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家認為,新保守派在美國可能不足30人,但他們卻影響著整個地球。特別是伊拉克戰爭結束后,新保守派的影響有目共睹,有人說布什“借用”了新保守派的思想,有人稱布什被新保守派“俘虜”、“劫持”了,更有甚者說布什就是新保守派。那么,新保守派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新保守派是“中國威脅論”的始作俑者之一,是美國對華政策各派別中最危險的一支,一直試圖影響布什對華政策。新保守派對中國的“集體恐慌”在2001年4月達到了頂峰,當時中美尚在處理撞機事件期間?!镀鞄弥芸分骶幫た死锼雇袪栐谠摽l表封面文章,指責美飛行員被中國扣押是“國家的恥辱”,布什政府處理事件的做法是“息事寧人”,一時輿論嘩然。副總統切尼不得不親自出面反駁,稱他們的觀點“純屬胡說八道”。9.11事件后,中美關系進入近30年來最好的時期,新保守派非常著急。2003年5月1日《國家安全展望》刊登美國企業研究所托馬斯·唐納利題為《下一步做什么》的文章,認為“伊斯蘭分子與中國結成的松散聯盟”是美國未來面臨的主要威脅,美國的任務是“鏟除”激進伊斯蘭主義和“遏制”中國。2003年9月1日“新美國世紀計劃”常務主任加里·斯密特在《旗幟周刊》發表題為《真正的帝國》一文,從數個方面指責中國不是一個“正?!眹?,認為大多數美國的“中國通”對中國戰略意圖的判斷有失公允,中國遲早將擴張成為一個真正的帝國。此前,在切尼辦公室主任、著名新保守派人物莉比的努力下,新保守派人物阿侖·弗里德伯格成為切尼的副國家安安事務助理,受到亞洲媒體的高度關注。所幸,到目前為止新保守派并未在美對華決策中占主導地位。
五角大樓與國務院之間的明爭暗斗是布什政府的一大特色,其中新保守派爭奪對外政策領導權的圖謀不可低估。五角大樓是新保守派的重鎮,一般認為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是傳統保守派,但在很多問題上支持新保守派,而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道格拉斯·費思、國防部顧問理查德·珀爾則均是新保守派的領軍人物。尚在布什組閣之時,在國防部的強大壓力下,國務卿鮑威爾不得不違心接納伯爾頓擔當副國務卿,結果伯爾頓成為新保守派打進國務院的惟一一顆釘子。其后,國防部的一些人又不斷制造鮑威爾工作受挫、不久將辭職的小道消息,鮑威爾曾憤怒地說:“媒體每兩周就炒作一次我辭職的事,都是國防部的那幫雜種搞的。”對鮑威爾和國務院的攻擊在伊拉克戰爭后達到了高潮,《華盛頓郵報》曾在頭版刊出鮑威爾將不在下屆政府任職的消息。
發動伊拉克戰爭是新保守派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杰作”。在是否對伊開戰問題上,新保守派分工協作,分別在三條線上展開斗爭。政府內部,沃爾福威茨多次在戰時內閣會議上提出將打伊提上議事日程;在學術界,以《旗幟周刊》為主要陣地,同斯考克羅夫特等一批現實主義學者公開辯論,一家自由派網站曾將伊戰前后《旗幟周刊》的封面全收集起來,結果發現近三分之二的封面圖片都是鼓動戰爭的;在大眾傳媒中,克里斯托爾作為??怂闺娨暸_的特約評論員,每天必在電視上鼓動戰爭。保守派的努力沒有白費,《紐約時報》社論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說:“如果我所知道名字的25個人在一年半之前被流亡到一個荒島上,伊拉克戰爭就不會發生。”在伊拉克戰后重建問題上,國防部基本上排斥了國務院的參與,包括兩任美駐伊最高行政長官都是國防部決定的。最近,克里斯托爾和勞倫斯·卡普蘭合著《我們從巴格達開始的道路》一書,提出伊戰后美國如何控制全球的設想。
此外,新保守派還為伊拉克戰爭中激化的美歐矛盾煽風點火。羅伯特·卡根所著的《天堂和權力:世界新秩序中的美國和歐洲》中提出,“美國人來自火星,歐洲人來自水星”,成為近期論述美歐矛盾的經典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