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的“心”其實就是做“人”。用心做人就是以“仁”為人
《環球企業家》約稿,特別為我開辟一個專欄,并且給我自由的空間。我一口就答應了,心中沾沾自喜。在寫作的路上,我起步很早,只是一無所成。總是以“靈感放假了”、“時間溜走了”為由自我解嘲。雖然一直有心,但從來沒有成套的作品。而今見證《哈利·波特》美譽四海的奇景,實在羨慕不已。
坊間許多雜志都寫過我的專訪,《環球企業家》卻從來沒有,這次約稿,當然還是有緣。我將以隨緣的心,寫我的隨想。
在我成長的歷程中,我要感謝我的父親。是他,給了我,我的“自我”。是他,給我創造了一個“信任”、“無為”的生活空間和學習環境。他幾乎不對我說“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不可以想”。他總是提醒我:“你的生命在你的手里,沒人能替你活,你要用‘心’地活;你要用‘心’地走你的人生之路。”
用心做人就是以“仁”為人。我長大后理解,父親說的“心”就是做“事”,用“心”做小事,才能有“心”做大事。
從政之時,我更深地體會并經歷了“民心之向背與國運之興衰”節節互動的關系。外交的舞臺上沒有“無心”的柳蔭。
進入了企業的我,更加明白了父親所說的“心”,就是企業文化的心,就是以“仁”為本的心,以“仁”為本的企業文化。其核心,就是企業的價值觀。
仁者經營以“仁”為本的企業,必成“無敵之師”,有云“仁者無敵”。
中國字的“仁”字,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仁”字是一個人再加上兩個人,這三個人代表的是你、我、他。當我的心里有了你,也有了他,就有了人與人的關系。我們的生活里有了“你我他”,就形成了社會、部落、群體。那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必定需要梳理、協調,也形成了相處、相愛之情;互敬、互助之道。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仁”。
天地之間有“仁”,也必有“不仁”。
《論語·學而篇》指出“巧言令色鮮以仁”。“巧言令色”的確能讓人如夢如癡。“能吹會蓋”的人根本不考慮他“吹蓋”之后如何身體力行。而兩者都能使受用的人無限陶醉,忘記現實,逃避真理。
許多早期進入中國的外國公司,帶來的是“中國夢幻”和“甜言蜜語”:資金能到位;技術會轉讓。而許多接受外資合作的中方伙伴的回應是“外國月亮”和“吹蓋無償”:批文能搞掂;市場會開放。結果:“中國夢幻”破滅;“外國月亮”不亮。
《環球企業家》創刊十周年特刊中詳盡完整地推出了“在華跨國公司公眾形象的調查報告”,列出26個具體問題全方位的調查結果。其中最引我注意的第15項是:“您認為跨國公司的哪些行為最能表現對中國市場的誠意?”
問卷結果依次是:培養本地人才及引進先進技術;巨大的投資;良好的政府關系;守法;公益行為和巨額采購。
作為柯達公司的一個員工,看到如此的問卷結果,我必須自豪地說,這真是柯達的“精彩一刻”,因為我們都做到了,而且還會繼續努力,希望做得更好。柯達立業、守業、大業之根本都在于一個“仁”字。
“仁者之師”是百年大業之基,不“仁”之人,非“仁”之道,絕不能在以“仁”為本的企業文化中有任何空間。而無“仁”的企業,必定無“魂”;沒有價值觀的企業,一定沒有“心”。
一年前冬天的下午,我走在紐約市的第五大街上,那是世界百強爭妍的地方。寒風中,一陣暖流貫穿了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我站在巍然聳立的紐約“海爾大廈”前。
在哈佛商學院進修時,我曾讀過“海爾文化 休克魚”的案例:海爾收購紅星電器后,沒有新的投資、新的設備,也沒有新的管理層,張瑞敏只派了三個不管財務,也不管技術的企業文化人,去講海爾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企業文化及價值觀。后來,居然神話般地使紅星電器走出赤字,走上盈利。
張瑞敏說:“海爾的成功是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成功,企業的靈魂是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是價值觀。”
張瑞敏不愧為當今中國的第一CEO。十八年前,他就有如此的領悟和遠見。十八年來,他風雨無懼地,堅守捍衛海爾的“仁”心。記得當時,在寒風中的第五大街上,我,熱淚盈眶。
此刻,我平靜地閉上雙眼:只要海爾的價值觀不倒,張瑞敏打造的海爾文化就會永遠站起來。
掌聲在我心中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