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底,正當聯合國軍準備發動最后攻勢時,數十萬中國士兵蜂擁入朝。中國軍隊的干預使一支美國陸軍部隊遭受了滅頂之災,這就是第31團級戰斗隊,也就是“麥克里安特遣隊”(后來又稱“費思特遣隊”)。
1950年11月底,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上將對將與中國軍隊接觸的報告置之不理,下令第8集團軍和第10軍繼續向鴨綠江推進。
11月25日夜里,中國軍隊向第8集團軍展開了進攻。很快,第8集團軍就開始掉頭向南撤退。但美第10軍11月27日發起進攻的計劃仍在執行。該計劃要求第10軍以一部兵力經長津湖地區向西線江界實施迂回進攻,切斷中國軍隊的補給線,并且如有可能則合圍第8集團軍前方的中國軍隊。此次進攻由史密斯少將任指揮官的第1陸戰師擔任先頭部隊,任務是沿長津湖西岸推進。此外,第7步兵師(麥克里安特遣隊任該師先頭)沿長津湖東岸進攻,第3步兵師掩護第1陸戰師側翼。
兵臨險境
“麥克里安特遣隊”的指揮官是第31步兵團的麥克里安上校。特遣隊于11月中旬組建,任務是接替長津湖東岸的第1陸戰師。麥克里安特遣隊總計有3200人,其中包括700名南朝鮮士兵。
“麥克里安特遣隊”在11月27日到達長津湖東岸。當天晚些時候,麥克里安下令情報偵察排去偵察敵陣地。該排遭伏擊,無一返還。
駐地分散的各部隊彼此的通信聯絡也很糟糕。特遣隊與駐豐山的第7步兵師司令部以及駐下碣隅里的陸戰隊沒能建立無線電聯系,各自孤立,情況十分危險。
而且,有一個情況“麥克里安特遣隊”還懵然不覺,中國軍隊正準備在11月27日晚進攻第10軍分散的部隊。中國軍隊的3個師計劃攻擊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陸戰隊,此外還要攻擊第7步兵師和第3步兵師。一個師將攻擊新興里的“麥克里安特遣隊”。
天黑之后,中國軍隊2個師攻擊了陸戰第5團和第7團先頭部隊,另一個師切斷了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間的道路。還有一個師的一部對第7步兵師發動了進攻。
中國軍隊第80師包圍了“麥克里安特遣隊”。費思中校率領的第32團1營環形防線的北端首先遭到攻擊,該營有100多人傷亡。同時,中國軍隊進攻了第31團3營和第57野戰炮兵營的2個連,攻破了他們的防線。
在胡洞的31團前敵指揮霍迪斯準將聽到了北方傳來的隆隆炮聲,他當即令德雷克上尉率第31坦克連的2個排前往支援。途中遭到了使用繳獲美制火箭筒的中國軍隊的襲擊,只得撤回。
28日13時左右,第10軍指揮官阿爾蒙德少將乘飛機到32團1營防區同麥克里安和費思會商。他似乎沒有意識到眼前的危機,他聲稱:“我們正在向鴨綠江前進,不要讓一幫中國洗衣工擋住你們的去路。”
麥史里安失蹤
11月29日子夜時分,中國軍隊第80師再次向“麥克里安特遣隊”發動進攻,戰斗非常激烈。凌晨大約2時,麥克里安命令1營乘黑暗攜所有武器和傷員向南撤到31團3營防區。
拂曉時,該營到達31團3營防區,結果發現3營也遭到了敵人的猛烈進攻。稍后,麥克里安發現了一支隊伍,認為它是自己人。然而,這支隊伍開始向這邊開火,這讓麥克里安吃驚不已。麥克里安向他們跑了過去,還一邊喊著:“那是我的人。”忽然隱蔽在大橋附近的中國軍隊沖麥克里安開了火,數發子彈擊中了他,麥克里安后被拽入灌木叢中。
當時沒有時間營救麥克里安。費思必須讓他的部下進入31團3營防區。到防區后,費思發現31團3營傷亡300多人。麥克里安在被俘的第四天因傷勢過重而死亡,被戰俘掩埋。他是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在朝鮮陣亡的美國團級指揮官。
崩潰
11月29日上午,德雷克的第31坦克連又做了一次努力,但是擋了回來。新命名的“費思特遣隊”有500多人受傷,已經無力執行阿爾蒙德的進攻命令。第7步兵師師長巴爾少將乘坐直升機過來,給費思帶來了更多壞消息。第10軍所有單位,包括“費思特遣隊”,都要撤退。陸戰隊將為費思提供空中支援,但是除此之外,一切就得靠他們自己。
后撤途中他們屢屢遭到襲擊,空中支援飛機扔下的凝固汽油彈又擊中了自己隊伍的前部,吞噬了幾名士兵,并且在特遣隊中造成恐慌。
隊伍靠近1221高地時,中國軍隊的火力更加密集。費思被手榴彈的碎片擊中,受了致命傷,特遣隊的指揮系統陷入混亂。
從12月1日晚到2日凌晨這段時間里,幸存者七零八落地返回到陸戰隊防線。總共有剛好超過1000名的幸存者返回,其中只有385人身體還可以算得上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