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先后于1月10日和11日下令向海灣地區增派3.5萬和2.7萬名美軍,準備對伊拉克動武,海灣地區戰云密布。在1月27日向安理會匯報60天核查結果的期限不斷逼近的情況下,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也加快了對伊拉克武器核查的節奏。
盡管伊拉克和核查小組都對核查工作的進展表示滿意,美國卻一直質疑伊拉克的合作態度和核查人員的檢查力度。美國總統布什多次要求核查人員在檢查時要更具“攻擊性”,以盡快找到伊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迫于美方壓力,在伊核查人員目前已增至100多名,未來一兩周還將有核查人員陸續抵達,并進一步加大核查力度。
隨著美國不斷加強在海灣地區的軍事集結,伊拉克越來越感到戰爭的壓力,伊全國正在積極備戰。據伊官方報紙報道,伊拉克民兵已開始巷戰和鄉村戰的實戰演習。為了讓老百姓有足夠的食品儲備,伊政府已提前發放了三個月的食品配額。很多巴格達市民開始在自家院內打井,以預防戰爭爆發后城市供水管道遭到破壞。
就在伊拉克危機有可能升級為戰爭的同時,朝鮮核問題則因朝鮮于1月11日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而再次突出出來。
去年12月12日,朝鮮政府宣布解除自1994年以來對其核設施的凍結;22日,朝鮮開始揭開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核設施的凍結封條,并拆除監控攝像機;26日,將核燃料棒放入寧邊核反應堆;30日,拒絕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允許核監測人員繼續留在朝鮮的要求,監測人員隨后離開了朝鮮。
1月10日,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同時表示朝鮮無意開發核武器,只要美國放棄對朝敵對政策和解除核威脅,朝鮮可與美國另行查證朝沒有制造核武器的事實。11日,是朝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的日子,100多萬平壤市民和官員一道當天聚集在首都平壤的廣場和街道,支持政府的重大決定。朝鮮《勞動新聞》也發表社論,闡述朝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原因,稱朝鮮不再接受安全保障協議的約束,是對美國實施對朝敵視、強硬扼殺政策的回答。
目前,美、俄、日、中、韓等國均明確反對朝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之舉,但同時都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朝鮮核問題,有關的外交斡旋活動也在進行。美國總統布什1月10日就此同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通話;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莫斯科就此進行了討論;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利則馬不停蹄訪問了韓國和中國,協調各方立場,并表示,如果朝鮮核問題得以解決,美國愿意與其他國家和民間投資者一起尋求解決朝鮮能源問題的方案。
1月12日,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新墨西哥州州長理查森呼吁布什政府立即與朝鮮展開直接談判,以解決雙方在朝鮮核問題上的分歧。此前一天,他結束了與朝鮮特使、朝常駐聯合國副代表韓成烈為期三天的非正式會談。他相信布什政府將會采取步驟,開始與朝方開展低級別的技術性討論,并認為這將帶動雙方過渡到更高級別的實質性談判。
1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國法國駐聯合國代表薩布利耶爾表示,安理會定于1月15日召開會議,討論朝鮮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問題。朝鮮駐聯合國代表說,如果安理會因此對朝鮮進行經濟制裁將被視為宣戰。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朝鮮如何應對將“依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