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并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幾項:一是獲得親身參與與研究探索的體驗;二是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培養分享與合作精神;五是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科學道德;六是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表達交流階段。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互相推進的。比如:進人問題情境階段,要求師生共同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一般可以開設講座,組織參觀、訪問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然后進行討論。在確定需要研究的問題后,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的階段。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收集和分析信息資料、調查研究、初步交流等。在表達和交流階段,學生要將獲得的結果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外,還可以采取辯論會、出墻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表。學生通過協作、探究,最終與其他學生分享成功,這是研究性學習最終所要達到的目的。
下面以研究性學習活動之一“韓寒現象透視”為例說明實施的具體環節。
開題
2001年9月22日,我們研究性課題組召開了課題研究開題會。我們從網絡中下載了與語文研究性學習相關的課題40余個,例如:古代史書中的俠客形象、網絡文學對中學生的影響、我眼中的諸葛亮、韓寒現象透視等。當課題組的學生看到“韓寒現象透視”這一課題時,眼睛不禁一亮,有80%的學生表示對這一課題有濃厚興趣。對韓寒了解較多的學生還分析了研究韓寒現象的有利條件,例如:網上資料多、研究性文章多、該現象對當代中學生有一定警示作用等。開題會上,學生群情激奮,當場決定此次研究性學習就是“韓寒”。
初步資料收集
信息社會,人們對資料的收集與占有方式越來越趨于多元化:可以借助書刊、網絡;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等形式。由于韓寒熱稍有降溫,書刊上的資料已經很少了。問卷調查形式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學生把搜索的目光鎖定在網絡上。他們利用網絡查尋、下載、創建BBS等方式,很快就多側面、多角度地掌握了大量資料。
確定子課題,成立子課題小組
子課題小組的建立、成員的確定,基本是由學生自行完成的。一是性格相投,二是每個人各有所長,這樣在具體研究中就能夠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研究小組內部還各自進行了分工,例如:主編、資料收集員、整理員、聯絡員、后期制作員等。根據信息占有情況,最終確定了7個子課題組:沙丁魚小組:介紹韓寒和父母眼中的韓寒;“三重門”小組:韓寒可否成為當代的方仲永;“零下一度”小組:與韓寒同行;KO小組:反對韓寒現象;COOL一族小組:評價韓寒作品;個性聯盟小組:打量少年作家;“研寒”小組:透過韓寒現象看中美教育的差異等。
加工、整理資料
各小組根據開題的側重,開始加工和整理資料。這時他們發現,在收集來的各類資料中有許多與自己小組的課題無關,這增加了他們整理資料的工作量;還有的小組發現信息占有量遠遠不能滿足研究的需要,只能一邊整理、一邊繼續查尋。待資料占有量滿足了研究需要后,各小組進入到后期制作階段。這里包括:完成研究結論和制作該課題的課件,并準備綜合發言等。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借助多媒體進行展示的,包括:網頁展示、幻燈片制作等;有用短劇形式以及英語形式進行展示的;還有用辯論、問答的形式進行展示等等。這充分展現了學生們各自的風采。
研究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向我請教時,我更多地是把難題重新“扔給”他們,這種做法只是希望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就在很多工作無人幫助的情況下,他們學會了團結協作;學會了處理人際關系;學會了借助網絡、書刊收集信息;學會了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等等。其實,很多東西并不一定要教師告訴學生,學生才會,經過親身體驗所積累的知識也許才是他們終身受用的。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都有所提高。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法實現的。
最初的研究歷程非常艱難,但學生感到收獲頗豐,并且這種方式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影響也很大。在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學生帶動下,更多的人能夠主動加人到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來。他們在各個學科的學習中都能提前查找一些資料,課前根本不用教師再去布置,因為他們已經體會到了利用多種手段獲取知識的優勢。從語文學科的學習上看,每節課前,都會有很多學生利用網絡做預習,如在網上下載一些與課文學習相關的圖片和資料,并制成幻燈片。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更為主要的是學生真正地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學生的家長也非常認可這種學習方式,他們已經沒有了第一次參與研究性學習時害怕影響其他學科成績的顧慮。因為他們發現,學生在一次次的參與中,其思維越來越開闊,觀點越來越獨到,知識面也越來越廣。更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學生不但沒有耽誤學習成績,而且有一些曾經對學習沒興趣的學生,竟然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習成績,這都是家長始料未及的?,F在,經常會有家長打來電話,希望多給學生創造這樣的機會??磥?,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必要性顯而易見,同時,也堅定了教育工作者對接下來的研究性學習的開展的必勝信念。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我常常感覺到,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習共同體中的參與者及幫助者。雖然,研究性學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感到有些工作還很難得到保證:
1.學生要有充裕的時間作保證。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需要耗費大量精力的學習模式,沒有時間上的保證,就是紙上談兵很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家長的支持對研究性學習的順利開展是至關重要的。很多的家長是非常功利的,往往是學生行動的指路人。因此,研究性學習必然要得到家長的支持。此次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之所以順利地進行,其中的很重要一點就是學生的參與熱情感染了大部分家長,得到了絕大多數家長的支持和認可。
3.教師的綜合素質急需提高。把處理信息和推斷的權利交給學生,注重研究過程的體驗和感悟是研究性學習最大的特點。教師只有認識到這一點,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最終將研究性學習進行到底。
研究性學習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剛剛起步,對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廣大教育工作者已漸漸開始關注它,并逐漸加入到研究性學習行列中來。我校諸多學科都已涉獵這種教學模式,例如:生物課、地理課、心理健康課、歷史課等。同時,我校每學期都會根據學科教學的側重點設置一定的研究題目。對學生來說,他們越來越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在此過程中他們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真正做了回學習的主人。研究性學習這一教學模式正處于初始階段,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通過初步試驗,我們已看到了它輝煌的前景。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幾年、幾十年,很可能會是一生。所以,不管前面的路多么漫長和崎嶇,研究性學習這一教學模式都會一如既往地開展下去。希望有一天,通過這種模式,我們的學生都能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大慶市第69中學)
責任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