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6日出版的美國《財富》雜志揭曉一年一度的美國40歲及40歲以下的富豪排行榜,以組裝銷售PC而聞名全球的戴爾公司的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高居榜首,他的個人資產為164.9億。這已是他自1999年以來第三次問鼎該項寶座。
小小年紀展露商業奇才
邁克爾·戴爾1965年2月23日出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里。自小天資聰慧,人稱“神童”。
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小戴爾在一家雜志上看到一則廣告:“只需通過一次簡單測試,即可獲得高中文憑?!比绱私輳剑鴮嵶屝〈鳡栃膭硬灰?,他準備申請考試,希望一舉獲得高中文憑。
一天晚上,測試公司一位女雇員找到了戴爾家說明來意,令他的母親驚愕不已。測試公司的人一看戴爾還是個玩童,也是始料不及:小小年紀竟能如此富有心計。
父親亞歷山大·戴爾是個牙醫,他一心想讓邁克爾繼承父業,也走從醫的道路。但是性格倔強的小戴爾的興趣壓根兒就不在治病救人上。早在中學時代,他就展露出驚人的銷售能力和靈敏的商業嗅覺。有一年暑假,戴爾想打工掙錢。他找了一份工作:在當地的市報《休斯敦郵報》從事訂報工作。剛開始,他挨家挨戶打電話詢問,后來發現潛在的訂戶主要是兩類人:一類是剛剛結婚的;一類是剛剛搬家的。而新婚夫婦都要到附近法院登記領證,于是他雇了中學生在休斯敦地區的16個郡的法院搜集新近或即將結婚的人的名單和地址;同時他到搬家公司,從那里尋找最有可能搬遷的人。這樣,戴爾就輕松地發現了一大批訂戶的資料。于是他給每對新人發了一封私人信函,提出可以向他們免費贈閱兩周郵報作為他們的新婚禮物。就這樣戴爾掙了1.8萬美元,給自己買了一輛“寶馬”車,這在當時可是個稀罕物。當這個17歲的毛頭小伙從口袋里掏出一疊鈔票時,汽車商一下子瞠目結舌,驚訝不已。
“個體關懷”是他制勝的法寶
如果說因特爾和微軟公司在計算機技術上引領IT產業的潮流,那么戴爾則以最深切的“個體關懷”創造了電腦銷售業績的輝煌。他想盡一切辦法給顧客提供最實惠的產品,顧客回饋給他的則是滾滾而至的財富。
早在德克薩斯大學上一年級的時候,戴爾就發現:學生們很想擁有一臺電腦(當時電腦也是青年人時髦和新潮的重要標志),可是對其昂貴的價格望而卻步。戴爾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買進廉價的電腦原件進行組裝,然后以低于品牌機數倍的價格賣出。這一銷售辦法使戴爾掙得了“第一桶金”,嘗到甜頭的戴爾第一學年結束后,便不顧家庭的極力反對,輟學創業,組建了自己的公司。戴爾的在線商店于1996年7月開業,他直接從用戶手中收取訂單,然后為他們“量身定做”,根據他們的要求組裝計算機。“顧客至上”——戴爾公司時時刻刻將客戶的需求擺在首位,每周在全公司范圍內舉辦“關心客戶會”,戴爾說:“每周五我們都開這種會。無論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只要你在星期五步入戴爾的某個公司,毫無例外,你都會看到這種會議。它們的名稱可能會不盡相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戴爾每星期都要和任意選出來的25名員工一起吃一次盒飯,他借聚餐的機會向他們強調客戶至上的準則,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戴爾說:“我們永遠是一家與客戶保持直接聯系的個人計算機制造商”,“我們成功的關鍵在于維持這種聯系,始終把傾聽客戶的聲音并及時作出反映作為公司的立足之本?!?/p>
他的愛心與羞澀
戴爾的身體比您想象的要壯碩得多。他有6英尺多高,精力充沛,容光煥發,是個成熟、帥氣的商海精英。難怪該公司女職員都大呼嫁不出去了:“誰能比我們老板年輕?誰能比我們老板有錢?誰能比我們老板帥?認識了他還能看得上誰?”
戴爾有一個溫馨的小家庭,妻子蘇珊是奧斯汀一家時裝店的老板,四個孩子從5歲至9歲不等。他愛事業,也愛自己的家庭,他在接受《企業家》雜志專訪時說:“我才36歲,我不想馬上就成為被人回憶的對象。但是我希望,人們回憶起我時,他們會這樣想:這家伙曾創立過一家公司,為顧客、雇員和股東創造了巨大的價值?;蛟S他們還會這樣想,是這個家伙有幫助人們認識計算機和因特網的非凡力量。還有一點就是,這家伙曾是個偉大的父親和丈夫?!?/p>
在生活上,戴爾是個循規蹈距、恪守時間的人。他早上5點45到6點鐘起床,跑步、舉重或者游泳。在7點15左右,送孩子們去學校,然后去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下午6點半下班回家,和孩子呆在一起吃晚飯,享受天倫之樂。戴爾還在孩子們睡覺前給他們講一些催眠的小故事。
在把小寶貝們送入夢鄉后,戴爾坐下來收發一些電子郵件。這是他一天中工作的最佳時間,周圍非常的安靜,思緒自由地飛翔。一般在10點半之前,戴爾已經就寢了。
如果你約定時間采訪邁克爾·戴爾,他的手下會提醒你:“邁克爾不喜歡別人問及私人問題?!贝鳡枌ψ约旱乃饺松罹}口不提,對風趣幽默著稱的美國人來說,戴爾的談吐只能用“寡趣”二字形容。他是個“害羞”又非常敏感的談話者,一個小小的玩笑;一個略顯唐突的問題常常使得他面紅耳赤。而這種害羞和敏感,可能也正是戴爾在商界制勝的法寶,使得他能探究到顧客的內心世界,感受到顧客的真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