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春天,在一次私人的宴會中,一個朋友問肯尼迪何以這樣年輕要孤注一擲地競選總統時,他說:“我不可能真正作一個好參議員而又總是參加總統競選,我或者是現在當選,或是永遠不會當選,我要考驗看看我是否真正具有那種化敵為友的能力。”
事實上,1960年民主黨內與其競爭最激烈的對手是約翰遜。約翰遜對肯尼迪的攻擊不遺余力,肯尼迪亦用足以傷害對方的言詞加以反擊。但是在候選人決定之后,肯尼迪知道更艱苦的戰斗還在后面,他決定捐棄成見,把一切指責置諸腦后,他去找約翰遜,請他作副總統候選人。
因為他頗有自知之明,他之被推選為總統候選人,是一個極毒辣、極猛烈、公開操縱但非違法的斗爭的結果。他獲得勝利是從紐約到芝加哥以西的大城市和天主教徒的政黨頭子們連手造成的。這一切會在南部諸州和全國各地農村,以及新教徒之間造成惡劣的印象。他若爭取不到南方數州的選票,他將不可能入主白宮。他對約翰遜說:“如果你不肯出任副總統候選人,這次選舉就會失敗,責任該由你負,我也會明白指出。”
果然,由于約翰遜在南部諸州的影響力,成了肯尼迪在大選中獲勝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在此,不僅證明了肯尼迪睿智的判斷力,而最值得稱道的是他那化敵為友的本領。他對約翰遜說:“你是一個兇猛的敵人,但卻兇猛得令人敬佩,我需要你這種兇猛的敵人。”這是多么坦率、多么睿智、且多么令人激賞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