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絕食有助于防病
美國科學家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結果顯示,科學絕食有助于預防糖尿病和神經細胞受損。美國全國老齡問題學會的科研人員將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全國科學院學報》月刊上。
全國老齡問題學會神經科學實驗室負責人馬克·馬特森表示,盡管這項成果令人振奮,但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工作,以確定絕食對健康產生的影響。”
研究人員對接受實驗的老鼠隔天喂食一次,發現這群老鼠體內的葡萄糖和胰島素含量都低于另一群每日正常進食的老鼠。
盡管有一天的絕食時間,但在可以吃東西的那一天,這些老鼠可以隨意進食,因此所攝入的熱量并不少于其他老鼠。
馬特森說,實驗表明,定期絕食有助于促進葡萄糖的新陳代謝,因而也許可以作為預防糖尿病的一種方法。
報告還指出,研究人員為三組進食規律各不相同的老鼠注射了一種破壞腦組織、可能誘發阿耳茨海默氏癥的神經毒素,發現定期絕食的老鼠的腦細胞抵抗能力偏強。
較早的實驗也證實,這些老鼠的神經細胞對帕金森氏病等神經疾病的抵抗力也比較強。
(流云摘自《參考消息》)
電腦也會透露你的性格特點
你或許認為,用電腦書寫可以保護你隱蔽的情感。而對于美國心理學家艾里克·西格曼來說事實并非如此。當你通過電腦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同樣會揭示出你性格中隱秘的方面,甚至連一封電子郵件也能反映出你的性格。西格曼將筆跡學的原理應用到電腦書寫的印刷字體上。事實上,任何一臺電腦都可以用虛似的信件、公文和記錄來代替整個辦公桌。對于西格曼來說,憑借一份電子郵件就足以了解作者的性格。這不僅在于文件的編排,還在于印刷字體的選擇。舉個例子,在專家看來,仿宋是那些感情強烈的人喜歡的字體,而草書或行書則暗示著某些離經叛道的性格。專家建議,在編寫個人履歷時,為了展示清晰可靠的形象,最好采用宋體或等線體。
這是用仿宋體書寫的文字
這是用行楷體書寫的文字
這是用宋體書寫的文字
這是用等線體書寫的文字(汪春久摘自《發現》)
書也有“味道”
酸 書的酸,是讓你眼為之酸、鼻為之酸的一種味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情感人,書的酸味就是真情的味道。
甜 書里優美的散文,精巧的童話,還有一個個動聽的故事,無不讓人唇齒留香。高爾基說過: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這是對書的甜所做的絕妙注解。
苦 書自然是苦的,否則怎會有“苦讀”一說。書里的歷史變遷、社會改革、國家興亡,一幅幅宏偉的長卷所散發的是一股帶有火焦氣味的苦澀。千年的時間、沉淀的一切都在書中。
辣 書不僅僅是文化的載體,不僅僅是休閑的工具,它也能成為匕首。讀一讀魯迅的雜文,真如烈酒一般辛辣。
咸 一本真正的好書,它身上的每一條皺紋都應是淚水的凝結。書讓人笑,讓人哭,讓人喜極而泣,讓人悲痛而哭,浸透了無數人的眼淚。這薄薄的一本書,自然而然地便透出一絲咸澀。
書有五味,但一味地哀傷便落入俗套,都成苦澀便失之于機械,只顧辛辣就顯得過分偏激。一本好書,應如高明的廚師所調出的佳肴,品一口則百味變幻,層出不窮,亦如雨后彩虹,七彩紛呈。(王海摘自《老年日報》)
老鼠干細胞育出新牙
巴西圣保羅聯邦大學的兩名研究人員利用組織工程技術,首次用從老鼠牙齒中提取的干細胞成功地培育出新牙。這項研究成果有望使人類不再用假牙。
兩位研究人員從年輕老鼠的牙齒中提取出干細胞,移植到可生物降解的假牙里,再將假牙鑲在接受老鼠的牙床上,幾天之后,就能觀察到新牙的生長。這項技術不僅可以用真牙代替假牙,而且也可以用來進行補牙等簡單的牙科手術。
研究人員說,現已培育出的新牙雖然原始,但卻是完整的,包括牙骨質、牙齒琺瑯質和牙質等各種牙齒組織。他們已經培育出幾顆牙齒,并開始用人類的牙齒細胞進行試驗。(劉利國摘自《家庭生活報》)
世界汽車之最
汽車只有100多年的歷史,可你知道汽車歷史中的第一嗎?
第一個開車的是女人 她的名字叫貝塔·奔馳,是汽車先鋒人卡爾·奔馳的妻子。她和兩個兒子于1888年偷偷地把卡爾·奔馳發明的車子從德國的曼·海姆開到普福爾茨海姆城里。她的目的在于向大眾公開她丈夫多年來研究的新發明。結果證明,這輛車子改變了整個汽車工業的歷史。
第一部可以在生產線上大量裝配的汽車 福特的T型車可以稱得上這個世界里的成功汽車。它誕生于1908年的美國市場。1920年T型車從裝配線退役時,總共生產了1500.7萬臺車。
世界上最貴的車 法國獨立車廠生產的“布加堤”。這款車由一位美國人擁有。估計這部車的成本在100萬美元左右。
第一種最快賣到100萬輛的車 是福特的“野馬”。它在出廠后的第23個月又23天賣出了第100萬輛車。
第一次賽車活動 于1894年6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
第一個汽車展會 于1899年的德國柏林舉辦,有10萬名參觀者前往展示場,觀賞134部汽車。
第一個在汽車上使用充氣輪胎的人 是法國的米其林兄弟。米其林兄弟在1894年發明了充氣式輪胎,給輪胎技術帶來了新的革命。以前,車輪用的不是木頭便是金屬。米其林于1888年在腳踏車上設計了充氣式輪胎。最早發明汽車用的充空氣輪胎的蘇格蘭人魯醫詹·博·鄧祿普,也發明于1888年。
第一個試制成功汽油汽車的人 是澳大利亞的德國人齊格菲·馬克思。1875年他試制成功汽油汽車,此車現保存在維也納博物館。
世界上最快最省油料的汽車 是歐洲福特汽車廠制造的,它每加侖汽油可行駛3803英里。(林賢火昆摘自《京郊日報》)
做夢有助解決工作難題
美國芝加哥拉什大學精神科主任卡特賴特,在過去的30年里一直專注于人類夢的研究。做夢的原因之一是日間面對壓力。卡特賴特發現,人們越來越把工作帶到夢境中。顯然,這與人們對工作穩定性、與同事相處及生活保障的擔憂有關。
夢有好夢和噩夢之分。人們通常只記得噩夢而忘記好夢,因為做噩夢通常會被嚇醒。有研究顯示,如果被鬧鐘或電話等聲音吵醒,較容易記起夢的內容。
專家指出,做夢時的潛意識有時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問題。因此,他們建議:睡前最好想一想需要解決的事,然后在床前放置錄音機或紙筆,以方便醒來時在第一時間把夢境記下來;為了能得到夢的啟迪及幫助記憶,睡醒時最好繼續閉著雙眼,把夢中所見的好好回憶一下,重新感受夢中的感覺;做記錄時,最好把夢中的主要畫面、感覺、地點記下來,然后在白天完全清醒時慢慢思考夢的啟迪。
總之,若能好好地利用夢的啟迪,可為日常生活找到意外的解決方法。(王煒摘自《家庭》
美國人眼中的優等生
一、具有技巧和知識,能適當運用這些技巧和知識解決集體問題。
二、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時間里集中注意力來解決某一問題。
三、熱愛學習,喜歡探討問題和做作業。
四、堅持性強,能把指定的任務作為重要目標,用急切的心情去盡力完成。
五、反應性好,容易受到啟發,對成人的建議和提問積極做出反應。
六、有理智的好奇心,能從自己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并且自己能夠提出新問題。
七、樂意處理比較困難的問題和進行爭論。
八、機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
九、善于正確運用眾多的詞匯。
十、思維靈活,能夠及時擺脫自己的偏見,用他人的正確觀點看問題。
十一、思想靈活,能夠形成許多概念,善于掌握新的較深的概念。
十二、具有獨創性,能夠用新穎的或者異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十三、想像力強,能夠獨立思考。
十四、能把既定的概念推廣到比較廣泛的關系中去。
十五、興趣廣泛,對各種學問和活動都感興趣。
十六、關心集體,樂意參加各種活動,助人為樂,與他人融合相處,對別人不吹毛求疵。
十七、情緒穩定,經常保持自信,愉快和安詳,有幽默感,能夠適應日常變化,不暴怒。
(薛鋼摘自《生活與健康》)
鐵也能自燃
你可能聽說過長期堆放的煤山會自燃,露天堆放的大草垛能自燃,大概還沒有聽說過堆積的鐵礦砂也能夠自燃吧?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1981年6月9日晚,在印度東部的維沙卡帕特南港,一艘滿載著鐵礦砂的巴拿馬籍貨輪“塞尼克斯”號突發了一場罕見的大火。水手們和消防人員動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滅火技術,都無濟于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巨輪化為灰燼。事后許多科學工作者和消防專家來到現場勘察、取證,終于揭開了這場大火的謎底:火災是由船中裝載的鐵礦砂自燃引起的。
鐵的熔點是1535℃,鐵礦砂自燃時的溫度比這還要高,“塞尼克斯”號上這種高溫從何而來呢?
自燃現象的發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比如要有能燃燒的物質,要有氧氣,要有熱源等。“塞尼克斯”號當時滿載的是一種被稱為球鐵礦砂的貨物,這種礦砂形似焦炭般多孔隙,與空氣接觸面積很大。6月份正是盛夏天氣,氣溫高、濕度大,因而引起了空氣中的氧與礦砂中的鐵發生氧化反應,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熱,熱又進一步加劇了反應的程度與速度;由于船艙中滿載礦砂,通風不好,熱就越積越多無法控制,最終引起了鐵礦砂自燃,釀成慘禍。
(王雪森摘自《青年科學》)
第一個看見微生物的人
荷蘭人利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顯微鏡從水、土壤和液體中觀察到原生動物,并于1676年12月26日這一天,從一滴胡椒浸泡液中看到了細菌,從此細菌學誕生了。是利文虎克把人們帶進了微生物的秘密世界,使人們看到了另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永和摘自《老年日報》)
日本老人鐘情“慢速收音機”
在日本,有一種為老年人設計的“慢速收音機。”
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難以記憶與理解語速過快的廣播內容。針對這一問題,NHK廣播技術研究所開發了一種裝置,其特點便是使收音機變換播音員的語速,從而讓老年聽眾能“慢慢聽”。有人也許會問:如果“慢慢”聽原本為10分鐘的新聞節目,那么10分鐘過去,節目勢必尚未聽完,而實際廣播時間已結束,而且已開始了下一個節目——這樣,時間與節目內容的安排不是就出現矛盾了嗎?
有意思的是,慢速收音機不僅可讓老人們安心地“慢慢聽”,而且還可保證廣播節目的時間并不會隨之發生改變。這就是說,當用這種慢速收音機“慢慢聽”1小時廣播節目之后,下一個節目仍能照常開始。其奧秘在于它能巧妙地自動縮短廣播時句與句之間的“間隔”,從而成功地將損失的時間追回來。
開發者采用了一種具有記憶廣播聲音和變換廣播語速等功能的特殊小型電腦。收音機在接收到廣播信號之后,便將其轉換成數碼信號,然后經由電腦處理,即可以緩慢速度播放出聲音來。此外,這種收音機還會隨時自動監督原有廣播的語速,如果放得太慢,又會稍稍加快,以便不會落下太多而追趕不上。因此,這種慢速收音機深受日本老人喜愛。
實際上,慢速收音機只是著重在剛剛打開時播送出特慢語速,而漸漸地又在聽者的不知不覺中加快了語速。原來,這里利用的是人的一種心理錯覺,即如果你一開始覺得語速較慢,那么就可能會覺得整體語速也較慢,盡管實際上后來的節目語速并不太慢。
慢速收音機除了受到聽覺業已遲鈍的老人的歡迎外,也讓學外語的人愛不釋手。此項技術還可更為廣泛地應用于助聽器、步話機、電話、手機上,從而極大地方便老人。
(呂麗妮摘自《生活與健康》)
原始人聰明但短視
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最近在印度的一個采石場遺址里發現了具有100萬年歷史的阿舍利型石器。科學家認為,制造這些工具的原始人可能已經相當聰明,會協作和交流,但對未來沒什么計劃。
模擬試驗表明,把石灰石板抬起來以便敲下所需的小塊石頭,需要兩個人合作。這意味著這些腦量只有現代人一半的原始人可能已經有了用手勢等方式進行交流、協調工作的能力。這些石器主要分布在離采石場1~2公里的范圍內,5公里以外沒有發現。這似乎表示,原始人在使用過石器之后隨手就扔掉了,不會把它保存起來,以備以后使用,也就是說他們缺乏為將來作打算的能力。(陳思之摘自《中國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