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不宜服瀉藥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給老年人帶來很大痛苦。瀉藥都有依賴性,隨著時間的延長,用量愈來愈大,藥效愈來愈差。治療習慣性便秘最好的辦法是:
a.養成每天定時上廁所的習慣。因大腸集團運動常在餐后出現,應在餐后不久或一有便意即去大便,形成反射。
b.運動對排便是很重要,應堅持力所能及的運動,增加飲水量,并持之以恒。
c.晨起喝涼開水一杯,或加入少許食鹽。
d.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使飲食有足夠的體積,以便刺激大腸的蠕動。含纖維素多的食物主要有粗制面粉、粗制大米、玉米粉、芹菜、韭菜、菠菜、多種水果等。
e.腹部按摩:由右下腹到左下腹做順時針按摩,每天50次。
幾種民間藥膳:
●麻仁蘇子粥:大麻仁、蘇子等份洗凈合研,再用水調成汁,以此汁代水煮粥,每日服用。
●蜜制芝麻桃仁:黑芝麻、桃仁炒熟后拌蜂蜜,每日適量服用。
●蜂蜜決明湯:決明子60~90克,加水160毫升左右,煮40分鐘,過濾液加適量蜂蜜,1日內分次服完。
(廖大軍)
老年人的鍛煉方法
(1)快走,慢跑。老年人在保健中心的跑道上進行快步走或慢跑鍛煉。快步走每分鐘100~130步,鍛煉半小時以上。慢跑的時間可長可短,不少于一刻鐘。
(2)徒手操。有些老年人在快步走或慢跑后,還做徒手操。主要做兩臂繞環、擴胸、彎腰、仰臥起坐等動作,一些年老體弱者則可坐在椅子上做徒手操。
(3)倒退行走。有不少人練習倒退行走,據說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防治腰酸背痛。
(4)爬行。一些老人戴著手套在地上爬,據說經常鍛煉可以減少冠心病、腦血管硬化、腰肌勞損、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的發生。
(5)游泳。在美國,一些老年人喜歡到水上俱樂部的室內溫水池去游泳。還有些老人在那里洗桑拿浴,這既是一項鍛煉活動,又是一種積極的休息。(瑜瓊)
合理安排老年人的飲食
(1)營養全面,不要偏食。對于身體很胖或者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少吃些油葷完全是應該的。而對大多數老年人來講,適當地進食肉、魚和蛋類,不僅無害,反而有益。
(2)便于消化,定時定量。老年人消化吸收機能低下,食物應盡量切碎煮爛。老年人尤其要避免暴飲暴食,應該采取少食多餐,定時定量的進食方式。
(3)“精”要適當,“粗”要適度。老年人常愛吃粗纖維少的和易于咀嚼的食物。又由于受到“食不厭精”觀念的影響,總認為吃的愈精細,營養愈豐富,愈容易消化。這樣常常造成老年人便秘,故應適量吃一些含纖維素的食品。
(4)合理飲水,酸堿平衡。老年人一般每天飲水量1500~2000毫升比較合適。但夜間睡前要少飲水,以免小便過多,影響睡眠。
老年人常有腎動脈硬化,對體內酸堿平衡調節的儲備能力較差,若食物搭配不當,容易引起酸堿平衡失調。老年人的膳食中應做好葷素搭配,做到酸堿平衡。(晨子)
口腔保健操
為了口腔健康,老年人應堅持做以下簡便易行的口腔保健操。
1.舐腭(上膛)。常用舌尖舐上腭,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有殺菌和助消化的作用。
2.叩齒。常輕輕叩打牙齒(咬牙),每日二三次,每次100下左右,有保護牙齒不易脫落的作用。
3.搓唇。將口唇閉合,用右手兩指輕輕在口唇外擦搓,直到局部發紅、發熱為止,這樣能改善口腔及牙齦血液循環,增加口腔和牙齒的抵抗力。
4.鼓腮。閉住口唇向外吹氣,使腮部鼓起來,用手指輕輕按摩腮部,可防止腮部肌肉萎縮塌陷,有利于面容的健美。
老年人牙齒衰老、脫落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但事實上有相當多的老人仍有滿口整齊的牙齒。當然口腔牙齒保健應從青少年做起,但老年人做好口腔保健仍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承祺)
水果過量也不宜
水果中含有大量豐富的維生素和多種營養成分,老年人經常吃水果確實有利于身心健康。水果可以幫助消化、促進排便、滋補強身,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但由于老年人的活動較少,因而消化能力也要差一些。胃黏膜、腸蠕動功能有所減弱,體質一般都比較偏虛寒,所以食用各種水果宜適量,不宜過多。
蘋果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無機鉀元素,過多攝入不利于心臟和腎臟的保健。對于患有冠心病、腎炎、糖尿病等的老年人,尤其不可多食。
香蕉味美、肉糯、甜度適中,是老年人比較偏好的水果。但是香蕉性寒、質滑,含鈉鹽較多,吃些香蕉對排便有幫助作用,但患慢性腎炎、高血壓、身體浮腫者不宜多食。
柑橘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味甜汁多,容易咀嚼,深受老人們喜愛,但由于柑橘性涼,胃腸、腎、肺功能較虛弱者不可多食,否則會引起腹痛、腰酸、膝軟或寒痰。
張念
“老年環 ”:腦動脈硬化的征兆
有些老年人會無意中發現自己的眼球角膜邊緣出現一圈灰白色的環狀痕跡,好似“包繞黑眼珠的環”,不痛不癢,亦無其他異常感覺。醫學上稱之為“老年環”。過去,人們多把這種“老年環”看作是普通的老年性生理衰退性改變。近年來醫學研究表明,“老年環”與腦動脈硬化有著密切關系。
角膜本身并無血管,只是靠鞏膜邊緣豐富的血管網供應水分和營養。如果供給角膜的營養物質和水分中混有較多的異常物質,則往往因難以吸收且“有來無回”而滯留下來,角膜是異常物質易于沉積的部位。“老年環”就是因為老年人血液中的脂質過多而沉積于角膜邊緣所致。研究發現,出現“老年環”的人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腦動脈硬化;而患有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絕大多數有“老年環”。因此,“老年環”可作為診斷老年人腦動脈硬化的征兆。(黃醫生)
夏季謹防“熱中風”
不少人都認為,中風似乎與寒冷的氣候密不可分,但臨床實踐表明,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癥的老年人,夏季也容易發生“熱中風”。
炎熱的夏季,人體出汗較多,而老年人體內水分比年輕人要少,加上生理反應遲鈍,所以在夏天最容易“脫水”。“脫水”會使血液黏稠,這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心血管病的老年人來說,無疑于“火上加油”,輸向大腦的血液受阻變緩,發生中風的概率自然增高。除了氣溫高的原因外,較低的氣壓也是誘發因素,當氣壓降到100千帕以下時,此時若伴有鋒面過境,最容易發生中風。
預防“熱中風”,首先是注意補充水分,老年人應做到“不渴時也常喝水”。第二,有過中風史的病人,其家屬要時時注意病人癥狀。一般來說,頭昏頭痛、半身麻木酸軟、頻頻打哈欠等都是中風的預兆,這些癥狀明顯時,一定要去醫院就診,切不可視作一般的感冒或疲勞。第三,防暑降溫要適時適度,飲食結構要科學合理,“保駕”藥物要常備不懈。(董小榮)
慎防運動性昏厥
運動性昏厥是由于劇烈或長時間運動,使精神及身體器官過度緊張,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受影響而引起的暫時性腦貧血。開始時可能是感到頭昏眼花、心悸氣促、面色蒼白、惡心想嘔、出冷汗,繼而會喪失知覺,昏倒在地,嚴重者甚至發生猝死。
發生運動性昏厥者,可能是健康的人,也可能是某些疾病隱匿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運動后發生昏厥,常是疾病的報警信號。因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為了防止運動性昏厥的發生,身體素質較差的人只能進行一般性的體育活動,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如在運動中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繼續緩慢地做放松活動及深呼吸運動,隨后再休息。
假如運動者已發生昏厥,旁邊的人應該立即讓他仰臥,抬高下肢,頭部放低,松解衣領和腰帶,并作向心性重按摩,促進血液盡快回流到心臟,一般休息片刻后即可清醒。(陳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