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無線耳機
一種新的無線電通信技術——“藍牙”技術將獨領風騷。“藍牙”技術使得電腦、打印機、掃描儀、數碼相機等無需傳統的連線就能直接進行通信,而且信息傳輸的速度特別快。
圖中的手機配有“藍牙”模板。其優點:用手機進行通話時,無需將手機拿在手中,只要戴上藍牙無線耳機,在10米有效距離內,就可以自由地進行通話。通話內容將以無線電波的形式直接傳遞。
過目不忘有“絕招”
英國諾森布里亞大學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咀嚼口香糖有助記憶。對比實驗發現,嚼口香糖者在記憶力測試中勝過不嚼口香糖者。研究人員認為,嚼口香糖時不斷的咀嚼動作加快了心臟的運動,增加心臟向頭部的供血量,從而促進大腦活動,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同時,咀嚼促使人分泌唾液,而大腦中負責分泌唾液的區域與記憶和學習有密切關系。
兩年前,日本歧阜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也發現,腦部的海馬趾細胞會隨著年紀漸大而衰微,短期記憶力會隨之衰退。但咀嚼的動作或下巴的張合,可以增加海馬趾區內的細胞活動,防止其老化。
因特網電冰箱
這是因特網電冰箱,在門上安裝了一個較大的觸摸式液晶顯示器,與因特網相連。使用者通過該電冰箱可上網沖浪、進行電子購物、打可視電話、收看電視和收發電子郵件、查閱菜譜和烹飪方法等。其次,在液晶顯示器的上面還內置有數碼相機。該冰箱既可將拍攝的圖片打印出來,又可將圖片通過因特網傳輸出去。此外,這種冰箱還具有語音功能。
新療法治療肝癌
意大利醫學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他們在一名肝癌患者的肝臟注射藥物并將肝臟取出進行體外放療,然后再放回體內的新療法取得成功。
意大利研究人員曾發現,肝臟癌細胞對硼苯基丙氨酸的吸收比正常細胞多6倍,而硼苯基丙氨酸能很好地吸收大量射線,從而使癌細胞被摧毀。他們于是對一名48歲的晚期肝癌患者進行了這一實驗。患者術前肝臟布滿癌細胞,醫生在他的肝臟注射氨基酸硼苯基丙氨酸,然后將肝臟取出并進行了11分鐘的大劑量放射。在35分鐘之后,再將肝臟重新放入該男子體內。
研究人員術后10天檢查發現,患者肝臟所有癌細胞已被消滅,其肝臟上形成的小洞基本被正常組織修復。目前,病人情況良好,其肝臟沒有再發生癌細胞轉移,肝功能恢復正常。
無煙壁爐
通常的壁爐均裝有煙道,以供燃燒時產生的煙散逸。但圖中的壁爐卻很獨特典雅:它把傳統的取暖方式與現代科學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既能燃起明亮的火焰,卻又不會產生煙,因此它沒有煙道。這是什么緣故呢?原來無煙壁爐使用的燃料不是木頭,而是一種木芯顆粒燃料,完全取之于天然,不僅發熱量大、升溫快,而且燃燒時有火無煙,是一種“清潔能源”。
有爭議的干細胞研究
美國史坦福大學日前宣布,將成立新的干細胞研究所,進行從人類的胚胎摘取干細胞等可能引起爭議的研究課題。
新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將由以研究骨髓干細胞而聞名的阿賓格瓦伊斯曼博士擔任。該博士表示,新研究所打算利用胚胎干細胞實現兩個研究目標。
第一是比較干細胞和癌細胞的分裂和增殖情況。干細胞和癌細胞在某種意義上具有相似的一面。因此,如果比較兩者進行增殖的遺傳機制,就有可能在細胞水平揭示癌細胞的秘密。
第二個研究目標是通過在實驗室制作人類的疾病模式,從而在細胞水平研究疾病。
另一方面,在史坦福大學也有人擔心是否會在新研究所制造克隆人。對此該博士表示,“我們最擔心我們的研究受到這種誤解。如果利用干細胞,將能夠開辟出研究癌癥的新的途徑”。
多功能電器鍋
新設計的多功能電器鍋集電飯煲、燜燒鍋和高壓鍋等多鍋性能于一體,不產生油煙霧氣,煲粥、燉湯時汁沫碎屑不濺上鍋蓋,烹飪含水分食物時不加水也可出湯,幾乎沒有什么食物不能被煮得爛熟。它還可被用來以文火慢燉中藥,毫無中藥氣味彌散。它的全密封無水蒸氣散出的特性,讓使用者獲得原汁原味食物的享受。該鍋設計上有“七重安全保障”,因此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
空氣污染通過基因危害后人
加拿大研究者說,來自鋼鐵廠的空氣污染將破壞基因,并將由父輩傳向子輩。
目前這一結論還沒被完全證實,但在鋼鐵工廠附近生活的受到空氣污染的老鼠,比其他老鼠少生子,而且其幼子的基因變異有更大概率。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員克里斯多費·詹姆士說,鋼鐵工人和居住在鋼鐵工廠周圍的人群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健康狀況。研究顯示,一般比率的DNA變異是一個正常進化過程,但是那些特別的DNA變異則會導致災難,如癌變。該研究中所有基因突變都是從雄性鼠身上繼承來的,這更證明那些鋼鐵工人在遺傳基因突變方面是危險群體,因為他們大多是男性。
鋼鐵廠生產中要用大量煤,并散發出大量的化學廢氣,這些廢氣(碳氫化合物)PAHs是不完全燃燒的產物,它影響DNA,使遺傳基因變異。
強力捕蚊機
這是美國生產的一種強力捕蚊機,采用微電腦技術等高新技術,能模擬人體散發的熱氣、濕氣和二氧化碳,以吸引蚊子。將蚊子吸引到該機器近旁后,該機器就以強大的吸力將蚊子吸入內置的透明集蚊盒中,讓蚊子在透明集蚊盒中自然風干。透明集蚊盒可被方便地拆卸。該捕蚊機捕蚊的有效范圍為約2000平方米。
微型“蜘蛛機器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近日宣布,它已研制出外形類似蜘蛛的微型機器人,將來可以幫助人類在其他星球上進行科學探測。
據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說,有朝一日,只有手掌大小的“蜘蛛機器人”能在國際空間站維修、土壤樣本搜集和危險物質調查方面大顯身手。
這種機器人目前只有6條腿,裝配著一對可以用來探測障礙物的天線。根據工作的不同,機器人的腿可能增加到“8條、12條甚至50條”,大小也可以自行增加10倍。
研究人員稱,他們的目的是制造一個可以在不同環境條件下,能夠對各種地形進行探測的小型全能機器人。研究人員下一步將在“蜘蛛機器人”的兩條前腿上安裝特殊器具,使其能夠完成挖掘和修理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