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的中考命題始終按照“穩定、深化、發展”的改革精神,實行“3+綜合”的中考命題改革方案,努力使中考命題改革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趨勢,充分發揮中考命題在素質教育中的導向作用。
一、關于中考命題的理念與原則
中考命題一定要打造新課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即必須體現“以人為本”、“能力立意”的思想。通過中考命題導引,使學校的教學工作真正實現關注學生的生存方式、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工作要克服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過于注重學科自身知識體系的傾向,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傾向,過于注重接受性學習的傾向。進而要特別關注過程與方法的探索、學科間知識整合,關注社會實踐活動、情感經歷的整合。要把教學工作從單純地找知識的傳授點,押考題的訓練點,解讀評分標準點的傳統模式中解脫出來,把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教師和學生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服務作為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為此,哈爾濱市的中考命題改革的原則是: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有利于課程計劃的實施、教學秩序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有利于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有利于發揮全省中考改革實驗區的龍頭表率作用。真正使中考命題做到學生滿意,教師滿意,家長滿意。
二、關于中考改革的內容和形式
1.中考命題的基本框架是“3+綜合”。即:語文、數學和外語(含英、俄、日),綜合科目又分為綜合(一)包括政治、物理和化學;綜合(二)包括歷史、地理和生物。語文、數學、外語各占120分,物理和化學各占70分,政治和歷史各占30分,地理和生物各占20分。這樣做在考試科目方面體現了全面性,學校開設的學科均作為考試內容,就能克服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的應試教育的傾向,同時由于所賦各學科的不同分值,又體現了各學科在學校教學中比重的差異。
2.中考的考試評價方式。哈爾濱市的中考改革在評價方式上也在逐步深化。首先,我們為了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學生進行物理和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考試。2003年,又對綜合(二)進行開卷考試,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能突出對學生的能力的考查。
3.中考語文作文評卷采取三人背對背地評閱一名考生的試卷的做法,使作文評卷做到公平和公正。
三、中考命題的特點
(一)導向性
中考命題一定要發揮其在推進素質教育及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中的導向作用,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力考查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一些試題給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和自主表現見解的思維激發點,張揚個性。試題要突出考查知識的停靠點、能力的生產點,知識的溝通點。
例如,哈爾濱市2002年語文二(四)題:閱讀《智者無言》回答24—28題,結合本文提出的觀點“智者無言”,回答第28題:“你是否同意本文作者的觀點,請談談你的看法。”又如,語文二(三)題:閱讀《我的四季》回答19~23題,結合本文將生命比作春、夏、秋、冬四季的問題,設計了23題:“作者把生命比作四季,想一想,還可以把生命比作什么,請把你的想法寫在下面?!?/p>
(二)基礎性
試題突出雙基的考查,有利于國家課程計劃,有利于穩定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各學科試題在內容上都注意做到突出重點、顧及全面、點面結合、以面扶點。 關于基礎性,其一,是體現在知識點的分布面比較大。如下表:知識點的覆蓋率一覽表
其二,試題中各部分知識的分值與這部分知識在教材中所占授課時數大體相當。如:數學中代數與幾何的比例為5 7:4 3。物理學科與化學學科如下表:

其三,在命題中不出偏題、怪題和計算繁雜的題目,降低難度,保持正常思維的原則。這樣,有利于糾正學校在復習工作中的盲目拔高,搞“題海戰術”,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的現象和做法。
(三)準確性
各學科命題工作嚴格履行準確性原則,使試題在文字、內容、圖形制作方面做到了準確無誤。
1.不超綱,不打“擦邊球”和“界外球”。
各學科的試題,嚴格以國家頒布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教學大綱及相應的教材為主要依據,以各學科的考試說明中公布的考試范圍為參照。大綱和教材及“考試說明”中找不到出處和根據的題一律不出。為了保證做到這一點,命題教師都要寫好“備忘錄”,在“備忘錄”中要寫清每一個題的出處,并且將此落實到x章x節x頁。
2.字斟句酌,反復推敲。
對容易引起爭議和含糊不清的重點語句進行反復推敲,力爭使試題清晰、嚴謹、準確。
(四)綜合性
學校教學工作要把培養學生的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出發點和歸宿,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今年的中考試題在這方面的導向作用反映得相當明顯和突出。所謂綜合性,就是要克服現有部分學科過于強調自身,學科間缺乏整合、滲透和交流的缺陷,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學生生存和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按照這一思想,今年的命題在綜合性上:一是體現學科內的綜合;二是體現跨學科的綜合;三是貼近社會,讓學生去感悟,對原有的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把教學置身于廣博的技術發展的前沿及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的廣闊背景之中,收集和捕捉豐富的信息資料,汲取新的知識和營養。
(五)區分性
在各科命題的層次和區分性方面,我們注意把握兩項指標。一是知識能力指標。試卷中的題目可分為六個能力層次:(1)識記;(2)理解;(3)簡單應用;(4)變式應用;(5)綜合應用;(6)超常應用。在輸入計算機題庫時,每個題的能力指標都已給出,計算機在抽調試卷用題時,按照整個試卷對六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命題原則是:容易題、中檔題、難題分值的比為5:3:2。以這樣的要求組成的試卷,知識能力指標在試題中鮮明可見。二是試題的難度指標。容易題的通過率在70%左右,中檔題的通過率50%左右,難題的通過率在30%左右。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