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第一案
真是一樣的稻米養不一樣的人。湖南出了一個讓萬人景仰的楷模鄭培民,也出了一個千夫所指的巨蠹趙更效。2003年1月6日上午,一場大雪覆蓋了湖南省會長沙。清晨,眾多市民冒著嚴寒來到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庭。這一天,轟動全國、涉嫌犯罪金額逾千萬元的原婁底市副市長趙更效,在異地受審。
審判大廳里坐滿了旁聽的市民,其中還有不少專程來聽審的婁底人。人們要親眼看看這個昔日婁底的“父母官”是如何接受法律審判的。而此時,50歲的趙更效一身灰色衣服,臉部表情漠然,他低垂著頭站在被告席上,全沒了往日的“風采”。
趙更效案涉案金額達1800余萬元,涉及300多筆犯罪事實,案情復雜。根據趙更效的交代,已查證趙更效違法所得785.1969萬元,其他收入96.24萬元,趙更效涉嫌受賄犯罪所得862.0094萬元,其不能說明合法來源的財產為238.3887萬元。趙更效自1995年任婁底市財政局長開始,8年時間斂財1800多萬元,差不多日進一萬。這在農民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的婁底,趙更效的日進贓款相當于5個農民一年的收入!
1月17日下午,經過整整8天的庭審,趙更效涉嫌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終于在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全部審理完畢。趙更效在法庭上進行最后陳述時,用顫抖的雙手拿著他寫好的最后陳述:“我在經濟上犯下了嚴重的罪行,我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對不起我的家人,假如今生可以重來,我絕不會再搞腐敗……”。讀及此處,昔日位高權重的趙更效聲音哽咽,當庭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趙更效的“權利批發網”
趙更效是從最基層一步步干上來的,1971年3月,剛參加工作的趙更效,在湖南雙峰縣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當秘書,后陸續擔任了雙峰縣常務副縣長、縣委副書記、婁底地區財政局局長、婁底市財政局局長、婁底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等職。隨著職務的不斷升遷,趙更效的思想和觀念也逐步發生了變化,尤其熱衷于和有權的人、有錢的人、有用的人打交道,與一些私企老板關系密切、行蹤詭秘。
1995年10月,趙更效由雙峰縣常務副縣長升遷為婁底市財政局局長。公眾面前的趙更效為人謙虛、大方,在婁底許多人的心目中,四十出頭的趙更效年輕有為、有魄力。但沒過多久,民間有關趙更效的種種傳言就在婁底的政界流傳,此時趙更效有了第二個綽號“趙百萬”。
趙更效到財政局工作以后,細心的人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撥又一撥的人經常出入趙的辦公室、,手中拿著報告,來人一進門,就把門一關,窗簾拉得嚴嚴實實的。時間長了,人們都明白了一條規則,找趙局長辦事不能空手。對于求他撥款的人,趙更效一般采取批示、口頭交代或寫便條的方式交代下屬照辦,或是直接打電話給下面的財政局長,要求對方撥款。受賄的錢先放在辦公室的保檢柜里,然后再存到銀行。
趙更效或許意識到,靠自己直接要錢未免太張狂,于是籠絡了一批他認為靠得住的人狼狽為奸。這些人大都是趙更效的老鄉,他們囊括了趙最得力的幾個部下、最相信的包工頭、甚至包括了絕大多數中介人。在檢察機關的起訴書中,被指控為趙更效介紹賄賂的人達16人之多,其中與趙更效同是雙峰縣的人占了9人。這9人之中,絕大多數是趙“權力批發網絡”中最活躍的人員,也是趙認為自己最信得過的人。在趙更效受賄的860余萬元中,通過“中介人”賄賂的就有400多萬元。趙更效撥款方向也有很大的指向性,據他以前的下屬說,早在1995年趙剛到財政局任局長時,他就發現凡是雙峰縣的人來批條子時都比別的地方的人容易,有的甚至可以先撥款再交錢,這在唯利是圖的趙更效身上是很少見的事情。為了盡快取得撥款,有的單位集資湊錢,通過中介人,向趙更效行賄,等拿到撥款后再來還錢;有的則先向信用社貸款,托中介入送給趙更效,等拿到撥款后再去還貸等等怪事。
按規定,財政局對財政撥款和財政周轉金的使用,須由當事單位提出書面申請,相關業務科室派出專人考察、審核,然后研究形成書面報告交由分管局長和局長審批。但趙卻從來不開會研究這些事,一人獨攬財政資金的審批權。趙當財政局長6年里,批了多少錢,連副局長都不清楚。
掉進了“錢眼兒”
“親兄弟,明算賬”,這是趙更效的一貫作風,對待錢財上,趙更效向來不含糊,關系歸關系,錢財歸錢財,為滿足自己的私欲,不僅對包工頭送的錢來者不拒,而且下屬送禮也欣然笑納。
1995年,在擔任雙峰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時,幫肖某調動工作,收受了1萬元。這是檢查機關指控趙更效收受的第一筆賄賂。當然,與后來的受賄“大手筆”相比,這只是“小試身手”。
包工頭趙樹坪(另案處理)系趙更效的同村老鄉,在當地是小有名氣的“大款”,早在趙更效擔任湖南省雙峰縣常務副縣長時,兩個人就成了老朋友。1997年下半年,趙樹坪得知婁底武警某部要建一棟住宅樓,而該部隊的部分經費由婁底地區財政撥款。趙樹坪立刻找到時任財政局長的趙更效,讓其給武警方面打個招呼,將住宅樓工程承包給他施工。趙更效為了使這項工程落到趙樹坪頭上,親自疏通關系,他首先找到了武警某部的負責人,以給該部隊追加撥款為條件,要求把工程交給趙樹坪做。武警方面自然不敢得罪趙更效,趙樹坪如愿以償拿到了住宅樓的承包合同。為增加承建該工程的利潤,趙樹坪又找到趙更效,要其幫忙為武警某部追加撥款。趙更效先后4次為武警某部撥款共32萬元。撥款到賬后,趙樹坪先后3次使用虛假發票從武警某部提款20萬元現金,并將這筆錢全部送給了趙更效。這項近百萬元工程預算的住宅樓,經審計部門審計決算實際僅為64萬余元。
趙更效的原則是誰給他好處,他就包給誰。1999年,婁底市財政局準備搬遷,趙更效指示局里管基建的副局長和基建辦主任將財政局搬遷的樁基工程和8棟住宅樓全部發包給趙樹坪。隨后,趙樹坪按工程總造價的15%,先后送給趙更效人民幣75萬元和一套商品房(價值9萬余元)。
經專案組調查證實,僅是發包工程一項,趙更效先后收受9個包工頭所送的賄賂達210萬元。
轉移贓款
有道是“上帝要誰滅亡,必先叫其瘋狂”,正當趙更效得意忘形的時候,恢恢法網也在悄悄的收緊。2002年上半年,紀檢部門在清查湖南省物資集團松桂園賓館工程的問題時,發現趙更效與之有著很重要的利害關系。2002年5月6日晚上,趙更效“權力批發集團”中的一個很重要的人物——時任婁底市財政局總會計師兼預算科科長朱同球在財政局的辦公室被帶走。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2002q~6月3日,湖南省紀委在趙從省城長沙回婁底市的路上將其攔截,并宣布對其實施“雙規”。7月26日,趙更效涉嫌受賄、挪用公款一案正式由省紀委移送省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省檢察院依法作出對其逮捕的決定。此前的7月24日,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宣布罷免趙更效的省人大代表資格。
據紀檢監察部門一位親手處理此案的負責人介紹,在朱同球出事之前,剛剛當上婁底市副市長才9個月的趙更效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采取了三項對策:一是利用自己的身份給一些參與處理朱同球一案的部門領導人打電話,暗示對事情的如何處理。二是找省某部門的負責人,要求出國考查一項目,企圖到國外避避“風頭”,以便不妙時潛逃海外。結果他的請求沒有被批準。三是轉移財產。為此趙更效費盡了心機。他覺得存在長沙的保險柜不可靠,2002年5月,讓妻子在婁底市一家工廠定做了兩個異常堅固的保險箱,把贓款和一些貴重的物品存放到保險箱里,然后讓親信開車送到雙峰縣的一個親戚家里。另外共計670多萬元的29個存折則放在一個黑色的包里,交給了自己最相信的包工頭胡國慶。經查實,趙轉移的巨額財產中,除了存在長沙的一部分外,大部分存放在雙峰縣一些親戚或親信家里。從朱同球案發后到趙更效被“雙規”的27天里,趙通過各種途徑共轉移了價值1600多萬元的財產,其中,絕大部分是存折。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紀檢人員清查趙更效家里的財產時,除了那張夫婦二人歷年來的工資卡上的5萬余元外,另外再也沒有發現任何值錢的東西,儼然一個難得的“清官”。然而,隨著有關涉案人員的一一落網,趙更效,一個“巨貪”的真面目暴露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