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戰線在新世紀伊始的一項最具深遠意義的重大改革。新課改自2001年秋開始啟動,現已有一年半了。按照國家穩步推進的戰略部署,去年我省又有20個省級實驗區跨進了課改行列。對于課改的實施,國家非常重視前期培訓,要求各地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以保證廣大教師在理解新課改理念的前提下進行教學。因此,我省自2001年年末開始,就分階段地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對所有實驗區教師展開了培訓,于2002年9月開學前基本做到實驗區起始年級教師全部經過培訓上崗。2001年,我們曾對兩個國家級實驗區教師進行了培訓,在經歷兩年培訓的基礎上再來審視培訓工作,對如何有效地搞好課改培訓有了新的理解。
一、課改培訓的基本特點
1.領導高度重視,層層有序展開
對于課改培訓工作,各地教育局大多是一把手親自掛帥指揮,這就保證了各項工作能順利協調地展開。省里也對全省培訓進行了統籌安排,兩度對實驗區培訓者進行了省級統一培訓,并給基層進行二次培訓留出了充足的時間,使今年的培訓工作層層有序地展開,增大了實驗性。
2.注重教育觀念的轉變,認真抓好課改培訓
這次課程改革可以說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革命。它全方位地推行新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更換教材或大綱。所以做好課改培訓,促進教師的教育思想發生轉變,變得非常重要。只有課改培訓做得實,教師把新教育理念內化,才有可能使新課改的精神在教學中得以落實。值得高興的是,各級教育局都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今年的培訓中,課改培訓做得很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3.教學方式的改變從培訓方式改變開始
我們有許多教研員和教師參加過國家組織的培訓,回來后都感到這次課改培訓的最大變化是改變了過去注入式培訓,代之以參與式培訓形式。過去,培訓的一般程序是:組織專家講,教師認真聽,仔細記,做點表面性、認識性的討論即完事。本次課改培訓,特別強調了受訓者的參與。培訓時有一句口號:“這里沒有權威,只有思想的碰撞。”在新的課改面前,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就要求每位受訓者都要充分表達自己的體驗及感受,進而明確了教師是課改的主人這一理念。在培訓形式上改變了注入式的培訓,這對教師理解課改的內涵,明確自己在未來的教學中應當怎么去做,起到很強的促進作用。
4.教研員在培訓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新學期前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使培訓工作順利進行,教研員在其間必須充分發揮作用。首先,教研員應該是受訓者,教研員將先參加國家(或省)組織的各類培訓。新課改理念先要在教研員頭腦中發生激烈碰撞,也就是說教研員要想做好培訓工作,必須要認真充電。其次,教研員是組織者,面對龐雜的培訓任務,省、市、縣三級教研網絡要各司其職,有效地運轉,才能完成不同層次培訓的組織協調工作,真正落實培訓任務。再次,教研員在各級培訓中,還要負起指導者的作用,從省級教研員起,各級教研員都在培訓中承擔了一定的專題講座或分組指導的任務。正是有教研員這支隊伍的有效操作,才使培訓工作落到了實處。
二、培訓伴著課程的實施,必須深化
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新教材的使用,培訓工作不但不能松懈,而且還要隨著課改的推進不斷深化。這樣才能保證新課程在實踐中順利實施。深化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
1.培訓內容從宏觀理論為主,轉到以微觀教學行為研究為主。開學后,教師碰到最多的問題是如何在每節課的教學中體現新的課改理念、如何處理教材、如何調動學生真正主動學習等一系列非常實際的問題,所以培訓內容要微觀化、具體化、實用化。
2.培訓形式將不再是集中講解、指導。研究反思、親身實踐、現場觀摩、組織交流、錄像分析等將成為培訓的主要形式。此階段最主要的是調動教師的內力,激發教師熱心投身課改和鉆研教學的熱情。教師被動地受訓將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3.培訓管理將主要以校本培訓為主。開學后,“大兵團作戰”式的培訓將更多地代之以教研組活動,所以建立校本培訓機制十分迫切。教研工作形式也必然隨之發生變化,教研工作要校本化,教研員要深入到學校和教師一起研究教學,要和教師共同發展。教研員對教師的培訓,基點應落在培養教師的研究能力上,最終使基層學校在新課中形成自身的造血機制。這才是課改成功之本。
總之,開學后,面對活生生的教學現實,如何貫徹課改理念,在教學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培訓才是最受歡迎和最有效的。
三、由培訓所想到的問題
去年暑假期間,大規模教材培訓標志著課改前期的培訓已告一段落,實現了“不培訓不上崗”的目標。這更加證明了培訓工作是重要的,它也使廣大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課改的新理念,明確了目標和方向。培訓是有效的,的確使受訓者在認識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完成了前期培訓,對于課改征程而言,僅僅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真正艱巨的任務,會隨著各實驗區的啟動慢慢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我們感到以下一些問題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1.人們長期形成的教學觀念、習慣等是一種歷史的積淀,它已滲透到了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可以說根深蒂固。新課改理念將對這些觀念、習慣形成強烈的沖擊,但不可能迅速改變現狀。課程改革是個漸變的過程,是一場十分艱巨的、長期的工作任務,對這一點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2.培訓使教師了解了新理念,但對于長期習慣于注入式教學的教師,把理念變成教學現實將十分困難。在教學實踐中認真“悟”新理念,需要有個過程和更有效的指導。要知道,教師放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對教師的高標準要求,而教師隊伍素質偏低是不爭的事實。
3.抓好典型,以典型引路,是我們常規的主要工作形式之一。過去,由于種種原因,抓典型經驗往往僅停留在典型身上,對其他人則不能產生很大的影響,而課改實施中,真正有意義的是全體教師的進步,哪怕這一步很小,但意義重大。因此,各級教育工作者應把推動全體教師前進,作為自己工作的目標,并依此來思考問題,安排工作。
4.本次課改使多年倡導的一綱多本變為了現實。去年夏天,各出版社均派精兵赴各地培訓自己的教材,其熱鬧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沒有任何一家出版社的任何一科教材可以獨占我省市場。這是大好事,對打破舊教育模式,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然而,隨之帶來的問題是如何扭轉教師教教材的局面,真正進入用教材教的狀態。如果不是這樣,多種教材出現反而會帶來不利的因素,這更是各級教研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并應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的問題。
5.新的課程體系已經建立,但與之相應的評價體系尚不能立即構建起來。這種滯后是必然的,它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若不盡快明確,則會對課改進程形成一定干擾。
責任編輯/倪軍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