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綠色軍裝、頭戴黑色貝雷帽、滿臉嚴肅的表情,每天幾乎準點出現在伊拉克的國家電視臺上。如果你收看過伊拉克戰爭的報道,就一定知道這個人是誰?
新聞部長成為“電視明星”
自從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作為伊拉克新聞部長,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每天都要例行公務般地出鏡,在巴格達舉行新聞發布會,或者宣讀政府聲明,或者代表薩達姆說話。
開戰幾周,這位“鐵齒銅牙”的伊拉克新聞部長人氣急升,一舉成為世界級的“電視明星”。在世界各地,當薩哈夫在電視屏幕上露面時,人們似乎并不特別注意他說了些什么,而是更加注意他說話的神情和方式,如同關注一個電影明星。尤其是在一些阿拉伯國家,每當薩哈夫的形象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人們總會放下手頭的活兒,聚集在電視機前,如同觀看一部由他們心中的偶像明星主演的電視劇。
在許多“薩哈夫迷”中,28歲的埃及攝影師穆罕默德·法蒂算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個。由于在電視臺工作,法蒂每天都有機會觀看“薩哈夫連續劇”,他解釋說:“戰爭開始的最初幾天,我們等著伊拉克方面證實或否認來自美國方面的消息。后來,我們等著他的出現,等著他用刺激性的語句來嘲笑美國人。”
當穿著軍裝的薩哈夫露面的時候,有人甚至認為,當時的薩哈夫一個人發揮出來的能量,抵得上伊拉克一個師。
“幽默詼諧”的新聞發布會
自開戰以來,薩哈夫會每天召開記者招待會,通報戰況。內容之一自然是向媒體展示伊方戰果,表達必勝信心,還有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就是對美英聯軍的言語攻擊。
薩哈夫稱聯軍是“傻子”、“小丑”。他還稱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是“騙子”,全然不顧當年兩人曾共游巴比倫古城的舊情誼。4月3日早些時候,西方媒體紛紛報道美軍“兵臨巴格達城下”。時隔不久,薩哈夫就出現在電視鏡頭前,表情鎮定地奚落了美國電視網的報道:“他們在伊拉克沒有立足之地。如果他們進入巴格達,我們會用子彈和鞋子迎接他們。”在阿拉伯世界,用鞋子打人是對對方極大的侮辱。薩哈夫可謂語出驚人。
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看薩哈夫,自然有不同的評價。比如,美聯社記者就列舉了薩哈夫在面對全世界電視觀眾說話時常用的“俗”詞:“雇傭兵”、“歹徒”、“蠢貨”。
作為一個國家的新聞部長,薩哈夫怎么會顯得如此“俗不可耐”,甚至常常對美國人“破口大罵”呢?約旦新聞協會負責人穆罕默德·阿迪卜·杜穆赫說:“薩哈夫不過是在玩一種戰爭游戲。美國士兵可以在他們的導彈外殼上書寫辱罵薩達姆·候賽因的字眼,你還能指望伊拉克人說什么呢?你還能指責伊拉克人說話的方式嗎?”
薩哈夫本人也曾對自己說話的方式和用語做過一番解釋。他說:“非常抱歉,我使用這樣的語言……對于那些用炸彈來轟炸我們人民的罪犯來說,僅有侮辱是遠遠不夠的。”
原本是個知識分子
其實,薩哈夫原本并非是一個只會罵大街的俗人。薩哈夫現年63歲,早年曾經當過教師,在學校教過英文。從政之后,他曾任伊拉克外交部長8年。薩哈夫與薩達姆關系密切,但與薩達姆的長子烏代關系不佳。2001年4月,烏代把持的報紙批評了薩哈夫之后,薩達姆撤掉了薩哈夫的外交部長職務,讓他改任現職——新聞部長。應該說,薩哈夫算是個正宗的知識分子。
薩哈夫是個什葉派穆斯林,在伊拉克1968年以來一直掌權的遜尼派為主的政府中,他是個“外人”,是為數不多的一個來自薩達姆·侯賽因故鄉基克里特以外的高級官員。他在大學攻讀的是新聞專業,畢業后打算當一名英語教師。但在1963年加入社會復興黨之后放棄了教職。他先擔任負責伊拉克廣播的官員,接著出任駐緬甸、瑞典和聯合國大使。1992年接任阿齊茲的外長職務直到2001年4月,在這段艱難時期,他嘗到了聯合國制裁之苦,也參與了在1998年驅逐聯合國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員。
聚光燈下的薩哈夫不僅措辭強硬,而且神情嚴肅、目光銳利,這倒不是因為戰時需要擺出這樣一副神情,而是他本性如此。薩哈夫歷來以壞脾氣出名。1968年,薩哈夫掌管伊拉克電視臺期間,常因為職員工作達不到要求而體罰他們。
薩哈夫的魅力究竟何在
薩哈夫的言行固然是他的性格使然,但他能分清利害關系,該硬的時候怒目相向,該軟的時候彬彬有禮。他對聯合國就不那么強硬,一再表示愿就武器核查問題與聯合國合作,擺出隨時準備談判的“講禮”姿態。
薩哈夫如此的語言風格,也令西方媒體對他刮目相看。路透社撰文說,伊拉克在美伊宣傳大戰中占據上風,作為伊拉克政府的代言人,薩哈夫功不可沒。法新社記者希克馬特·謝伊夫評價薩哈夫“有知識分子的氣質,雖然語言略顯粗俗,卻在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中相當有市場”。的確,薩哈夫精通語言,即使是罵人的詞,也是旁征博引,從經典的阿拉伯文學作品中引經據典。黎巴嫩《使者報》專欄作家費薩爾·薩勒曼則說:“電視觀眾對薩哈夫說的內容其實并不太感興趣,他們只是特別想聽一聽他那有趣的詞語。”
“英雄”薩哈夫
在全世界,欣賞薩哈夫的也大有人在。在戰爭進行的那些天里,站在攝像機前的薩哈夫通常是面露微笑,侃侃而談,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架式。
就在美軍坦克4月7日停在巴格達的總統府前的時候,他仍以挑戰的姿態舉行了記者會,宣稱伊拉克軍隊打死了大批攻擊巴格達的美軍士兵。自戰爭爆發后,這位伊拉克新聞部長就一直這樣每天向記者們舉行新聞簡報會。薩哈夫在舉行新聞記者會時,美軍的坦克就在幾百米之外,耳邊不時傳來槍炮聲。薩哈夫傳達的信息只有一個,那就是巴格達是安全的,而且美軍部隊慘遭痛擊。在這次臨時舉行的記者會上,薩哈夫看起來非常鎮靜,如果說薩哈夫感到了壓力的話,那么他也根本沒有顯露出來。就在巴格達的戰火硝煙不斷的時候,薩哈夫還為向記者們表示道歉而對記者們說:“也許,爆炸聲打擾了你們。你們是伊拉克的貴賓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須對付這些外國來的惡棍。”
在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薩哈夫都被認為是捍衛伊拉克榮譽的英雄。對大多數中東地區的人來說,他的發言與戰爭進程的實情有沒有出入,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薩哈夫的煽情作用遠勝于他發言的準確性。這些阿拉伯人非常喜歡薩哈夫在危機當前還能保持鎮定和幽默感的風度。
成為互聯網明星
現在,伊拉克的新聞部長穆罕默德·薩易德·阿爾·薩哈夫已經成為互聯網上的明星,這個名為“WeLove ThelraqilnformationMinister.com(我們熱愛伊拉克新聞部長)”的網站,是由一位生活在美國阿拉斯加的英國人、作家馬爾文尼創辦的。在收看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3周來對伊拉克戰爭的報道后,馬爾文尼和他的朋友被薩哈夫獨特的語言風格深深折服,于是想到了為他制作一個網站的主意。馬爾文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對一位朋友說,每天戰爭新聞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薩哈夫。”
馬爾文尼和他的朋友只花了3天時間就設計并制作完成了這個網站。薩哈夫的每日新聞簡報都被登載在網站上,上面還刊登了他針對美英“異端”所發表的經典言論。
薩哈夫網站上線不到幾小時就被蜂擁而來的全球訪客擠爆,被迫關閉。據統計,當天的訪問量達到每秒4000人次。“看來全世界的人們都對薩哈夫有著不同尋常的喜愛,”馬爾文尼說。
巴格達淪陷后,薩哈夫像其他政府成員一樣銷聲匿跡了。馬爾文尼表示:“我希望薩哈夫仍然活在某個地方,這樣他才能了解到自己有多么出名。這幾天,我們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各種郵件,甚至收到了來自美國五角大樓的郵件,他們說‘我們真的很喜歡這個家伙,很懷念他’。”
網站的更新版本已于14日隆重推出,除了原先的“保留節目”外,馬爾文尼特意設計了一批印有薩哈夫語錄或頭像的T恤衫、水杯、圍裙等小紀念品,在網上兜售賺錢。一件T恤衫上印著薩哈夫昔日最常提到的一句話:“真主會在地獄煎烤他們的胃”,標價是24.99美元。馬爾文尼還以歷史上著名的戰爭為背景,通過電腦合成將薩哈夫的頭像嵌入畫面,讓網友想像薩哈夫在那些經典場合發表講話的模樣。
美國軍方以撲克牌的形式發布了一項針對伊拉克高官的“通緝令”,這副特殊的“撲克牌”共有55張,其中3張為伊拉克人姓名等相關問題的介紹,另外52張則每張代表一位伊拉克官員。這些高官按撲克牌的次序依次列出,薩達姆被定為最有權勢的黑桃A,他的兩個兒子庫賽和烏代,則分別被用梅花A和紅桃A來代表。
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這副“撲克牌”中,沒有薩哈夫的名字。一名美國情報員指出:“他是一個有意思的人物,但卻不是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