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法新社報道,利比里亞總統泰勒8月4日對南非總統姆貝基表示,他要在將權力移交給利比里亞副總統摩西·布拉后,離開利比里亞前往尼日利亞。
1980年,利比里亞發生政變,土著克蘭族軍官塞繆爾·多伊結束了美國黑人移民后裔的統治,建立軍政府。第一次接觸政治的泰勒當上了商務部副部長。然而四年之后,因為涉嫌貪污公款,泰勒逃往美國。迫于多伊政府的壓力,美國警方將他拘捕,投入了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管教中心。但16個月后,泰勒鋸開監獄的窗欞,用床單結成繩子,成功越獄。逃回非洲的泰勒,開始在加納、布基納法索以及科特迪瓦等西非國家四處活動。當時,多伊軍政府因為高壓統治和腐敗遭到國內普遍反對。1987年,泰勒組織了一批流亡海外,具有作戰經驗的利比里亞人,在利比亞接受軍訓。1989年,他在鄰國科特迪瓦創建“全國愛國陣線”武裝。就在那一年的圣誕夜,他帶著100多個流亡分子潛入利比里亞境內,揭竿而起。
從此,利比里亞重新陷入內戰。泰勒領導的″全國愛國陣線″在戰斗中不斷壯大,占領了全國90%的領土。1996年8月,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斡旋下,利比里亞交戰各派達成停火協議。1997年,泰勒在總統大選中獲勝。
泰勒的當政并沒有緩解國內各政治派別的敵對局面。從他執政的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開始,前政府軍參謀長朱魯就組建利民聯與泰勒對抗。在這些年的內戰當中,許多媒體指責泰勒只顧出賣利比里亞的木材、鐵礦和橡膠,來換取資金購買武器,擴充軍隊,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百姓生活卻不聞不問。
日前,泰勒在國內寡不敵眾,在國外更是喊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原因與前不久聯合國塞拉利昂問題特別法庭指控他插手塞拉利昂的內政直接有關。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泰勒是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裝“革命聯合陣線”的強大靠山。由于“聯陣”控制了塞拉利昂主要的鉆石礦產區,泰勒就與它做起了“武器換鉆石”的非法交易。利用這些“血腥鉆石”,“聯陣”實力大增,塞內戰也因此打了整整十年。用同樣的方式,泰勒還暗中支持幾內亞、科特迪瓦等其他西非國家的反政府武裝。對于泰勒來說,這些″血腥鉆石″的確讓他在國際市場上換得了更好的價錢,但同樣招致了西非鄰國政府對他的極度不滿。反過來,這些國家政府成了泰勒的對手“利民聯”的背后支持者。就是這樣,泰勒支持周邊國家的反政府武裝,而周邊國家的政府卻反過來支持泰勒的對手利民聯。泰勒陷入了一個軍閥政治的怪圈,也使利比里亞這個曾經是撒哈拉以南地區最富裕的國家如今難享和平與安寧的原因。
泰勒與所有利比里亞總統不同,雖是土生土長的利比里亞人,但卻是第一位在美國念大學的利比里亞總統。與其他童年伙伴稍有不同的是,他的父親是美國黑人移民后裔。美國曾是他年輕時“夢開始的地方”。70年代初,年輕的泰勒懷抱著″鍍金″的夢想來到美國,在波士頓期間,他干過機修工、保安,也做過加油站工人,但是,最終憑著自己的努力進入了美國麻省本特雷學院,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本特雷學院經濟學教授亞歷山大·扎姆皮埃龍這樣回憶說:“泰勒一向活得有滋有味,他打著領帶去上課,總是坐在教室中間從后面數第三排的一個座位上。”
不過,美國讓泰勒懷有復雜而特殊的感情并不僅僅因為他早年的求學經歷。事實上,在每一個利比里亞人的心中,對美國所懷有的感情都是極為特殊的。看一看這兩個國家的國旗就知道了。它們都是由星和條的圖案組成,相似得驚人。再看看利比里亞的歷史,還會發現原來早在19世紀,利比里亞就在美國總督的統治之下,而且從1847年獨立一直到1980年150多年的時間里,利比里亞歷屆政府都是由美國黑人移民和他們的后裔組成的。這就是為什么今天普通的利比里亞人,都希望美國介入利比里亞問題,幫助利比里亞盡快穩定局勢。然而,當年介入索馬里內戰的慘痛經歷,至今讓美國人心有余悸。
不過最近也有媒體報道,雖然布什還沒有決定向利比里亞派兵,但美國已經物色好了泰勒的后繼者,她就是號稱″鐵娘子″的利比里亞前駐聯合國大使瑟利夫。對今年55歲的泰勒來說,不管他的命運如何,我們都更關心的將是利比里亞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