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上海舉行的2003年跨國采購洽談會上,美國沃爾瑪公司全球采購負責人給成千上萬個供應商們上了一課。講座的核心內容是沃爾瑪的“廉政規定”:除了禁止采購人員向供應商索取財物外,供應商也不能向采購人員提供免費商品、運動和娛樂券等形式的禮品和饋贈,哪怕送支筆、請喝杯茶,一旦查實,供應商就將可能失去合作的機會。
在我國的商務活動中,請吃吃請,送錢送物,業已司空見慣,也仿佛天經地義,供應商向采購人員“送支筆、請喝茶”,又算得了什么呢?但這種我們看來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沃爾瑪那里卻是“行賄”,而“行賄”的后果是“可能失去與沃爾瑪合作的機會”。
其實,在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之后,國人大概都不會承認沃爾瑪這個規定有何“先進”之處。因為在搞市場經濟之前,人們對送東送西、拉拉扯扯有損于公平交易和經濟秩序的危害性,已有相當的認識,至于申述防微杜漸義理的辭章俚語,我們更是汗牛充棟,不待外國人來訓導。也就是說,沃爾瑪這個規定所蘊涵的思想,在我們這里,甚至在我們老祖宗那里早就被發現了。或者說,沃爾瑪規定所揭示的,只不過是極其普通的商業規則和職業道德而已。
但意識到的東西,未必就能做到。沃爾瑪的“廉政規定”,其高明之處,不僅在于意識到商務活動中施行“廉政”之重要,更在于嚴格執行并始終貫徹“廉政”之規。否則,它就難以保證所采購的東西均為上乘貨色,也就不可能成長為今天的商業巨人。那些聞聽送一支筆、請喝杯茶即視同“行賄”而目瞪口呆的供應商們,顯然對這一規定尚未有心理準備。他們所擁有的優勢資源,或許正是多年來傾力打造的、四通八達的關系網;他們在內心深處所信仰的經商哲學,或許正是“關系是第一生產力”。
沃爾瑪的“廉政規定”不是也不可能否定基本的合作關系,只是否定狹隘、落后的關系觀念。我并不認為西方類似的經驗和規則,會對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國度產生速成作用,但如果它們具有普適性的意義,那么它們在“本土化”的同時,也必然發生“化本土”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沃爾瑪的“廉政規定”猶如一股清新之風,必將對隱藏于經濟活動以及社會生活深處的“潛規則”,帶來不可小視的浸潤和剝蝕作用。
我們要做的,不是等著這些經驗和規則因“水土不服”而自敗,而應當采取積極姿態,抓住這種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盡快革除拉關系謀私利而不惜損害公眾利益的陋習,樹立良性的、健康的“關系觀”。
(摘自《深圳特區報》 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