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工作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才能有效果。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在教學中摸索出以下一些經驗。
一、在數學教學中努力揭示數學本身的美,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他不僅可以造福于人類,而且也是美的樂園。太陽光線讓人感到直線那明快、爽直的美,奇妙的勾股數給人以數據美,幾何證明又展現了思維的邏輯之美。在數學教育中,作為教師應通過以知識為載體,對學生進行知、情、意教育,應善于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贊美數學知識及其應用,把教材進行“美處理”,以顯示出知識的金玉之值,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好、有用,進而對數學學科喜歡、熱愛,產生興趣。如此,能把學生的精力吸引到學習中來。這樣,既豐富了數學美的內容,又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和研究周圍世界的意識。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學啟于思,思源于疑,懸念和疑問是牽制學生思想的線。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疑”設在學習新,日知識的矛盾沖突之中,使學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這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最佳心理狀態。我在教學中精心設疑,如上“坡度’這節課時,布置一道實踐題:測學校樓梯的坡度。學生到現場后,迫不及待地找出長尺來量,但這樣做起來較費勁,如何用便捷的方法求出呢?學生的興趣被廣泛地調動起來了,經過觀察、討論、實踐研究得出,用相似形知識算出樓梯坡度,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適當變換教學形式,喚起學生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習中,學生有時因疲勞、困難等原因減弱了對學習的好奇心。這時教師應推出一些具有新意的教學形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新異的刺激會使人產生探究活動,能引起他們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重新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比如在上單元復習習題課時,我請學生當小老師,提前分配幾個學生,讓他們每人講一道題,或大家分別用幾種解法講解同一道題。學生一旦被賦予了這個新穎、令人羨慕、有責任感的角色,自然能激起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靈活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有時,我還在教學中適時地設計一些迷惑性問題以迷惑學生。在教學時認認真真地“出錯”,誘使學生“上當受騙”,通過討論,提高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另外,我還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一些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用等問題以及一些開放型習題,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思維,學習興趣向深廣發展。
四、重視數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數學素質,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動手做實驗,不僅能促進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熱愛數學的感情,更有利于他們加快、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技能。例如,《幾何》第二冊中出現了運用勾股定理測量湖寬的內容,我們就把學生帶到了田間,選一塊農田為“湖”,“假戲真做”;又如《幾何》第三冊“解直角三角形”一章,有測量底部可以求物體高度的內容,我們就帶領學生去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等等。通過測量“湖”寬,學生解決了只用皮尺確定直角的難題;通過測量旗桿的高,學生學會了如何制作測角儀,如何測量仰角、俯角,這樣學生帶著興趣在不斷地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又不斷地用所學書本知識解決問題,就在這一反一復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促進,他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單位:哈爾濱水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