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短語是《水滸》中高頻出現的術語,意謂兩人交手時,故意出現漏洞,賺敵下手,那漏洞,其實是有意擺布的陷阱。破綻,本是指衣裳上的裂縫,引申為語言行動中不周到之處,猶言漏洞。關鍵是“賣個”。
大凡克敵制勝,一是使敵“不及”,一是使敵“過”。過猶不及,都是過當、失著,這樣才會得手。
《水滸》中有多少人死于“措手不及”,恐怕只有電腦才統計得出。又有多少人上了對方“賣個破綻”的當,也只能用電腦來統計了。大凡功夫對比懸殊者,劣者往往招架不了幾下,刀來或拳到之時,措手不及,敗北或喪命。能過若干回合者,則總有一方“賣個破綻”智取了對方。
例子不勝枚舉,如林沖戰一丈青:“兩個斗不到十合,林沖賣個破綻,放一丈青兩刀砍入來。林沖把蛇矛逼個住,兩口刀逼斜了,趕攏去,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一丈青只一拽,活挾過馬來。”賣破綻大凡如此,漏賺、近逼、下手。孫立為顯示忠誠,在祝家三子面前,與石秀大戰五十合,“孫立賣個破綻,讓石秀一槍搠入來,虛閃一個過,把石秀輕輕的從馬上捉過來。”
兩勇相爭智者勝。
與賣個破綻相對的是露出破綻,立蹈敗地。力怯、招架不住,或功法不高、武藝不精,交手即被人瞧出短處,抓住要害,豈能不敗?
武術,哲理性相當強,中華武術,是窺視中華哲學的最佳窗口,是那些實用理性的生死攸關的顯現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