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伊利諾伊州州長瑞恩在2003年卸任之前,頒布了一條頗有爭議的法令,將該州167名未處決的死刑犯統統改為無期徒刑。瑞恩的做法遭到了該州部分檢查官和受害人家屬的強烈抗議,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千里之外的歐洲,有那么一小群歐洲女性,卻對瑞恩的決定高度關注,并舉雙手表示歡迎。她們正是一些美國死刑犯的歐洲女友或妻子!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些歐洲女人并非在美國丈夫入獄之前就已是他們的妻子,而是因為從報紙或電視上偶然看到某個美國死囚的照片后,突生愛意,遠赴美國監獄與死囚成婚。由于這種“奇特的愛情”經常發生。一些歐洲社會學家開始了關注和憂慮。
意大利女子亞歷山德拉:“我們可以一輩子通過書信來戀愛”
33歲的亞歷山德拉·西斯因迪來自意大利奧維多市,鄰居們只知道她有個美國丈夫,但沒有一個人見過他。8年來,亞歷山德拉一直與美國男友靠書信聯系,直到1999年,亞歷山德拉才遠赴美國與男友結了婚。鄰居們都看過亞歷山德拉丈夫的照片,一個相貌很英俊的美國男人。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他們說照片上的男人其實是一個美國死囚犯——在德克薩斯州監獄死囚區呆了近20年,并且現在仍然被關在里面,那么他們絕對不會相信,并且還可能告那人誹謗。“我從來不對鄰居們說我美國丈夫的事,因為即使我告訴他們,他們也不會相信的。”亞歷山德拉接受記者采訪時道。
亞歷山德拉的美國死囚丈夫名叫索迪吉·西斯因迪,現年47歲。亞歷山德拉是在8年前通過一個與美國死囚談戀愛的女友介紹而認識的。“當時,我的一名女友一直與美國監獄中的某個死囚在熱戀,我對他們的交往非常好奇,經常看他們的信件,我知道了索迪吉·西斯因迪的名字,并產生了與他相識的念頭。”在書信中,她得知西斯因迪在1981年于休斯頓附近綁架并殺害了一名19歲的女孩,被一審法庭判處死刑后一直關在監獄里。盡管如此,亞歷山德拉還是與西斯因迪開始了書信交往。
4年后,亞歷山德拉首次前往美國,以西斯因迪女友的身份旁聽了上訴法庭對西斯因迪案的二審審判。“二審時,他還是被判處了死刑,當我聽到法官的判決時,我既悲哀又憤怒,不過我知道這判決并不能改變我對他的愛。”
此后,亞歷山德拉選擇留在美國,住在一個廢棄的拖車內。1999年,她在德克薩斯監獄中與43歲的西斯因迪舉行了婚禮,此后她又回到了意大利。“伊利諾伊州改判死囚的消息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德克薩斯州也會這樣做。這樣,盡管西斯因迪仍然必須呆在監獄里,但我們再也不必時刻面臨被死神分離的恐懼了,我們就可以一輩子通過書信來戀愛了。在意大利,法律允許一個犯人通過懺悔改過自新,我知道我的丈夫心中現在已經沒有了邪惡。”
法國女子弗斯特:“我們已經愛得難分難舍”
在歐盟國家,最后一例死刑執行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法國,許多歐洲組織都是“廢除死刑運動”的支持者,他們將死刑看作是一種野蠻的懲罰。法國女子安德里·弗斯特正是“廢除死刑運動”的倡議者之一,目前她正計劃嫁給一名叫拜倫的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死刑犯,她拒絕透露男友的全名。“美國監獄里許多死囚像被動物一樣對待著,他們的牢房非常狹小,他們一周只允許出牢房放風2次,時間還不到2小時;每周只能洗3次澡,時間只有5分鐘。安德里·弗斯特稱,一些美國囚犯在被判處死刑后,他們的家庭往往就將他們拋棄了,因此,女朋友的信件就成了死囚的惟一的對外聯系渠道。“去年當拜倫向我求婚時,我有點兒猶豫,我不是擔心他騙我,而是害怕社會的壓力。然而,我最后還是答應了他,因為我們已經愛得難分難舍了。”
在過去的兩年中,弗斯特共收到拜倫從美國監獄中寄來的160多封信,許多信件長達30多頁。盡管戀人們難以割舍,然而,僅有一小部分女性允許進入監獄的探望室。在探望室里,死囚可以與戀人接觸、擁抱、接吻。
德國女子戴格瑪:“他戴著手銬腳鐐與我舉行婚禮”
德國女子戴格瑪·波恩現在已是一個寡婦,她的美國死囚丈夫哈里森已于2002年被處以死刑。戴格瑪·波恩向記者敘述了她與哈里森“羅曼蒂克”的戀愛過程。2000年,她在漢堡某車站的“班尼頓”時裝廣告上看到了美國死刑犯哈里森的照片,對照片上的哈里森一見鐘情,覺得自己找到了今生的最愛。“班尼頓”時裝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17名死囚犯為廣告照片,哈里森正是其中之一。戴格瑪稱,當她看到照片上的哈里森后,從他的眼睛里她感覺他不是兇手。于是她不遠千里遷居美國,前往北卡羅萊納州監獄探望哈里森。戴格瑪每周探監一次,但始終只能隔著玻璃相見直至結婚前,他們連手都沒有碰過。“當時我們都往好處想,充滿希望,覺得真愛一個人時,有沒有玻璃隔著都一樣。”探監后,戴格瑪的愛情變得更加濃烈,不久后就請求獄方讓他倆成婚獄方同意了她的要求,在獄中為他們舉行了婚禮。“你知道我們是怎么結婚的嗎?哈里森戴著手銬腳鐐,被牢牢綁在椅子上。后來我知道,好多獄中婚禮都是這樣的,新郎戴著手銬上場,一些來參加婚禮的獄友也戴著手銬和腳鐐。”
美國死囚為何連交“桃花運”
為數不少的歐洲女子愛上美國死刑犯的案例終于引起了一些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關注和困惑,他們試圖從各個方面解釋這些女性的動機。有的歐洲女性為了與美國死刑犯結婚,竟不顧自己家庭的強烈反對,有的甚至還與父母絕裂了。一些德國社會學家分析認為,目前在美國各州監獄內,大約還有3000多名被判處死刑的囚犯,而歐盟國家早在20年前就廢除了死刑,美國死刑政策遭到了歐洲許多組織和婦女團體的抗議,與美國死囚戀愛,可能正是一些歐洲女性極端主義的抗議方式之一。
歐洲“死刑犯援助組織”負責人簡·艾里斯則發表了不同的看法,他對記者道:“我認為這些女人之所以愛上美國死刑犯,可能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有的死囚在獄中已呆了12~15年,長期對自由和生存的渴望已經使他們的性格發生了變化,他們變得熱愛生活并充滿熱情;第二,這些女性也許有的在童年時代遭遇過虐待,長大后,她們的性格中會形成一種對暴力之愛的潛在迷戀。暴力與愛情,一個戀愛中的死囚正好同時具備了這兩方面的因素,并且,由于他被關在監獄里,對女性來說,這種暴力之愛也將非常安全。”
然而,顯然并不是每個人都同意艾里斯的觀點,即將與美國死囚拜倫結婚的法國女子弗斯特對記者道:“對我個人來說,我并不認為自己具有這種病態的情感。但是,我不得不承認,在我們戀愛的過程中,痛苦的日子的確多于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