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一位年輕的美國軍官在筆記中這樣寫著,“每一個軍人都明白一點,只有一場偉大的戰爭才能成就一位偉大的將軍。”這名軍官叫韋斯利·克拉克,當時他多少有些生不逢時的遺憾,畢竟,能造就華盛頓和艾森豪威爾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然而,恐怕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機會卻在22年后來臨了。就在9月25日,這位立志要當“偉大將軍”的克拉克用自信的微笑告訴世人,他的“偉大戰爭”開始了。現年58歲的退役四星上將克拉克當天成為迄今宣布參加美國總統競選的第10名民主黨候選人。
1952年,艾森豪威爾當選為美國第31屆總統,當時二戰的陰影還沒有消散,冷戰大幕已經拉開,美國民眾需要一位剛柔相濟的總統來統帥國家。時隔50年,美國又身陷一場特殊的反恐戰爭,美國政治評論家普遍認為,2004年大選的一個重要主題是國家安全,而這恰恰是民主黨候選人的軟肋。如果真能當選,克拉克將成為自艾森豪威爾之后第二位入主白宮的退役將軍。
1966年,克拉克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西點軍校,作為羅茲獎學金獲得者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哲學、政治及經濟學碩士學位。
克拉克參加過越戰,曾三次負傷,多次獲得獎章。1994年成為美軍戰略計劃負責人,負責美軍全球軍事戰略計劃的制定。1996年任美軍南方司令部司令。1997年出任北約盟軍最高司令兼美國駐歐洲部隊總司令。1999年指揮科索沃戰爭。退役后,成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軍事評論專家,逐漸步入政壇。
美國的《鄉村之聲》網站這樣總結克拉克的競選優勢:除了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有很強的競爭力外,克拉克出身于普通家庭,他對財富的了解像個孩子,這使他比那些出身豪門、與世界500強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候選人更具有親和力。
目前,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參眾兩院的民主黨領袖都已表示歡迎克拉克參選。克拉克的競選班子也已經全部亮相,幾乎清一色的是前總統克林頓的智囊。《新聞周刊》把這位四星上將的出場比做爆炸了一顆激光制導炸彈,并斷言其他的候選人會很快感受到他的殺傷力。
在對外政策上,克拉克批評布什政府的單邊主義政策,質疑伊拉克戰爭的開戰理由,主張在國際法的準則下開展國際合作,團結盟國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在國內問題上,克拉克批評布什的減稅政策,要求改善就業環境,增加公共教育資金投入。在今天美國國內安全形勢持續緊張、布什外交和安全政策爭議四起的時候,這些主張顯得格外有人緣。再加上晚出場的克拉克采取了最獨特的互聯網宣傳攻勢,他的知名度正在以網絡傳播的速度迅速提升。
當然,克拉克的確有一些明顯的劣勢。一些美國選舉專家指出,克拉克畢竟是初入政壇,到現在為止,在很多國內事務上能見到的只是他蜻蜓點水式的批評,看不到系統的施政方針。而且克拉克的參選也晚于其他候選人好幾個月。有人給他算了一筆賬,在明年1月第一輪初選來臨之前,克拉克要想像其他候選人那樣做宣傳拉贊助,他需要每周工作50個小時。況且,讓克拉克的競選班子更頭疼的還不是這些。
克拉克直率,做事不留回旋余地,這個脾氣讓他在軍中一直是個有爭議的人物。2000年克拉克由于跟當時的國防部長科恩關系緊張而被解職。所以,這回克拉克剛一宣布參選,就有人站出來說,克拉克根本不是個“和平愛好者”,而是個戰爭狂人。批評者拿出了一篇1999年英國衛報的文章。那一年,科索沃戰爭爆發,俄羅斯傘兵突降科索沃首府的普里什蒂納機場,時任北約盟軍最高司令的克拉克立刻下令英國將軍麥克爾·杰克遜襲擊俄羅斯人,奪回機場。但遭到拒絕,當時杰克遜直言不諱地告訴克拉克,我不會為你個人而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
隨后不久,美國國會代表來到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與克拉克會面,克拉克又提出了一個讓眾人目瞪口呆的阻止俄羅斯干預的方案:空襲匈牙利境內的輸油管道,切斷俄羅斯的油料供應,炮擊進入作戰地帶的俄羅斯軍艦。美國國會一名議員后來評論到:我認為克拉克將軍可能是太疲倦了,他確實需要睡一覺。
對此克拉克在一次采訪中回應說,不要用這樣那樣的標簽來稱呼我,我所做的就是用適當的軍事手段使外交政策更有效,來保護并推動美國前進。
的確,作為一名軍人的克拉克習慣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這很正常。就像克拉克自己所說的,“我有20多把槍,槍伴隨了我一生。”但是,這次如果克拉克真的想成為艾森豪威爾第二,他必需試著不用槍把戰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