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固然難當,要做好轉手班主任更是難上加難。下面筆者就如何做好一名轉手班主任談幾點看法。
一、對“后進生”心理減負
幾年的教育經驗告訴我,“后進生”大都是由于學習成績差,因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繼而自卑、自棄,在放棄學習的同時,他們也放棄了對自己行為的約束,成為影響班級穩定的主要因素,阻礙班集體的進步,以至于被老師、同學所討厭。但作為一名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每一位學生又都渴望進步、渴望被尊重、渴望獲得好成績。換班主任時,他們心里更是蘊藏著一種棄舊圖新、轉差為好的強烈意識。針對“后進生”上述心理特點,我在接每個轉手班時,首先都會為“后進生”進行心理減負。在就職演說中,我明確宣布:我評價學生的優劣,不以學習為惟一標準,更注重思想品德;我和每一位同學從此刻開始相識,我對你們的了解也從此刻開始;對你們的過去,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說到做到,決不食言。這一舉措,深受學生的歡迎,尤其是“后進生”,他們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盡量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
二、用心去愛學生
教育中不能缺少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育活動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師若能恰當地將“愛”這種情感因素運用到教學中,并喚起學生對師愛的感知、認知,就能使“情感”這種非智力因素轉化為智力因素,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用心去愛學生,讓我感受到了其中豐富的內涵,既有嚴愛,又有寬愛、慈愛,這三愛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每次接轉手班后,我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紀律等方面做嚴格要求,促使他們養成好習慣,讓學生體會到“嚴師”出高徒的’嚴愛’。在檢查中,發現犯錯誤的學生,我不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對他嚴加指責、厲聲訓斥,而是給予他們“寬愛”,悄悄地把他們叫到沒人之處,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育。在教師的’寬愛’中,學生不僅受到教育,也品嘗到了班主任濃濃的“師愛’。
如果說教師的“嚴愛”、“寬愛”已在學生的心田中播下師愛的種子,那么教師的“慈愛”將使這粒種子開花、結果,并喚起學生愛師的美好情感。
三、重視班干的培養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如果班主任對班級工作事事都要親歷親為,面面俱到,那么他必然會疲于應付、焦頭爛額,并且限制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因而,在進行轉手班主任工作中,當班級一切趨于正常后,我就著手培養班干。班干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學生的榜樣。為了讓這個“榜樣”名副真實,力量無窮,我通過召開班干例會,請他們互揭其短,并提出改“短”措施,這樣班干的短處就越來越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會越來越高。接著實行班干值日制,值日的班干要處理班級一天的事,處理不當的,我既不怪他們,也不親自去解決,而是請班干一起出謀劃策,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這樣不僅鍛煉了班干,提高了他們的能力,而且密切了班干間的互相協作。由于我帶的班有一支團結協作、認真負責的班干隊伍,所以,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到教師在和不在一個樣。
轉手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班主任捧著一顆愛心,不帶半點偏見,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去熱愛學生,感染學生。只有當你步入學生的世界,全身心地感知他們的思想、生活等狀況時,你的工作才會得心應手。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第124中學)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