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網絡是社會的鏡子”,社會上的大千氣象大多可以“移植”到因特網上,有“電子銀行”、“棋牌活動中心”、“聊天室”等。“網上商城”里的商品也是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最近,一種新穎的行當在網上悄然興起——“網絡行乞”。
乞丐與網絡的聯姻
在著名的門戶網站雅虎的分類目錄中,“電子行乞”的條目上有數十家網站,而在“網絡行乞”(CyberBeg)門戶網站上列有近200家乞討網站。
這些“乞討網站”的名稱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救救我”、“幫幫我”、“給點兒吧”、“寄點錢吧”、“借點兒吧”……索要錢財的數目也不一而足,從幾美分到數百萬美元不等。
要錢的理由也是名目繁多,有的是要還債,有的是要做隆胸手術,有的要支付醫療和教育費用,有的要拍電影做影集,還有的是要在經濟上擺脫對丈夫的依賴……大多數乞討者在網上表現得可憐兮兮,以博得樂善好施者的同情。但也有人耍嘴皮子,編些匪夷所思的理由,譬如俄亥俄州的納塔利在自己的乞討網站上說:“像我這樣聰明的人也要去工作實在沒道理,給我捐款吧。”更令人驚訝的是,她的行乞居然也獲得了1000多美元、1枚戒指、1張電話卡以及一些書,不過也受到很多死亡恐嚇。其實,對于很多瀏覽網頁的人來說,他們捐款的動機僅僅是出于好奇,可正是這些好奇者們1美元的捐款,或許就給“網絡乞丐”們帶來集腋成裘的巨大收入。
網絡乞丐們創造的“財富神話”
音樂界的自由作曲人里奇·施米特是最早上網乞討的人之一,早在1999年他就建了自己的乞討網站,迄今已經籌到了4.8萬美元。他說:“我乞討的原因是想被邀請參加著名的談話節目——大衛·賴特曼脫口秀,同時還能得到一筆錢。對我來說,網絡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無政府領域,我想通過這個辦法來擴大自己的名氣。即使只有1%的網友每人給我1美元,也能激勵我。”
一位姓黃的華裔女士在網上求乞,稱需要3300美元做隆胸手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贊助者”一次性捐給了她1200多美元。
另一個有名的乞討網站叫“幫我離開我的丈夫”,2002年8月由一個名叫彭妮·霍金斯的女子創辦。霍金斯女士說,只有籌到足夠多的錢完成自己的護士課程學業,她才能與丈夫離婚。該網站每周收入約為75美元,目前,彭妮已乞得2000多美元。談到那些給她捐款的人,霍金斯說:“他們通常都是獻身宗教事業的人,他們希望借此拯救我和我的婚姻。”
西雅圖一對年輕夫婦建立的一個網站也非常有名。他們因為要成家并償還1.2萬美元的債務,選擇了在網上尋求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加拿大女子珍妮弗患有萊姆關節炎。她試圖通過“幫幫珍妮弗”網站募集資金3.2萬美元償還欠自己母親的債務,6.4萬美元的第四期治療費用,還有450美元的每月日常生活開支。“幫幫珍妮弗”創辦于2002年8月,迄今為止,珍妮弗已募集資金近5500美元,其中3500美元由一個人捐贈。
誰是“網絡丐幫”創始人
據著名的《連線》雜志報道,第一個創建“行乞網站”的卡芮·鮑絲娜是個電視制片人。卡芮自恃收入很高,花錢便非常大方。她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她曾經生活得很瀟灑,修指甲、做足療、買高檔Gucci時裝、每星期做兩次形體訓練等等。她說:“當時我以為我消費得起,因為我那時掙錢很多。后來我失業了,4個月沒有找到工作。最后找了一個工作,收入才是以前的一半。”
2002年6月23日,被2萬多美元債務纏身的鮑絲娜突發奇想,做了一個絕妙的數學運算:2萬元,也就是從2萬個人那兒每人得到1元,或者從1萬個人那兒每人得到2元,或者從4000個人那里每人得到5元。于是,她創辦了一個名叫“救救卡芮”的網站,向全世界上億網民乞討。結果她“乞討”到了1.3萬美元,自己添了些錢便于同年11月10日還清了債務——您想想,還不到半年時間!現在鮑絲娜把這個網站轉讓給了其他需要進行“網絡求助”的人。由于這一系列創舉,鮑絲娜名聲大噪,不僅上了“脫口秀”節目,還有一本書專門報道她。
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確認說,“網絡行乞”(或稱電子行乞)的確源自“救救卡芮”網站。如此說來,2002年6月23日可以被認定為網絡行乞行業的誕日生。
天下真的有免費午餐?
鮑絲娜網上乞討創造了“圈錢神話”后,網絡丐幫力量迅速強大。這中間,生活窘迫急需救濟者有之,好吃懶做不勞而獲者有之,滿足好奇以此為樂者有之。不過這些后繼者們成功的少,多數乞討網站是門可羅雀,所獲甚微。
金伯莉·史密斯是5個孩子的母親,她羨慕鮑絲娜取得的成功,便也開辦了一個“救救金伯莉”的網站,請求訪問者施舍1~2美元,幫助她償還2.5萬多美元的債務,然后購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盡管她在網站講述的故事很動人,還配有孩子們的照片,但并沒有募到多少錢。一位名叫凱莉的女士,創辦了一個“救救凱莉”的網站,想借此償還丈夫死后留下的2萬多美元的債務,可迄今為止,她只募得了可憐兮兮的5個美元。
一些“乞討網站”之所以能獲得不菲的收入,主要原因是網絡乞討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大多數訪問者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可能會施舍一兩個子兒。而隨著這類乞討網站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大多數訪問者就會像對待網絡廣告一般欲先關之而后快。一旦到了這樣人見人嫌的境地,網絡乞丐們的日子當然就會風光不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