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麻嶺社區33位選民聯名向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遞交了一份書面函,要求罷免兩個星期前剛剛選舉產生的區人大代表陳慧斌。
這是南山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準備召開的前一天。代表尚未履行職責就收到罷免函,這在當地乃至整個廣東從來沒有先例,而且罷免的理由是選民認為她“漠不關心群眾疾苦”,“不能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罷免函只是整個故事中的一個事件。事件的根本起源是部分選民對此次選舉合法性和公正性的不滿與質疑。這是一個富有戲劇性和爭議性的選舉故事。
選舉被取消了
故事的主角是35歲的深圳市雙海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一家生產自動閥門為主的公司董事長吳海寧。吳是一個民營企業家,在深圳生活了12年,仍保留著北京戶口,在深圳只拿暫住證。
在今年5月9日南山區粵海街道麻嶺社區延期舉行的區人大代表選舉中,吳海寧以100多票之差輸給了另一位競選人陳慧斌。陳是社區居委會主任,也是本次社區選舉領導工作小組組長。
事端由此而起:吳海寧認定這次選舉有違法、舞弊和操縱嫌疑,這對選民和候選人來說都是不公平且不能接受的。
對于競選,吳海寧并不陌生。16年前,還在南京大學大地海洋科學系讀大二的吳海寧便以“群眾”身份毛遂自薦參加系學生會主席的競選,擊敗了由系里推選出來的候選人。
吳海寧對社會公共事務有著明顯的熱情和興趣。他自稱,只要他一參與什么事,往往就會成為領頭人。他是深圳南大校友會秘書長,2000年創建了南山區民營企業家商會。2002年,他加入中國深圳獅子會——一個全球富人俱樂部的非政府組織,并創辦南山分會,任會長。
1998年夏天是他涉足公共事務的開始。當時他被他所居住的凱麗花園的居民推舉為凱麗花園業主委員會主任,從而領導了為解決房產證問題而進行的靜坐示威活動。凱麗花園屬集資建房,按當時的規定,沒有法律保障,沒有產權房產證。從1998年至2001年間,他組織了幾百名居民數次在區政府及市政府門前進行靜坐示威,召集業主開會則不下百次。在不斷的談判和施壓下,房產證問題最終按居民的要求得以解決。與此同時,原來被定性為非法的業主委員會也爭取到合法存在的權益。這使吳海寧在凱麗花園的很多居民中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廣泛的認知度。所以吳海寧決定參選區人大代表,得到了凱麗花園許多居民的支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簡稱《選舉法》),縣、鄉及城市區一級的人大代表選舉是惟一以直選方式進行的。候選人除了由政黨、各人民團體聯合或單獨推薦產生,也可由10名以上選民聯名推薦。吳海寧收集到151個簽名。
同時,根據《南山區第四屆人大代表候選人名額分配方案》,分配給麻嶺選區的人大代表名額為一人,候選人構成界別是工人或其他勞動者,非中共黨員。吳海寧是民盟成員,符合這一界別要求。
一切都按程序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按《選舉法》第二十七條規定,選民名單應在選舉日的20日以前公布。4月3日,麻嶺選區選舉工作領導小組公布的選民名單為666人。4月18日,根據《選舉法》第三十一條“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單,須在選舉日的五日以前公布”的規定,公布了兩名正式候選人的名單及簡介。另一候選人宋曉偉,現任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業務總監及法律顧問,也經由選民聯名產生。
吳海寧對自己的獲勝充滿信心和把握。他認為以他在凱麗花園的民意基礎,應該穩贏。
然而兩天后,一紙公告改變了選局。4月20日,麻嶺社區居委會選舉工作領導小組發出書面公告,稱宋曉偉于該日“書面提出退出正式代表候選人”,致使該選區不符合《選舉法》第三十條“由選民直接選舉的代表候選人名額,應多于應選代表名額三分之一至一倍”的規定;并且根據候選人名單須在選舉五日以前公布的規定,該選區“提名、推薦、確定正式代表候選人的法定時間已過,不能再重提產生新的正式代表候選人”。
公告最后說,“我選區4月23日不再進行選舉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工作”。
公告沒有說明宋退出的原因。
一天時間產生新候選人
宋曉偉是匯園雅居的業主委員會主任。根據宋曉偉向選舉工作領導小組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稱是“因公司業務發展需要”,辭去南山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正式代表候選人。
取消4月23日選舉的公告令很多選民嘩然,特別是吳海寧本人和他的支持者。
吳海寧回憶說,接下來的兩天,區人大、街道辦和居委會一起出面請他吃飯,試圖安撫他。然而有著不達目的不肯罷休性格的吳海寧沒有就此偃旗息鼓。他咨詢了他在深圳市人大常委的一個朋友,得知選舉只能延遲不能取消。
事后有評論者認為,根據1995年10月3日公布施行的《廣東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實施細則(修正)》第28條:“市、縣(區)、鄉(鎮)在換屆選舉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本行政區域內只能規定一個統一的選舉日。選民投票選舉應當在選舉日進行,因特殊情況,當天不能完成投票選舉的選區,經選舉委員會批準可以順延三天。”而且取消選舉的公告加蓋的是麻嶺社區居委會的公章,雖然此事經報區選舉委員會同意,但仍屬無效,因為只有后者發布的《通告》才有法律效力。
記者就此向全國人大有關選舉法研究人員咨詢,對方表示投票開始后候選人退出的情況是有的,但不影響選舉的照常進行。但在投票前退出的情況在法律上是個盲點,對延期也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和解釋。
就在原定的選舉日,吳海寧聯合其他三位選民向深圳市和南山區人大常委會同時發去一份“關于切實保護南山區麻嶺社區全體選民的合法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立即盡快明確該選區被推遲的選舉時間的訴求書”。
這份訴求書最終重新給了吳海寧一個機會。南山區粵海街道辦公室4月27日印發的《麻嶺社區居委會選區延期選舉區四屆人大代表工作實施方案》稱,根據區選舉委員會“于5月12日前完成選舉”的時間要求,將延期選舉日定在5月9日。
至于候選人名單,指定的公布日為4月29日。也就是說,只剩一天的時間來產生一位新候選人。
“裁判兼運動員”式的選舉
麻嶺社區選區主要包括三個選民小組,住戶多為散戶,沒有大的單位和團體。這使得很難有人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自發出來組織聯名要求參選。吳海寧因此動員凱麗花園曾積極參與業主維權活動的無黨派人士胡詠梅出來參選。
但4月29日公布的結果讓吳海寧吃了一驚:一位新候選人出現了,她叫陳慧斌,28歲,粵海街道辦事處麻嶺社區居委會主任兼黨支部書記,今年2月份剛剛從深圳大學社區居委會被調任至此。
吳海寧的第一反應是形勢對他不利。因為陳慧斌也是選舉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在協商正式候選人名單時,陳慧斌作為選舉領導小組組長自然出席,討論自己的參選資格,而吳海寧和胡詠梅則必須回避。吳海寧認為這是一種“裁判兼運動員”式的選舉。
而陳慧斌本人在選舉日回答前來觀察的當地學者提問時,則說“這是區里安排的”。
5月4日,正式候選人名單公布。不出吳海寧所料,胡詠梅被“差額”掉了。
意識到競爭對手的“強大”,吳海寧采取了以攻為守的策略。他自制了許多宣傳海報張貼在各居民區的宣傳欄,打出了“做無私無畏、敢于為民說真話、辦實事的人大代表”的標識。同時自費印制了1700多份“致麻嶺社區選民和廣大居民的一封公開信”,花了五個小時投放到三個選點的所有居民家信箱中。他還承諾當選后將自費成立一個人大代表吳海寧辦公室,一周七天,一天24小時接待群眾。
陳慧斌則借助了居委會的資源進行競選。據記者對部分選民的采訪,他們曾接到居委會打過來的電話,或是上門造訪,問是否有時間投票,并表示可以接受委托代為投票。凱麗花園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選民向《財經》證實,居委會的一位小姐曾經到她家,讓她簽了授權委托書。這位選民要求選吳海寧,對方表示一定會幫她選。
居委會代投了多少選票,是否均按委托人的意愿投的票,目前不得而知。據選舉日目擊者證實,在選舉即將結束前,居委會工作人員投票,幾乎每人都代投了三張——這是委托投票的最大限額。
“選舉拉票是正常的,”家住凱麗花園的洪國安執業律師在接受《財經》采訪時說, “問題是拉票靠什么形式。”他對這種打電話、上門獲取委托投票授權的合法性表示質疑,因為無法證實監督受權者是否滿足了委托人的要求。
突然冒出許多“選民”
選民人數的驟增也成為事后爭議的一個焦點。粵海街道辦公室關于延期選舉的實施方案規定,在4月28日前完成核實選民名單、核發選民證的工作。然而直到5月8日,選舉的前一天,選舉工作領導小組才將重新核實后的第二榜選民名單公布出來。這份名單并沒有像第一次那樣張貼到各個投票點,而僅在居委會門口。落款則是麻嶺社區選舉領導工作小組,而非其他選區張榜時統一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區選舉委員會公章。最大的不同則是新的選民人數為849人,比第一次多出183人。
南山區人大辦公室主任楊錦杰對本刊解釋說,選舉權是每個選民應有的權利,只要選民想投票,選舉前一天也應該讓他們登記。這個說法顯然和《選舉法》中選民名單應在選舉日的20日以前公布不符。當選后的陳慧斌在向媒體解釋時則說,新增的選民部分是新搬進來的。而豪方園一位非選民業主就對突然增加出來的這么多選民的資格表示懷疑。
在選舉當天,據當事人和目擊者介紹,也出現很多有舞弊和操縱選舉嫌疑的事情。比如有非選民前來代替孩子投票,居委會現場給授權委托書,有人拿了一大把選票同時投進去但沒有被叫停等等。
作為選舉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陳慧斌始終在現場指揮。在唱票中出現了得票總數多于回收票數的情況。第二次重新唱票仍是原來的監票員——他們多是居委會成員。第二次的總數對了,但吳和陳兩人的贊成票分別比第一次多出70票和55票,只是選舉結果沒有實質變化:都是陳慧斌多票。
罷免案
無論是吳海寧本人,還是他的支持者,都對選舉過程和結果忿忿不平。
選舉結果出來后,吳海寧當場寫下了《對于落選南山區人大代表的聲明》,對選舉過程提出六點質疑。之后,吳海寧將根據聲明整理成的申訴書分別提交給了南山區人大和深圳市人大辦公室,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反饋。
5月23日,居住在凱麗花園的一對律師夫婦向吳的幾個支持者提出建議:根據《選舉法》和廣東《實施細則》,由30名以上選民聯名,向市、縣(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罷免本選區選出的代表的要求。
吳海寧的支持者便行動起來,趕在25日區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之前送上聯名罷免要求。他們征集了33個簽名。
他們提出的罷免理由是,陳慧斌身為麻嶺社區居委會主任、區四屆人大代表候選人,“在轄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極大威脅的時候,漠不關心群眾疾苦,工作嚴重瀆職”,并舉了三個例子。一是5月2日下午,一場特大暴雨導致凱麗花園100多米長的圍墻被大水沖垮,小區積水齊膝。街道辦的負責人下午3點多給陳打電話要求她立即趕到現場,但陳以在市區辦事為由到晚上6點多才回來;二是5月8日,和凱麗花園僅一街區之隔的大沖發生前來演出的河南草臺戲班“‘非典’虛驚”事件,而“陳慧斌竟然整整一天沒有在凱麗花園露面”;三是居委會未能很好地對轄區進行清理衛生死角和清除污染源的工作。
媒體對罷免案公開披露后,南山區人大在6月初表示已成立專門調查組,由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戴玉偉擔任組長,成員包括區人大常委會選舉任免科的兩位職員和區法辦的一位律師,調查這33名罷免簽名者是否出于本人自愿。
此事也引起廣東省和全國人大的關注,這兩級人大先后派人員下來了解情況。南山區的調查小組成立后不久,就有消息稱,33名簽名者中有一人自愿撤回。及至6月中旬,進一步的消息證實,有三人向調查小組寫了自愿撤回罷免簽名的書面材料。
6月20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選舉任免科副主任肖豐年向媒體透露,已經有四人撤回簽名。果真如此,罷免程序已經自動無法生成。但記者向南山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戴玉偉求證時,對方拒絕透露事件進程,既未肯定也未否定,只是表示調查仍在進行中。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6月13日,深圳地方媒體便刊登了一則不具名的南山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的消息,稱“選民提出罷免人大代表的理由與代表的法定職責沒有直接關系,陳慧斌是一位稱職的人大代表” 。
廣東天浩律師事務所洪國安律師認為,由區人大出面說陳慧斌是一位稱職的人大代表是很不合適的。“稱不稱職是由選民來決定的,”洪國安說,“如果人大說了算,就沒有必要選舉了。”
觀察人士指出,這個暗示很明顯:南山區不希望陳慧斌被罷免,也不希望啟動罷免程序。
指向制度和法律
這次由選舉引發的一系列事件,盡管發生在一個區,其引起的震動卻遠遠超出了地域的界線。
“這件事對整個基層代表直選制度提出了挑戰,”中山大學政務學院研究農村選舉的郭振林教授說。郭認為,人大代表選舉甚至不及村民選舉,候選人基本上是內部協商的結果,缺乏相應的競爭機制。選民對候選人了解的渠道也非常少。如果該選區有大單位,則候選人通常是單位的領導,參加選民見面會的也多是單位代表,真正普通的選民很少。由于缺乏實質的競爭性,很多選民覺得,人大代表和自己并沒有什么利益關系,因此投票的積極性不高,有時投票帶有盲目性。
全國人大規定,各級人大代表應體現廣泛的代表性。表面上看,“代表”似乎是對不同界別、團體、民族的利益都有所體現,但實際上這種由組織安排的代表名額分配,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公共利益被界別、部門利益所分割。郭振林因此認為,應該由組織操縱的代表性轉向自由競爭的代表性。
南山區選舉事件也向選舉的秘密性和回避性這兩個選舉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挑戰。郭振林認為,在回避性原則上,麻嶺選區的選舉是一個敗筆。
中國基層選舉專家李凡對此次南山區的選舉也提出批評,認為這“連農村選舉都不如”。他說,從1987年起步的農村村委會選舉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實踐秘密劃票,到90年代后期趨于相對成熟。而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在《選舉法》中沒有規定秘密劃票。選民在監票員的“睽睽注目”之下劃票,有很大的心理暗示影響。
李凡還指出,吳海寧事件說明,目前中國的人大代表制度已經到了解決制度層面問題的時候了。他希望農村選舉失敗的教訓不要在城市重演。從深圳出現的新情況來看,選舉改革應該進入到城市人大代表基層選舉的領域,一定要一開始就建立一個好的制度框架。
專家們還指出,南山區選舉事件也反映出選舉程序的合法性問題,提出了對現行的《選舉法》進行修改和完善要求。例如,《選舉法》對程序違法產生人大代表如何處理不清楚;如果程序合法,而選民認為選出來的人大代表有問題,如何處理也沒有明晰的法律解釋。《選舉法》也沒有規定多長時間內可提出罷免案,多長時間之內必須加以解決等等。
在一些學者和研究人員看來,南山區錯過了樹立自身開明形象的好機會。他們認為,即使啟動罷免程序重新選舉,吳海寧也并不必然當選。假如啟動了罷免程序,則可體現改革的姿態,為建立一種新制度開一個好頭。相反,假如真的是通過“做工作”,“勸退”了有四個簽名者,從而造成因人數不夠而無需啟動罷免程序,那不啻為南山區的一宗政治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