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是“穩定”壓倒一切,現在是“發展”獨領風騷。社會規制和度數的演變自在情理之中。當下如火如荼的戶籍制度改革是國門洞開、改革深化的必然產物。中國只會更深地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之中而決不會相反。
中國之“入世”是對民權民生民運的再度考驗。意大利文藝復興以降,沖決一切的全球化洪流成了又一次人的解放的偉大歷史契機。誰高舉起“人的權利是最根本的權利、人的發展是最重要的發展、人的投資是最有效的投資”這樣人文主義的大旗,誰就能化腐朽為神奇,使人口壓力之弊成人口活力之利。
歷史地看,嚴格的戶籍制度是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社會等級、人命貴賤、人身控制的反映。曾幾何時,中國一襲千年帝制,形成超穩定的社會架構,結果是穩定損害了發展、秩序犧牲了民權、幻想葬送了夢想。從全球視野看,如此嚴格的戶籍制度堪稱絕無僅有。由于人被制度所縛,意愿被壓制,創新無可能,人口必成包袱。所謂的人口增長陷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不恰當的制度安排一種沉重的折射。確切說,建國以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我們掉入的是“制度性的人口陷阱”。任何無視中國體制背景的人口問題觀都難免皮相之見。事實證明,正是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制度變遷拯救了中國大陸的億萬斯民,正是由此引發的繼發性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使中國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在人口持續增長的壓力下仍然享受到了總體小康的生活水準,并充滿信心地繼續向全面小康社會的方向邁進。改革開放以來恰當的制度設置就是這樣使人口增長的效應得到了正面的釋放。只看到人口的壓力和負擔,而看不到人口的活力和推力,顯然是忽視了制度因素對人口影響的雙重性。
全球化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公共價值:人屬于人自己。尊重人的權利是實現人的價值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制度經濟學等學派早就告訴人們:制度對人類的態度和行為的影響實在至深至巨。人是環境的人。如果我們將“環境”理解成“社會環境”,那么其基本的要義就是人類的制度和文化。人類的作為除了天性的表達和本能的驅動,無外于制度的規訓和文化的塑造。英國學者泰勒的論斷:“人是文化的生物”早已一語道破。戶籍制度作為人身控制制度,它的變革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中國人都有深遠意義。中國人需要中國來保障,中國需要中國人來建設。道理之明,猶如日月。
學習對人的權利的尊重和價值關懷,這是成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中國人口身上蘊藏著無比巨大的潛能,但只有人性化的制度設計才能使之激發和轉化。戶籍制度的變革也許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它的價值尺度卻是明確剛硬的,就是要從公正、效率和福利這三個維度來衡量。
公正是指立場。戶籍制度改革要站在“人人平等”的立場上來衡量。戶籍制度的設置與公民社會的理念背道而馳。公民社會比市民社會更符合社會進步的理想。市民和鄉人之間固然有諸多差異,但這些差異不應妨礙他們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利。從不折不扣的公民權利原則出發,我們就不會對戶籍改革過多恐懼。到什么地方居住和發展,這是公民社會每一個公民的天賦人權和合法權利。讓人性化的人口管理制度替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戶籍制度,是人的解放必要的制度保障。只要有能力、有愿望留居下來,哪怕是乞丐,我們也要堅守自由遷徙的權利。有個故事說,美國的一個城市社區曾經驅逐乞丐,結果社區的犯罪率上升。一個睿智的牧師告訴眾人,將無家可歸的窮苦人請回吧。有趣的是,如此犯罪率不升反降。一個智慧的解釋是:乞丐們的存在激發了居民的愛心和善心,乞丐的回歸隱喻著道德的回歸。一個真誠向人的社會是坦蕩不拘的社會,是有痛苦才有歡樂的社會。
效率是指發展。戶籍制度改革要以促進協調持續的發展為己任,視界所及自當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類發展和生態發展。勞動力是最活躍、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但戶籍制度卻在人口自由蓬勃的遷徙中設置了障礙,結果導致了市場經濟體系資源配置的失當。讓市場來選擇、讓管理來完善、讓制度來激勵,發展的效率就一定會像巖漿一樣噴薄而出。人口遷徙不僅是權利的表達,更是活力的展示。我們相信,完備的市場建制將發揮“看不見的手”的威力,引領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福利是指共享。全民福利是社會公正和發展效率的自然結果。戶籍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實現人人幸福。中國是大家的中國,沒有比這更樸素、更真切的道理了。在制度倫理的人文關懷下,人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男女、無論老少、也無論城鄉,住自己想住的地方,看自己想看的風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則國人幸甚!發達有望!國威自揚!
如是者三,方可夢成“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民享其福”。誠然,戶籍制度改革有先有后,但改革卻是必然的,同時要提醒一點:從全國一盤棋出發來考慮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相當重要。因為,如果區域差異持續擴大,某些區域形成增長極,而某些區域形成滴漏洞,就極可能在人口過剩的壓力下導致人口流遷的過度集中(如過度城市化)和資源要素的偏畸分布。現在城鎮體系發展的不健全使完全放開戶籍的改革導向無可避免地帶上了風險的色彩。因此,在高度的改革熱情之下尚須保持高度的改革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