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絲綢之路規模最大的考古調查啟動
7月9日,四川考古專家一行從成都啟程前往涼山,開始了對攀枝花—西昌高速公路建設工程為期50天的考古調查勘探工作。這是迄今為止古代南方絲綢之路上規模最大的考古調查。攀西高速公路全長160多公里,是國家規劃的西部開發公路主干線之一——甘肅蘭州至云南邊境口岸磨憨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其沿線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通過的重要地區。南方絲綢之路總長200公里,是中國古老的國際通道,早在距今2 000多年的西漢時期就已開發。它以四川為起點,經云南等地進入緬甸、泰國,最后到達印度和中東,對世界文明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因此攀西高速公路可能有大量的古遺址、古墓葬,其中出土的文物對研究西南少數民族歷史的演變以及文化交流有重要意義。
南方絲綢之路起源有望上推千年
據考古專家介紹,在三星堆出土的很多陶器上都有很多符號與印度的符號相近,而三星堆的青銅鑄造工藝與中原迥然不同,反而和印度的鑄造工藝接近,因而有可能是從印度傳來的。在三星堆出土的海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等都不是本地所產,可能是來自印度洋北部地區。這表明,在三星堆時期四川的對外文化交流非常頻繁,而南方絲綢之路在那時就有可能已經形成了。現在,隨著攀西公路考古勘探發掘的進行,有望對三星堆文明起源的研究增添新材料,南方絲綢之路起源的歷史也有可能因此上推千年以上。
世界旅游組織大會將在北京舉行
世界旅游組織大會將于今年10月19日在北京舉行。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弗朗切斯科·弗蘭賈利說,在北京舉行的這次世界旅游組織大會“將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會”,因為這次大會將對世界旅游組織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進行討論并做出決定。他說,據了解,聯合國已經為世界旅游組織成為聯合國專門機構的各種程序打開了所有必要的“綠燈”。世界旅游組織今后將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一樣,在聯合國的框架內開展活動。今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旅游組織大會還將簽署一項國際協定,宣布國際社會確認當今的旅游業已如同工業、農業、教育、科學和運輸業一樣,成為人類的重要生產活動。這將是人類對旅游業認識的一次重要變革。
國內首家人類學博物館在烏修建
國內首家人類學博物館于7月內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修建。博物館將主要從事人類學研究并設立主題陳列區。古絲綢之路穿過新疆,帶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這里曾生活過眾多的居民和種族。由于受新疆獨有的干旱型氣候和地理特征的影響,新疆目前保留大量歷史遺跡,是人類學研究的珍貴資料。
第四屆青洽會在西寧舉行
第四屆“中國東部企業參與西部經濟結構調整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青洽會”)于2003年7月19~23日,在青海西寧市舉行。
“青洽會”的召開,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東部、中部18個省、市(區)的支持,從2000年至今,青海省已先后成功地舉辦過三屆。本屆“青洽會”的主題是:加強東西部合作,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結構調整,創建特色經濟,促進西部開發,實現共同發展。洽談會推出一大批重點項目進行招商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