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學校、社會,是教育子女三個不可分割的基本環節,而家庭則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家長,家庭教育的意義非常重大,絕不能低估它所產生的影響。作為學生接觸最多、最直接的教育者——班主任,更是學校與家庭聯系的紐帶,理應與家長主動溝通,使學校、家庭緊密配合,只有堅持這樣做,對學生的成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家長的文化水平、教育方法、觀察學習的角度與教師存在著種種差異,班主任與家長接觸時難免發生一些矛盾。這些矛盾解決得好與壞,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班級教育任務的完成。為了妥善協調好與家長的關系,班主任在與家長聯系溝通時,必須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與家長密切聯系的意識
要多與家長聯系,多交流,多溝通,在溝通中加強理解。所以,班主任必須要有做好學校與家庭聯系的紐帶的強烈意識。班主任應該密切聯系家長,與其精誠合作,把自己的工作情況及時通報給家長,使學校和家庭的要求一致。班主任切不可因工作忙或其他原因,而忽視了平時與家長的聯系,不應等到學生學習或思想方面出現了問題,才想起與家長聯系。這時聯系,學生會認為班主任是向家長告狀。家長心情不好,容易出現打罵學生的行為,這樣的家訪很容易引起家庭沖突,不利于解決問題。因此,班主任必須增強與學生家長經常聯系的意識。
二、端正與家長聯系的動機
班主任應明確與家長取得聯系的目的是為了交換意見,交換意見是為了調動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與學校統一步調,形成教育合力。切忌為了發泄心中對學生的不滿而向家長告狀,或因自己教育教學無能,不能樹立起自己在學生心中的威信,而把責任推給家長。這樣的家庭聯系,一定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反而會使學生產生怨恨情緒,造成師生對立。
三、尊重和理解家長
班主任在與學生家長溝通時,要注意尊重家長,注意不傷害他們的感情。首先,要尊重家長的人格。不能因為學生一出毛病,就把家長請到學校,發一陣怨氣,進行批評和指責,傷害了家長的感情。其次,要尊重家長對學校及班主任老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監督和評估意見?,F在的家長非常重視自己孩子受教育的情況,對孩子的班主任、科任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總想問個究竟。觀察孩子的學習表現,常常比教師還要細致、具體、深入,常常會根據學生的反應做出一些相應的評價。對于家長的這些批評、建議,哪怕是與事實有出入的,班主任也要虛心聽取,采納合理的建議。再次,對不同類型的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在社會地位、職業、經濟條件、文化修養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在培養教育孩子,使他們成為社會有用之才這個根本點上,每個家長的愿望都是一致的。因此,作為一個正直的、有道德的班主任,就應該對所有家長同等看待。
四、重視對家長教育思想的指導
家長的素質是制約家庭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指導。班主任只有積極主動地擔負起教育家長、指導家長、幫助家長提高素質的責任,才能不斷提高家教工作的效果。雖然大多數家長有望子成龍之心,卻無科學教子之方。這就要求班主任站在理論的高度,結合實踐,與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學生的有效方法。如果發現家長僅注意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其他方面從不過問時,班主任要主動與家長共同探討身心健康與學習成績的關系、行為習慣與學習成績的關系以及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的關系等問題,以便改變家長態度,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五、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班主任與家長的緊密聯系,不僅有利于提高家長的素質,而且對班主任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有著重要意義。要指導學生家長,班主任首先要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使自己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其次,要有正確的工作方法,尊重家長、幫助家長,使家長樂于交流,使自己的指導意見能變成家長的具體行為。再次,要有較強的工作能力,知道怎樣幫助后進生的家長端正認識、改進做法,怎樣協助家長委員會開展工作,怎樣處理、解決家長與孩子之間產生的矛盾等等,班主任在實踐中將得到切實的提高。
總之,班主任要善于同不同職業、身份、年齡、文化程度、個性的家長溝通,妥善協調好與家長的關系,提高教育的藝術性。
(作者單位:綏化市第七中學)
責任編輯/李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