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某一報刊上刊登了一篇名為“魏明倫的作文能得多少分”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們。有關魏先生參加高考作文最終能得多少分眾說紛紜。我們認為,魏明倫的作文應該得高分。
根據2002年高考作文的等級評分標準,一等文中的基礎等級分為41~50分,其要求是:切合題意、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等。此外,還有發展等級分為10分,分12個評分點。
魏明倫的作文,只要基礎等級分達到50分,那么,他的發展等級分中12項的任何一項再突出的話,他的發展等級分就可以得到滿分10分。應該說魏明倫的作文發展等級分得滿分是毫無異議的,其原因在于,該文新穎獨到、分析深刻、勇于創新、構思巧妙、文采飛揚……而魏先生的作文最終能否得高分,關鍵就在基礎等級分50分他能得多少了?該文章中心突出,通篇論述作文考試限時的利與弊,并提出改革考試方式、完善考試方法的思索。文章以作文考題的要求起筆,闡發了個人對限時作文利與弊的見解及深入的思考。看似信筆寫來,實則環環相扣,結構十分嚴謹。該文又屬雜文,其語言詼諧生動、揮灑自如、鞭辟入里,完全合乎文體要求。該文章基本上各方面都達到了作文等級評分的標準,我想,持魏先生的作文應得低分觀點的人也不會有任何異議。
多半評論者認為魏先生的作文跑題了,應給低分或中間分,據此看來,是否切合題意問題是評斷魏明倫作文優劣以及能否得高分的關鍵。那么,讓我們討論一下魏先生的作文是否切合題意。根據等級評分標準,只有切合題意,魏先生的作文才可能打高分。如果僅符合題意,那么基礎等級分應在31~40分;如果是基本符合題意,那么基礎等級分就在21~30分;如果偏離題意的話,那么基礎等級分就只能得0~20分了。
我們認為,魏先生的作文是完全切合題意的。根據試題所給的材料可以看出,凡是考生寫心靈的作文,都是以體現、倡導利他精神(舍生取義、克己奉公、舍己為人等)來迎合題意。魏先生是以雙重身份提筆應試的。首先,他扮演的角色是一名考生;其次,他真正的職業是一名作家。而無論以哪個身份,他都可以選擇一條四平八穩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話說:“何不寫一篇英模大話?何不編一則時尚傳奇?”這樣的話,對魏先生來說必定是小菜一碟、信手拈來。
魏明倫利用考場作文的機會,闡述了自己長期以來對高考體制改革的深刻思考。作文者的素養,寫作習慣的各異,一次限時作文的考核能否真正檢驗出應試者作文水平的高低,單獨以“捷才”取人的考核方式是否會有“遺珠之憾”。作者憂國憂民,意欲推動高考體制的改革,使其更接近于科學與民主。雖然,他沒有提出什么具體的、更好的辦法,但是,畢竟指出了當前語文高考作文中的某些弊端,呼吁獨立思考之人群起獻策,建議決策者海納百川,包括汲取體制外思維來改革體制內的不足……魏先生在奉命扮演一個考生的角色時(其實這種活動的策劃者大概本來也并無深意,不過是想看看某些名人在這種場合如何“翻筋斗”而已),“無可救藥”地冒著被人斥為“跑題”、“刺兒頭”的危險,而不失時機地向整個社會提出自己對改革高考體制的深入思考。這不正是一個負責的文人在“利己”和“利他”面前所做出的最富有美感的、閃光的心靈抉擇嗎?
綜上,根據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我們認為魏明倫的作文完全切合題意,其他諸方面也比較突出,且用心立意,有其他考生所不及之處,有理由給個高分。
(作者單位:哈爾濱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