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利盟亞太區總裁柯漢忠,總覺得他不像一般印象中的美國人,就像乍一看他的中文名字,他辨不出里面的美國味道一樣。當然,其實他的英文姓是Carmichael,就像他本人的美國國籍那樣,打首地道的西方印記。
給人造成這種錯覺的主要原因,或許是來自于柯漢忠臉上的表情,這是通常在西方人身上很少見到的神情,那是一種——內斂。沒錯,正是由于這樣頗為東方式的氣質,使柯漢忠這個正宗西方人身上,閃現出了很獨特的色調。
雖然一度中文水平已經嫻熟到能夠閱讀報紙,但大概柯漢忠還不是所謂的“中國通”,他親自承認,現在記住的漢字數量有所減少,然而,自從1976年第一次來到中國,柯漢忠花費了漫長的時間加深對這片市場的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只是他探討范圍的一部分。為此,金融專業出身的柯漢忠徹底放棄了投身華爾街的機會,進入了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世界。
“我在工作的時候,所有的客戶都是中國人,當地的老板是中國人,家里的老板也是中國人。”“家里的老板”是指他手中國太太,柯漢忠確實有太多的理由盡力使這種理解全面而深入。盡管利盟是專注于打印領域的公司,但作為分公司遍布全球的跨國集團,利盟向來以本地化聞名。在這一點上,作為利盟高級員工,娶了中國太太柯漢忠應該貫徹得最為到家了。
不能不承認,柯漢忠的這種經歷讓他獲得了一般西方人所不具備的視角:”從主要方面看,中國人和美國人并沒有特別的不同,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僅憑這句話,就足以知道柯漢忠對他的中國客戶們的了解,決不是只限于中餐和象形文字。
把這條作為利盟在中國業務進展順利的理由,當然很不完全,不過,這確實讓柯漢忠對于利盟在中國該怎么運轉,有著更清晰的想法。事實上,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做法在柯漢忠看來,是有點諷刺意味的:“我觀察到一些公司很多都是誰英文說得好就來決策,而不是誰最了解業務的情況來決策。但是利盟在中國,很多人員很有能力,對中國的業務情況非常了解,盡管他們不大會講英文。”
在“花了很多時間為中國客戶服務”的柯漢忠眼里,甘共英語流利恐怕不算什么明顯優勢,他更愿意部屬們了解客戶的實際狀態,比如他們用什么樣的紙張,他們怎么考慮問題。在心理上,柯漢忠似乎始終在不斷接近他的服務對象。因此柯漢忠對中國本土特色往往不僅是了解,而且是去接受。
采訪開始時,柯漢忠就自豪地說:今年是羊年,而且羊年正好是他的本命年。這足見他對中國風俗文化的深刻了解。甚至對于風水堪之說,他居然也研究一番,并且可以津津樂道地說出個一二三來。這也就難怪利盟的員工在經常稱呼柯漢忠為“羊”老板的時候,恍惚間總會忘記了一個事實:他們的老板原來是位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