早地出現了大量的私墾土地和自耕農以及新興的地主階層。原來的封疆逐漸被破壞。由于土地兼并激烈,晉國先是出現“八大姓”,最終導致魏、趙、韓“三家分晉”。從此進入戰國時代。

魏國在魏文侯(前455——前396)時已進行政治改革。掌權的已不再是清一色的世襲貴族。中央有了可以任免的相、將等官吏,在郡縣設置了守、令。相國李悝(法家始祖)著《法經》,集各國法律之大成,“成為秦漢以后各代法律之基本”。李悝因此被稱為“集權的地主政權政治制度的奠基者”。

通過改革,魏國成了戰國初期最富強的國家。其后,趙、韓、齊以及鄭、宋等小國也相繼改革。楚國是在魏國的吳起因受保守派排擠逃到楚國后,才開始改革的。經過改革各國的國力都增強了,連不起眼的宋國也成了“五千乘之勁宋”。

秦原來是西方的一個落后國家,各國都瞧不起它,把它看做夷狄之邦。“國際會議”也不讓它參加。強盛起來的魏國趙國還多次攻占它河西的土地。秦孝公深感“諸侯卑秦,丑莫大焉”!決心富國強兵。正好商鞅入秦,他便重用商鞅進行變法。商鞅在秦孝公全力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立軍功則獎,私斗則罰;把提升官職與軍功結合起來;宗室不立軍功者不得有名分,沒有軍功的貴族成了普通老百姓;尊卑爵祿等級,一律按軍功重新規定,并按等級高低享有田宅、臣妾、穿不同的衣服;努力耕織產量大可以免除勞役;統一度量衡標準;全國普遍設立縣制;開裂“阡陌封疆”,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等等。

變法后的秦國是個什么樣子呢?晚于商鞅百十年的荀子這樣描述了他“旅游”見聞:

其固塞險,形勢便,山川林谷美,天才之利多,是形勝也。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音樂健康),其服不挑(不奇裝異服),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惡劣),古之吏也;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于其門,入于公門,出于公門,歸于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觀其朝廷,其朝閑,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荀子·強國篇》)

如此樸實的民風,如此廉潔光明磊落的政風,如此的政府辦事效率,即使今天的人看了,也不能不佩服,不能不羨慕!如此之秦,怎能不雄視宇內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呢?

綜觀一部《戰國史》,七雄之所以強盛,是因為進行了經濟改革,農業發展了,國富兵強了。秦之所以能完成統一,六國之所以被滅亡,是因法家在秦真正當權,削減權門勢力,集權于中央,實行徹底的足食足兵的農兵制。一句話,改革徹底。其余六國政權雖也進行過一番改革,但都不徹底。趙國許多權力落在貴族手中,趙國每當國君新立,常有強大宗族的公子為爭王位發生戰爭;齊國田氏勢力強大,凡將相基本出自田氏,形不成一致的改革意見,更不必說推行。楚國更糟。楚悼王一死,反改革的保守派立即發動政變殺了吳起,改革夭折。執政帶兵的始終不出昭、景、屈三大家族,政治極其腐敗,“大臣父兄好傷賢以為資,厚賦斂諸百姓”,老百姓恨透了他們。

“周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秦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雖亡,秦制仍為“萬世法”

這是柳宗元在《封建論》里說的話。周朝滅亡是因為它的制度不行,不是它的政策不好;秦亡不是因為制度不好,是因為實行了錯誤政策。

秦變(貴族世襲的)私天下為“公天下”,是勢所必然。公天下“使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世襲制,繼位者不必賢,不繼位者未必不賢,天下就難治了!

蘇軾評論說:“論封建者”,“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文廢矣,雖圣人復起,不能易也。”(《志林》)稱贊柳宗元的觀點為千古不移之真理。

為什么呢?蘇軾接下去說:“凡有血氣必爭,爭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爭之端,亂之始也。”他說:“自書契(即文字)以來,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父子兄弟相賊殺,有不出于襲封而爭位者乎?”而漢以后,“君臣父子相賊虐者”都是王侯子孫。其余卿大夫不世襲,靠才能選拔,就沒有這種事了。所以秦制“當為萬世法”!

秦在統一全國后,不考慮戰后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醫治戰亂創傷,恢復生產,填飽肚子,安居樂業。卻在派大軍驅逐匈奴后,又征調幾十萬勞力修萬里長城,大規模“移民”,大規模修宮殿、筑馳道。弄得老百姓妻離子散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更為關鍵的是秦始皇用人不慎,他剛死就被野心家趙高和不肖兒子胡亥篡了皇位。使秦的錯誤不僅得不到糾正,反而變本加厲了。終于激發民變,大局糜爛,萬世基業毀于一旦!

成也漢董,敗也漢董

秦雖亡,秦所開創的事業并沒亡。劉漢王朝繼承了秦的事業并加以完善,使這個模式一定就是二千年。

最終使這一模式“定型”是秦亡后約半個世紀的漢武帝、董仲舒。雖說漢初也封過王、侯,但他們只食租,不治民。已沒有行政權力。而且沒多久又都廢了。

說秦制“完善”于漢武帝董仲舒時期,主要是指這個時期確立了一整套適應當時經濟制度與政治體制的意識形態。這就是董仲舒提出的、漢武帝予以采納并大力推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是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他在對策“天人三策”中提出:“諸不在六藝(即六經)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天人感應”理論就是他發明的。他認為天是有意志、有目的、能支配一切的最高主宰,是人格化了的上帝。他的基本觀念是:“道之大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他還根據“陽尊陰卑”的觀念,建立了“三綱”道德觀。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從而使皇權、父權、夫權倫理觀,成了鞏固封建制度的不可動搖的浸骨入髓的精神力量。世世代代祖祖輩輩的中國人,都把這些教條作為天經地義。

除“孔子之術”其他一概“絕其道”的影響,比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更嚴重!它使封建社會穩定了二千年,也使中國社會停滯了二千年。

實際上,他所謂的孔子之學,是他按現實需要與他自己的認識修正改造了的儒學。他扼殺了儒學其他許多方面的生動活潑的東西。儒家當年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既有軍事家吳起,也有富等國君的子貢。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儒家還培養出像李悝(子夏的學生)、吳起(曾子的學生)、韓非、李斯(儒家大師荀子的學生)等法家著名人物。子路“可使治賦”,冉有“可使為宰”,公西華“可使與賓客言”。都是國家需要的管財政的、做行政領導的、辦外交的人才,不是“一家的學者”。

“罷黜百家”延續到宋明理學與八股取士之后,路子越來越窄,把全國知識分子引向了死胡同。正如班固說的:“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對策,勸以官祿,迄于元始,百有余年,傳業者浸盛,枝葉蕃滋,一經說至百余萬言,大師眾至千余人,蓋利祿之路然也。”曹聚仁在讀到這里時感嘆道:透辟極了!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比發財與做官,對人更有誘惑力的了!

從此,普天下的士子,一股腦都“皓首窮經”,把畢生精力耗盡在四書五經里,一天到晚吟詩誦詞背章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一心只為科舉做官當老爺。什么數學、化學、物理學,什么英國、德國、法蘭西!滿朝文武一竅不通毫無所知。人家一打進來,又怎能不一觸即潰望風而逃?

若像董仲舒那樣,只允許他認為有用的一種思想存在,而且把這種思想簡單地歸結在一個狹窄的框框里;把其他一切人類有史以來的精神財富都“禁絕”,結果就必然扼殺社會發展所必需的營養、創新的動力,阻礙新生事物生長,成為阻礙社會前進的絆腳石。

“第二次大變局”的提出與開始

第二次大變局,早在鴉片戰爭前已開始醞釀,到鴉片戰爭時進入急劇裂變階段。

李鴻章應是早期察覺這一大變局的人物之一。不過,從他的原話“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看,他看到了這次大變局,卻不認識從春秋戰國開始的第一次大變局。那時唯物史觀還遠未傳到中國,他能有這樣的看法已經很不簡單了。

把兩大變局同提的是馮友蘭先生,并分為三個時期,他說:

頭一次大轉變是在春秋戰國,產生了一個封建主義的大帝國,它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封建制度發生根本動搖,第二次轉變即從那里開始。從鴉片戰爭到文化大革命,都是轉變的開始。以后就算不再走彎路,過程也是漫長的。估計要到二十一世紀才能走完大轉變時期。(《光明日報》86.6.23)

要說第二次大變局,不能不談一個重要的外來因素——英國。

資產階級革命后的英國,社會生產力迅猛提高。隨著“珍尼紡織機”、“水力轉運機”與蒸汽機的發明,生產技術發生了決定性的革命。輕工業的發展又帶動了鑄鐵煉鋼與機器制造業的發展。倫敦的人口,由19世紀初的幾十萬人,到1840年就達到了280萬人。產品的大量增加,產生了占有更多市場掠奪更多原料的需求。新式交通工具的運用,又使這一野心有了實現的可能。所以,它在占領了印度后,立即把下一個重要目標瞄準了中國。

這時的中國,還在渾渾噩噩地做著“天朝”夢,陶醉在“萬國來朝”“四夷賓服”“遠慕聲教,傾心向化”的盲目自大中。自己什么都遠遠落后于人,又要以天王老子自居。英國人說,他們用一個方隊,就能打垮百萬清兵。面對這么一個軟柿子,強盜下手了。一次鴉片戰爭、二次鴉片戰爭,直到甲午海戰,“天朝夢”破了。大清帝國成了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國家。二千年的帝制動搖,巨變開始。

二次變局的三大特征

第二次大變局與第一次大變局的不同點,主要表現為:“師夷”,民主,改革動力與阻力換位三大特征。

先說“師夷”問題。

“師夷”問題的提出,在鴉片戰爭失敗后。戰爭的慘敗,使國人突然認識到:我們的知識、軍隊、兵器都根本不能跟人家比。弓石刀矛根本不是洋槍洋炮的對手。林則徐說:“彼之大炮遠及十里內外。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已先及我。”琦善說:英國人的汽船“無風無潮,順水逆水,皆能飛渡”。英國人的炮位下,沒有“石磨盤”,“中具機軸”,轉動靈活。我們山海關的炮,是“前明遺物,勉強蒸洗可用”。由于痛感船不堅,炮不利,林則徐在廣東竭力買外國船外國炮。為了了解敵人,他翻譯出《四洲志》交給魏源,魏源據此寫了《海國圖志》,書中明確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此后“洋務派”興起,辦工廠,開礦山、煉鐵造槍炮,建紡織廠、設電報局等等,很熱鬧過一陣子。

甲午一戰,“洋務”破產。發現只學技術不行。魏源說:“人但知船炮為西洋之長技,而不知西洋之所長,非徒船炮也。”認識到需要改革體制。游歷過英國,精通西洋科學的王韜鼓吹學日本,說日本之所以比我強,是因為日本“國中一切制度,概法乎泰西”。到過使館區,見過香港高樓大廈、整潔街道的康有為發現:“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他也提出學日本,可把日本作為“向導之卒”、“測水之竿,探險之隊”,當做“識途老馬,收其利,去其害”。這樣的好事為什么不干?他大聲疾呼:“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于是而有“戊戌變法”。變法又失敗了。憂國憂民的先進人士覺悟到改良主義行不通,于是有了主張共和打倒帝制的“辛亥革命”。

民國了,照搬了西方的總統制、議會制。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沒干幾天,就被迫讓給袁世凱。袁世凱稱帝倒臺,黎元洪上臺。黎元洪倒臺,先后又有馮國璋、徐世昌、黎元洪(再作馮婦)攝政、曹錕內閣攝政、段祺瑞總執政、馮軍趕走段再攝政,然后來了張作霖大元帥。倒臺上臺,從1912年到1927年,16年間,倒騰了9次;同一期間,內閣倒臺更頻繁,高達51次,最長的徐世昌干了1年5個月,汪大燮內閣8天,顏惠慶6天,伍廷芳5天,走馬燈一樣,真是:“城頭變換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軍閥、官僚政客、買辦、流氓、劣紳賄選議員,各找列強作靠山。議員在會上打,軍閥在全國打,打得天昏地暗一塌糊涂,都為撈肥缺飽私囊而奮斗,鬧得國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什么事也干不成。

議會制也好,總統制也好,都是人類文明的成果,是封建專制制度根本不能比的。但實踐證明,這種制度只有在資本主義相當發展,中產階級成為社會中堅,國民具有相應的教育程度與信息手段的基礎上才可能建立成功。不看條件盲目照搬,不僅不會受益反會受害。我國民初與當前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困境都是無可否認的例證。

北伐后蔣介石上臺,雖說遠未完成真正的統一,但總算有了個受到國際承認的有了統一“法幣”的政府。但他建立的是代表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政府,對外妥協投降,對內鎮壓共產黨和一切要求民主的愛國人士,終于被“師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所推翻。

“師夷”,一步一步向更深層次發展。正如馮友蘭先生說的:“‘師夷’已成為近代文化發展的主流。違反這一潮流的,無不立刻被沖倒。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的進入,都屬于這一潮流。”(《光明日報》86.6.23)“師夷”也就是后來說的“西化”。

事實上,不管人們怎么看,鴉片戰爭以來,我們在許多方面一直都在“化”。政府機構的設置、教育體制、公用事業、海陸空交通、軍隊的編制與武器、金融商業、房屋建筑、通訊設施、生活用具,文化活動以至電燈、電話,從紅綠燈到抽水馬桶等等,無不在“化”。確乎是一直處在“無時不變,無事不變”(梁啟超語)之中。

對于“化”,有的認為是歷史的進步;有的則視為洪水猛獸,“背叛老祖宗”。

路威說過:文明是一件東拼西湊的百衲衣,誰也不能夸口什么是他們獨家制造的。轉借乃是文化史中的重要因子。

學習外國的先進東西,本是很理性很正常的事情。魯迅先生在《看鏡有感》里曾稱贊過漢唐氣魄,說漢唐就不怕外來的東西,敢于拿來為我所用,就像對待俘虜一樣。只有衰敗孱弱的民族才神經衰弱,怕這怕那,怕外來的東西把自己俘虜過去。覺醒了的擁有無比深厚無比燦爛輝煌文化歷史的中國人民,應該有比漢唐更雄大的氣魄才是!

第二個特征:要民主,人民要當家作主。

“師夷”是手段,是辦法。實現民主政治,人民當家作主才是第二次大變局的主題。

經過二千年的故步自封,通過列強的崛起與入侵,眼見政府的腐敗與國家的落后,人們終于覺醒了。越來越多國人認識到:天下應是人民的天下,國家應是人民的國家。只有人民自己管理國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國家的利益,創造美好的未來;少數人的專政,個別人的獨裁,總要給國家給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于是,民主化、人權、法治、依法治國諸問題,就成了封建專制被推翻后變革的最基本的課題。

不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就不能由窮變富,不能由弱變強。就不能成為世界民族之林中有權繼續存在的受尊敬的一員。

實際上,早在晚清時的先進人士已冒著殺頭危險提出民主問題了。譚嗣同就說:“君,末也;民,本也。”他明確主張實行“民治”(《仁學》)。梁啟超也認識到:“不及百年,將舉五洲而悉惟民之從,吾中國亦未必能獨立而不變。”(《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這些言論引起保守派的激烈反彈,瘋狂圍剿,攻擊為“無父無君之亂黨”。罵“一切平等,禽獸之行”,是“背叛圣教,敗滅倫常”。張之洞聳人聽聞地斥責說:“民權之說一倡,愚民必喜,亂民必作,紀綱不行,大亂四起”!

為了減少阻力,主張君主立憲的康有為,抬出了孟老夫子,說孟子早就主張“兩院制”。因為孟子說過:“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查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去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查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康有為解釋說,諸大夫就是上院,國人就是下院。國君要經過上下兩院后,進行調查再做決定,這就是“兩院制”。這種牽強附會的解釋,當然不會使頑固派信服。

由于民主政治是關系國家興衰存亡的致命問題,所以成了一切憂國憂民有識之士前赴后繼為之奮斗的共同目標。反袁的二次革命,“五四運動”,打倒蔣介石政權,推翻三座大山,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中國的建立,為實現這一目標開辟了廣闊大道,但由于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與人治習慣的影響,要完滿完成這一偉大輝煌的歷史使命,仍需我們繼續努力。

第三個特征:動力與阻力的轉換。

這是上一個問題的延伸。

向誰要民主?將觸犯什么人?不言而喻,自然要向大權獨攬者要,要觸犯專制者的利益。這對于一個根本缺乏現代意識、缺乏民主熏陶、而又嗜權如命的獨裁專制者來說,簡直是與虎謀皮的事情。

因此,與第一次變局相比,變革的動力與阻力就換位了。

戰國時代各國的改革,都是由各國君主主動重用杰出法家自上而下強力推行的。七大國以及鄭、宋、魯等小國莫不如此。因為他們處于各國兼并空前激烈的嚴峻時期,他們意識到:要不滅亡就必須富國強兵,要富國強兵就必須改革,要改革就必然觸動貴族領主們的利益,調動庶民與新興地主及其他各階層的愛國、生產與作戰積極性。因此,國君就成了改革的主導力量,廣大貴族就成了改革對象。

齊桓公用管仲,鄭簡公用子產,魏文侯用李悝,楚悼王用吳起,秦孝公用商鞅,秦始皇用李斯,都遭到了貴族的頑強抵抗。吳起、商鞅、李斯等人因此遭慘殺。

由于變革的性質與任務不同,變革的動力與阻力變了,而習慣于獨攬無限權力的原有統治者,幾乎沒有一個是心甘情愿自動放棄這種權力的。

韓非子說過“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什么是國之利器?就是國家權力。慈禧太后在這方面的表現就是個活生生的典型。

晚清滅亡前的半個世紀,實際掌權者是慈禧。頤和園里有條對聯:“五十年間天下母,后來無繼前無偶。”“天下母”一當就是五十年,的確是后無繼者,以前也沒有第二個。但若就她一旦掌握了獨裁大權就決不松手,誰挑戰就堅決鎮壓這點看,她便“后有來者前有偶”,絕對是千年一律的了。

今天,二次變局已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經過“十年動亂”的中國共產黨人,有決心有能力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自己的理想與奮斗目標。我們黨提出的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等,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理想的。

梁啟超在二次變局前期說過一段話:“變亦變,不變亦變。變而變者,變之權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操之權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所敢言矣!”(《變法通議》)只要變革沒有最后完成,應一直以此話為警為戒!

(責任編輯吳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有专无码视频|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色香蕉影院|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亚洲综合片| 国产门事件在线| 欧美五月婷婷|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啪啪永久免费av| 欧美一级夜夜爽|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最新国产在线|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第一视频区|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av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综合色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亚洲免费播放| 国产高清不卡|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黄色不卡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色噜噜在线观看|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伊人蕉久影院|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成人第一页| 亚洲人成网18禁|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精品国产网站| 香蕉精品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久久久黄色片|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老司机精品久久|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无码高清专区|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级|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