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歲的他,到目前為止已創造了70多項世界紀錄,但他依然很鬧心,因為他近幾年熱中的熱氣球環球航行,5次均以失敗告終。去年6月,不服輸的他在媒體的一片嘲笑聲中第6次登上熱氣球,這一次他終于克服了大火、風暴和睡眠不足,圓滿實現了熱氣球環球航行的夢。
一個永不服輸的冒險家
午夜時分,斯蒂芬·佛塞特的熱氣球漂浮在離珊瑚海面8839米的上空,這時的他正酣睡。殊不知,熱氣球正帶著他一步一步走進危險區域——一個可怕的雷雨中心。突然,聚脂薄膜做的熱氣球氣囊在狂風肆虐下劇烈搖晃起來,強烈的風吹熄了熱氣球內6個丙烷燃燒器。佛塞特立即驚醒,卻發現氣球正以每分鐘1067米的速度下墜。他趕緊穿上救生衣,拿上一只特制打火機,推開氣密艙的艙門,想重新點燃燃燒器以阻止氣球的下降速度,但如高爾夫球般大小的冰雹雨點般地砸了下來,他竟被冰雹砸昏失去了知覺。
這事發生在1998年8月16日,他已經是第4次嘗試著乘熱氣球環繞地球。事后,佛塞特回憶說:“我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因為這是一次不可能生還的降落。”
然而他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事實上佛塞特并不知道以后發生了什么事,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竟泡在海水里,這得慶幸穿上了救生衣且附近沒有鯊魚。21小時以后,一艘路過的船只把佛塞特拖上了甲板上。“珊瑚海事故差點兒要了我的老命。”佛塞特心有余悸地說,“我不得不考慮自己是否還有繼續環球飛行的必要?”要知道他已經嘗試了4次,均以失敗告終,這多少打擊了他的信心。
可話雖這么說,兩周后,他帶著遍身傷痛又參加了一個英國人所倡導的環球飛行。遺憾的是7天后佛塞特又漂浮在了太平洋的海水中。終于,佛塞特成了眾人茶余飯后的笑料。
“可能是因為我讀高中的時候不是一名很好的運動員,或許這就是為何我酷愛極限運動的原因吧。”對于自己天生愛冒險的性格,佛塞特似乎也不得其解。明確地說,他的這種狂熱開始于其在圣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獲得了MBA,在芝加哥做大豆生意賺了一大筆錢之后,佛塞特才底氣十足地投身于冒險活動。他的第一次冒險經歷,是在密西根參加了鐵人三項和馬拉松賽;1985年,他游過了英吉利海峽;1991年他參加了阿拉斯加的雪橇比賽……總之,到目前為止他已創造了70多項世界紀錄。
近幾年,佛塞特將興趣點又轉向熱氣球,盡管在這之前他從未飛行過,但這并沒有讓他卻步。他的第一次熱氣球嘗試是在1996年,從南達科他州起飛,但在離東海岸241公里的時候,他失去了動力,他的氣囊也開始破裂,佛塞特設法降落在了加拿大新伯倫瑞克省的一片松軟雪地里。
第一次的失敗讓他很鬧心,因為以前在他的字典里似乎沒有失敗這個詞。1997年,不服輸的他又開始了飛行,地點選擇在圣路易斯。可又一次地因為燃燒器壞了,而迫降在了印度。這一次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他在147小時里行程16673公里,在距度和耐力方面創造了新的紀錄,這讓佛塞特多少挽回點面子。
1999年1月,瑞典人皮卡德和英國人瓊斯兩人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熱氣球環球航行,這給一向爭強好勝,且渴望創紀錄的佛塞特一個相當大的刺激,于是他決定一定要在個人獨自駕熱氣球這方面創造世界紀錄,盡管他已經失敗了5次。
一位58歲的貪玩男孩的第6次環球航行
2002年6月19日,澳大利亞西部的諾瑟姆鎮,當地時間早上9時37分,佛塞特又一次整裝待發,鉆進方型的黃色氣密艙,向前來送行的1000多人揮手致意。前5次的失敗已經使他花費了近600萬美元。對于他的執迷不悟,5次勞民傷財,吃力不討好的冒險經歷,媒體多將他喻為現代版的“堂·吉訶德”,只有佛塞特自己家鄉的《芝加哥太陽報》筆下留情,把他描述成一個“希望從熱氣球中找到新樂子的大男孩”,一位58歲的貪玩男孩。
起飛后20分鐘,佛塞特將他的“自由精神號”固定在6279米的高度,然后坐在0.8米寬的床上,開始檢查氣球的控制面板和航空控制系統。首先,他檢測了自動駕駛儀,它的功能就是點燃燃燒器并使得它保持在一個恒定的高度。他抬起頭就可以透過樹脂玻璃看見艙門上方的燃燒器,必要的話,他可以用手動方式來點燃它。佛塞特所能利用的通訊手段有衛星電話、E-mail和VHF收音機。他一般是用無線電與澳大利亞的空中管制當局交流,了解航向。通過全球定位系統得知氣球是沿正東方向飛行后,佛塞特心情放松地打開了一個化學加熱包烘烤著預先準備好的燉牛肉。然后他用便攜式電腦敲出了一封電子郵件給圣路易斯的飛行任務控制中心:“到現在為止,一切正常。”
當太陽加熱著他的耗資100萬美元的氦氣球的頂部時,氣體開始膨脹,氣球也跟著徐徐上升。跨過他的床,佛塞特把頭伸出了氣密艙的門凝望著天空。在氣密艙的周圍環繞著燃料管道,幾根繩子就控制著氦氣進出的閥門,他就是用它來調節該燃燒多少氦氣。
不久,佛塞特收到了飛行任務控制中心的氣象小組傳來的第一封電子郵件,它簡要地勾勒了接下來6小時的氣象狀況。在6400米的高度,風速是80公里/小時,風向正東。按照這樣速度,估計6天后他就可以到達智利。由于他沒有方向舵和推進動力而完全處于不可預料的氣流的擺布之中(這種氣流隨著高度的改變而經常轉變方向),所以為了控制航向,他不得不時刻關注風向。而尋找有利的風向,只能靠經驗和感覺來做判斷。
第二天早晨,當他掠過澳大利亞的南部海岸時,佛塞特饒有興致地爬到了氣密艙頂端的邊緣,在8534米的高空,他竟然沒有系上安全帶或者帶上氧氣罩。雖然他是乘著時速160公里的氣流馭風而翔,但是他絲毫感覺不到風的存在,他感覺到的只有蔚藍的大海和天空,除此以外,空無一物。要知道,高空熱氣球運動最大的挑戰就是在乏味的日程中令自己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非常緊張,”佛塞特坦言,“我一直擔心自己一時大意釀大錯。”
到了6月22日,經過3天的行程,佛塞特正處于南太平洋上空的274米的高度,他正等待著一股更適合航行的氣流。但一系列的下降氣流迫使氣球作下降飛行,佛塞特只得拋開自動駕駛儀,點燃了3個燃燒器并把氣閥開到最大。他聽見了它們在憤怒地燃燒,但是氣球仍然在下降。高度已經從244米降到了183米,152米,最后在122米的地方,氣流和燃氣的作用達到了平衡,氣球居然靜止了。在接下來的24小時里,熱氣球由于不能升到更高的地方而不得不從海面上擦過。在一封發給控制中心的電子郵件里,他寫道,“我昨晚只睡了兩個小時,而今天還沒有合眼,為了追尋上升氣流,我今天可能又得不眠不休地工作了。”
被迫下降并不是惟一的危險。第二天夜里,令人啼笑皆非的相反情形上演了。當燃燒器處于自動控制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在超寒的空氣中凍僵了,由于動力不均衡,使得氣球一個勁地往上升騰。如果不是佛塞特搶在1分鐘內為燃燒器解凍的話(佛塞特硬是抱著做飯用的化學加熱器,將凍僵的燃燒器拯救了出來),那么這就會觸發一系列事件,以致使得他沒有足夠的燃料飛完全程。終于有驚無險,又安全地完成了一個高空突發事件。
6月23日,在修理好凍僵的燃燒器后,佛塞特睡上了一兩個小時。好天氣一直持續到7月1日,當時佛塞特闖進了印度洋上空的雷暴中,氣球被冰雹砸得不成樣子,強烈的氣流使得密封艙狼狽不堪。為了保護氣囊,佛塞特決定把氣球升到雷暴的上面去。他點燃了燃燒器爬到了10577米的高空。但是在這個高度他不得不靠增壓氧氣維持呼吸。佛塞特持續向東行駛,跨過了氣候反常地帶終于返回到了正常的高度。7月2日下午9時47分,在飛行了13天又12小時11分鐘后,“自由精神”號跨過東經117度完成了繞地球一圈。
7月4日,佛塞特歷經艱險,在朋友的幫助下順利降落在澳大利亞。著陸后,他的嘴角已經滲出了一絲血跡,他的面部肌肉幾乎痙攣,但仍努力對著眾多媒體的攝影機害羞地笑了。可以肯定,現在已經沒有人再嘲笑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