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被縛、精神飽受凌虐的非洲俘虜,必須忍受橫渡大西洋前往西印度群島這段平均長達3個月的旅程。暈船的俘虜在鞭笞下就范,在污濁的空氣中殘喘,受痢疾折磨,被穢物襲身。發炎和疾病奪去俘虜的生命,就連船員也不能幸免,可能每5個人就有一個死亡。死去的囚犯被丟下海,喂跟在奴隸船后面的鯊魚……
這艘17世紀的奴隸船亨利埃塔·瑪麗號,是截至目前發掘出來最古老的奴隸船,關于它的最新研究將有助于解開數百萬名奴隸的下落與身世之謎
亨利埃塔·瑪麗號,重110噸、長26米,是由商船改裝而成,在兩趟航行中,一共將約450名非洲人送進奴役生活之中。“鐐銬是奴隸交易的象征?!迸`船發掘計劃現任的主持人柯瑞·馬爾康說。在亨利埃塔·瑪麗號上找到的鐵制鐐銬超過80具,代表了奴隸制度所剝奪的自由,同時也證明了俘虜曾經反抗他們悲慘的命運。在大約350年間,前后至少有1000萬名非洲人忍受過這段罪惡昭彰的“中間航路”——由西非到美洲西印度群島的航線,是歐、非、美三洲之間傳統三角貿易路線中的一段。
這是一艘用來進行冷血交易的英國商船,悶熱的船艙里擠滿淪為貨品的人類。1700年5月18日,亨利埃塔·瑪麗號駛進牙買加海岸,這里是它展開返回英國的漫長旅程前停靠的最后一站。這艘船離開非洲時載了多達300名俘虜,將他們出賣為奴的也是非洲人(可能是敵對部落的人民),主要是為了換取英國船員提供的鐵條和銅條。許多人在途中喪命;奴隸船上的死亡率平均為20%。陸地在望時,急著開始做生意的船長湯瑪斯·張伯倫命令船員將囚犯清理干凈,等候下船。男男女女和小孩將驅趕到甲板上加以喂食、清潔、剃須和抹油,至此他們的傷口才終于獲得照料,以利出售。在羅伊爾港,赤裸著身體而且上了鎖鏈的奴隸被送到拍賣臺上。買主可以戳戳他們的肚子、把手指伸進他們嘴里檢查牙齒,甚至嘗嘗他們的汗水——有人認為這是判斷健康與否的方式之一。
據估計,亨利埃塔·瑪麗號載運一船奴隸,最起碼可為船主賺得3000英鎊(超過今日的40萬美元)。大多數俘虜最后都被送到甘蔗園,在那里工作到精疲力竭,許多人在5到10年內死去。張伯倫對他們的命運倒不怎么關心。他與船員在6月底起錨離開牙買加準備返回英國,船上載滿了新大陸的糖、棉花、木材、靛染料和剩余的貿易貨品。但暴風雨阻斷了他們的去路,船在佛羅里達州威斯特礁外海55公里處撞上“新地礁”沉沒,所有人葬身大海。
直到1972年,尋寶人約翰·馬蓋海與其他沉船打撈者在找尋西班牙大帆船“阿托夏號”時,無意中發現了這艘奴隸船,這才從殘骸中發掘出第一批遺物。不過他們的興趣是黃金,所以很快就放棄了這艘奴隸船,轉而搜尋財寶較多的船只。到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其他潛水員繼續打撈這艘奴隸船,科學家也開始保存、研究找到的物品。今天這些科學家仍在水中檢查它脆弱的船身,從沙土中細心地發掘出最后的遺物。他們的工作十分重要,亨利埃塔·瑪麗號是所有發掘出的奴隸船中最古老的一艘,也是少數在美國海域發掘到的奴隸船之一。海洋考古家大衛·摩爾說:“它是一件極其重要的史料?!?/p>
這艘船自1972年發現后一直被稱為“英國沉船”,11年后潛水員才發現它的船鐘。“上面有這艘船的名字和船鐘的鑄造時間(1699年)。”海洋考古學家大衛·摩爾說。近來為探索這艘船所作的努力,都是他在背后推動的。
一份文件記載著亨利埃塔·瑪麗號船主曾在倫敦繳納10%的稅,以便取得合法的奴隸買賣權,文件上也列出了船上原來載有哪些貨物,讓研究人員知道可能還有什么東西遺落在海中,包括大炮、白蠟制品和數以千計的玻璃珠。
就像死人骸骨一樣,奴隸船的船身也提供了許多有關它過去的線索。大衛·摩爾在近日的一次潛水中,記錄了木板的尺寸和細部結構,以研究亨利埃塔·瑪麗號是如何組裝、如何航行的。“我猜想奴隸販子找來的船應該會比一般的船速度快?!蹦栒f,“它保存良好的船殼剛好可以讓我們檢驗這個理論,所以船殼是最重要的文物?!?/p>
“非洲人身體強健,而且能承受被監禁時的狀況,諷刺的是,這反而害了他們。他們成了新大陸最受歡迎的奴隸?!?/p>
一則18世紀的殖民地廣告,出自高效率而冷酷的奴隸產業,內容標榜著“健美的黑仔”,還畫了穿著草裙的“土人”插圖,吸引有興趣的買主捧著現金前來出價。同一世紀的反奴隸繪畫雖然比較人道,卻也沒有呈現出他們的痛苦,把女性奴隸描繪成甘愿被俘,甚至還面帶笑容。奴隸個人的故事幾乎沒有,甚至連航海的歷史文獻上都不見記載?!斑@個行業完全漠視人性,而且是刻意如此?!笨氯稹ゑR爾康說:“如果你不把受害者當人看,就不會為他們難過?!?/p>
亨利埃塔·瑪麗號上的受害者可能是伊博人,一個源于今日尼日利亞的部族。根據諺語的說法,伊博人“沒有國王”,因為所有人都有當領袖的潛力。然而俘虜他們的人對此一無所知,他們一心想著如何獲得最大的經濟報酬而強迫奴隸上船、硬塞到連船舷都擠滿了奴隸(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只會導致更高的死亡率和金錢損失)。在每個人平均半米寬、1.5米高的“奴隸艙”里,俘虜或坐或蹲,或側躺著;另外還建有“半艙”,用以分層裝載更多的奴隸。亨利埃塔·瑪麗號應該一次就可以容納400名奴隸,不過記錄顯示它可能從來沒載過那么多人。殖民者發現非洲人比他們曾奴役過的印第安人更強健,也比較不會逃跑?!胺侵奕松眢w強健,而且能承受被監禁時的狀況,諷刺的是,這反而害了他們?!睔v史學家瑪德琳·本賽德說,“他們成了新大陸最受歡迎的奴隸。”
在1699年夏天的西非海岸,對歐洲人來說最劃算的貨品是象牙、胡椒和奴隸。13根30厘米長的鐵條可買一名非洲男子,11根換一名女人;18公斤玻璃珠可買一條人命。奴隸商也用白蠟制品、武器、布料和酒來交換奴隸。剩下的貿易貨品就被運回歐洲,或像亨利埃塔·瑪麗號沉沒在墨西哥灣。船上的大銅鍋曾為大批奴隸一天煮兩頓飯,通常是豆子或山藥。這只1972年被打撈上來的鍋子曾在多位收藏家手中度過許多年,現為佛羅里達的梅爾·費雪海事博物館的館藏品。
數百年的歲月,使隨著奴隸船沉沒在海底的非洲象牙包上了一層厚厚的外殼;這個物品證實該船曾停靠非洲,也因此證實它在人口販賣中所扮演的角色。莫尼卡·布魯克正在保存此類遺物的實驗室里,用氣動雕刻筆清理一組木制滑輪和金屬鏈板,這是船上索具組件的一部分。而摩爾和馬爾康則在海底的沉船遺址研究較脆弱的殘存船尾和龍骨(最近的發現),他們希望將來能將它破損的船身撈上來,連同現已陳列在梅爾·費雪博物館的遺物一起展示。在達成這個心愿前馬爾康會繼續在水中工作,用角度計測量各個角度以找出船身的曲線。但沉船所代表的慘重人員損失則是他永遠無法測量的。“接觸這艘船是個非常震撼的經驗,”他說,“曾經有人就真的坐在這些木頭上,系著鎖鏈,對自己的命運一無所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