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機器人
美國佐治亞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從小鼠大腦皮層中切除下來的神經元細胞在培養過程中能很好地相互聯系在一起,并能對外界刺激做出一系列復雜的電信號脈沖反應。
為此,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利用2000個小鼠大腦神經元細胞工作的新型機器人。在這個被稱為HYBROT的機器人身上,神經元細胞產生的脈沖信號由一臺計算機收集分析,并通過這些神經元產生的電信號來驅動機器人做各種動作。
(吳明)黑猩猩與人是“本家”
在靈長類動物中,黑猩猩與人本來就有相似之處,例如在出生時,人和黑猩猩的腦容量是一樣的,人腦容量的增大是在出生后才逐漸完成的。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人和黑猩猩的DNA有99.4%是相同的。因此,科學家建議應該擴大“人屬”的范圍,把黑猩猩也吸收過來。
這項研究工作對比幾個種類動物的97種基因,得出的結論是人的基因與黑猩猩非常相似,其次才是猩猩和歐洲猴子的基因與人相近。令人放心的是,人的基因與老鼠不是很相似。
(孫兵)
騾是馬和驢雜交的后代。馬、驢都很難在實驗室環境下繁殖,而馬科動物之雜交后代從基因角度說更是無法繁育的。
美國愛達荷大學的克隆騾“愛達荷寶石”使用了一頭賽馬的卵細胞。卵細胞核被騾的“成年”細胞核所取代。然后科學家用化學物質誘發卵細胞分裂。科學家開始進展甚微,直到他們改變了在胚胎被植入母馬體內前用來浸泡胚胎的溶液中的鈣含量。于是,他們經過305次嘗試才取得一個胚胎。目前,克隆騾和生它的母馬健康狀況良好。
(關山)用轉基因紅胞抗癌
英國科學家最近宣布,利用遺傳工程學技術改變的細胞能夠促進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這將有助于結腸癌患者戰勝疾病。
研究人員嘗試從患有晚期結腸癌的患者體內獲得免疫細胞,用遺傳工程技術對其處理,結果發現細胞在經過處理后會對癌細胞產生破壞作用。科學家從10名病情嚴重的患者體內采集血樣,從中分離出T淋巴細胞。在人體內,T淋巴細胞的主要作用是負責辨認和攻擊外源性細胞。他們說:“正常情況下,白細胞能夠有效的預防感染,但是卻不能辨認一般的腫瘤細胞。”研究人員利用遺傳工程學技術向淋巴細胞內轉入外源性基因,來強化其發現并破壞結腸癌細胞的能力。盡管研究人員是在結腸癌細胞中對這種技術進行的試驗,但它可能也適用于其他類型的腫瘤,而且副作用很小,霍金斯說:“這種技術可能通用于所有的各類腫瘤,因為通過變換抗體,就能夠使其只針對某一種特異的腫瘤,而不針對其他腫瘤。” (東方)與Ⅱ型糖尿病患者結婚的人易患糖尿病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與那些配偶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人相比,與Ⅱ型糖尿病患者結婚的人將來患糖原病的危險會增加一倍。這一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生活方式是影響糖原病發生的主要因素。
研究人員選擇了245名與糖尿病者結婚的個體和234名與非糖尿病患者結婚的個體,比較他們患Ⅱ型糖尿病的比例,以及其糖耐量水平。肥胖人口的增加是導致糖尿病發生率明顯上升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員也試圖用體重指數(BMl)這一指標來解釋結婚與糖尿病發病危險之間的上述相關性。BMI一直是人們用來評價個體肥胖程度的指標。研究發現,與非糖尿病患者的配偶相比,糖尿病患者的配偶BMI較高,其血壓水平也較高。研究人員認為,結婚后某些共同的環境因素和相互接觸使得配偶患糖尿病的危險增加。這些因素包括肥胖、飲食因素和鍛煉等。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配偶要比非糖尿病患者的配偶更胖,所以肥胖也可能是導致糖尿病患者的配偶發病率上升的原因。研究人員建議,糖尿病患者的配偶應該被視為糖尿病發病的高危人群,應該接受篩查。
(曹淑芬)喝茶能增強免疫力
喝茶好處多多,如能降低心臟病和癌癥危險,能預防骨質疏松癥,能減輕過敏反應等。近來,科學家發現,茶里的一種成分能加強免疫系統,抵抗入侵的細菌、病毒和真菌。另一項試驗也表明,喝茶者免疫系統紅細胞對病菌的反應速度比喝咖啡者快5倍。
試驗結果證明,每天喝5杯茶能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抗病能力。在研究中,科學家從普通的紅茶中分離出一種稱作L—茶氨酸的物質。L--茶氨酸在肝臟中分解為乙胺,這種分子能夠增強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的反應。從其他研究中得知,T細胞是身體對付多種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的第一道防線。它們甚至有一定的抗腫瘤能力。這種T細胞也可促使分泌防止感染的關鍵化學物質干擾素。
研究人員讓21名自愿者,其中11人每天喝5杯茶(各種茶均可),另10人喝咖啡。4周后,把自愿者血液接觸大腸桿菌。結果發現,喝茶的血液細胞分泌的干擾素是實驗前的5倍,而喝咖啡的分泌干擾素數量實驗前后沒有改變。
(海青)
肥胖女孩往往青春期提前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女孩如在5歲時較肥胖,則在9歲進入青春期的幾率較高;在5至9歲期間體重增長迅速青春期也會提前。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研究提示早在學齡前兒童即應控制體重增長,有學者認為美國肥胖兒童比例升高與性早熟有關,女孩平均在8、9歲開始乳房發育,比20年前提前1年。肥胖和性早熟均可產生一系列健康問題,肥胖兒童易發生糖尿病、心臟病和相關的其他疾病,女孩性早熟可使其一生中受雌激素影響時間延長,乳腺癌和卵巢癌危險增加。研究人員對181名5、7、9歲女孩進行體重和機體脂肪測量和青春期發育狀況評估。結果顯示,5歲及7歲時機體脂肪比例較高、BMI高或腰圍較粗的女孩子9歲時青春期發育提前。BMI是衡量機體是否超重的指標,5至9歲期間機體脂肪增長迅速以及7至9歲期間腰圍增長迅速的女孩往往在9歲時已進入青春期。超過30%的女孩超重,其中56%在9歲時已有乳腺發育。
(方留民)可測理血糖水平的新式角膜鏡
檢查血糖水平容易到只需照鏡子就行?隨著美國匹茲堡大學對測量葡萄糖角膜鏡的研究,這可能開始變成現實。他們發明一種角膜鏡,它的邊上有某種化學感受器,人人即使不需糾正視力者都可佩戴。化學教授阿希爾曾研制出能測量淚水中葡萄糖的感受器。
多少年來,醫學界一直想為糖尿病人找到一種無痛的血糖監測法。美國約有1700萬人患糖尿病,許多人得每天多次忍受指尖采血的疼痛,醫生也常抱怨即使是最認真的病人也未能對自己進行足夠采血檢查。而當病人在用胰島素、藥物或鍛煉控制血糖時,須常知道血糖水平。
匹茲堡大學研究的透鏡上市至少還需要3年時間,研究者打算把他們的專利感受器放置到角膜鏡中,病人可通過照鏡子來比較透鏡和圖表上感光材料的顏色,從而確定葡萄糖水平。綠色是正常的,葡萄糖極低是紅色,極高是紫色,但還分許多層次。
(曉芬)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每天吃早飯的人患肥胖癥和糖尿病的危險會陶低。所謂胰島素耐藥性是指機體對胰島素喪失了敏感性,這常常是糖尿病發生的先兆。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對2681名年輕人追蹤隨訪了8年。隨訪期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包括胰島素耐藥和肥胖癥。研究結果顯示,與那些每周吃早飯少于兩次的人相比,每天都吃早飯的人患肥胖癥和胰島素耐藥性癥狀的危險會降低35%到50%。
研究人員說,除了吃早飯的頻率之外,早飯的質量也很重要。比如完全由谷類構成的早飯能降低患病的危險,而經過加工的谷類早飯則不會。吃早飯之所以能夠降低患肥胖癥、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是因為這樣人們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食欲,減少白天過度進食的可能性。
(東方)母親比父親更善于與嬰兒溝通
雖然嬰兒并不能真正理解父母在跟他說什么,但一項新的研究認為,母親與嬰兒溝通更好。
美國科學家設計的計算機程序對與要表達的意思有關的聲音單調、節律和重音的研究揭示,母親的聲音比父親要明確。該研究包括6組父母,要求其鼓勵嬰兒并警告其遠離危險物體,這樣可直接區別贊成和不贊成的語調。
研究人員指出,計算機程序對母親聲音的正確識別率比父親高12%,這可能是由于父親比較緊張或計算機不能從其語音中區別輕重所致。但研究明確顯示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