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情報能為企業帶來財富,這已經是一個古老的話題。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又為這一古老的話題增添了新的內容。
我們這里關注的不是一般的商業情報,而是商業競爭情報,也就是說,通過分析和采用這些商業競爭情報,企業領導人可以作出重大的戰略決策,使企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并且能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能使企業從默默無聞變成本行業的“龍頭老大”。從格蘭仕公司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充分看到商業競爭情報的重要作用。
幾年前,“微波老大”格蘭仕的俞堯昌曾說過:“任何重大的決策肯定離不開商業競爭情報!
我們通過對搜集到的商業競爭情報與各種相關信息分析,我們得到這樣一個概念:空調這個產品在全球已進入一種低附加值狀態。大家知道跨國公司是以利益為驅動的,也就是說,空調行業發展了幾十年,跨國公司從全球來看要進行戰略轉移。在這個戰略轉移過程中,誰將是戰略轉移的受益者呢?
商業競爭情報和各種相關信息的研究,對我們作出重大決策很有關系。我們深深體會到:一個企業在戰術決策可以輸,輸掉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元,我們都可以承受。但是一個企業的戰略決策卻不能輸,戰略決策的失誤就有可能使一個企業垮掉。所以我多年來的體會是:
第一,要充分地分析市場、分析競爭對手以及整個行業的競爭態勢,對大形勢要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要研究自己產業本身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正確給自己企業定位。
第三,要研究自己行業在全球經濟化中的地位,研究同行業的特點和優勢,要考慮到自己的比較優勢在哪里,怎樣去發展,也就是說要找一個“標竿”,不斷地去比較,企業才能不斷地創造價值。一個企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創造價值。”
俞堯昌副總經理的這番話,是對商業競爭情報為企業創造財富的最好注釋。格蘭仕成功進軍空調的案例,能給我們以下幾點啟迪。
商業競爭情報也能為企業創造價值
美國是商業情報競爭的鼻祖。早在1973年中東戰爭時期,美國發生了能源危機,經濟情況是每況愈下。此時日本的汽車、摩托車、冰箱、洗衣機開始打進美國市場,緊接著美國的3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也出現了大幅度地業績滑坡。
此時美國的商業情報機構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得出了三個研究結論:
第一,革掉汽車廠的流水線。因為他們到日本豐田公司去看了之后,發現豐田公司已經不是流水線生產,而是實行總裝制生產。
第二,實現全球采購。因為革掉生產流水線之后,必須要實行全球采購,才能保持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競爭力。
第三,加大研發新技術,新工藝的力度,增加科技創新對價值增值的貢獻。例如,在福特汽車公司100元的盈利中,其中75%是靠新車型的開發,研制獲得的,25%是靠生產線創造的。
商業競爭情報對企業的三大作用
商業競爭情報具體對企業有哪些作用呢?它可以歸納總結為3大作用:第一是充當企業的預警系統。在企業沒有發現自己有強大競爭對手之前,先向企業發出警告,告訴企業領導人,你的現實對手怎樣,你的潛在對手怎樣,在同行業競爭中你處于什么地位。第二是決策支持系統。企業領導人一旦作出決策,決策支持系統就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沒有這一支持系統,決策就無法實施。那么任何高明的決策也只是紙上談兵。任何一個科學的戰略規劃,它首先要取得情報系統的支持,這樣決策失誤的可能性才會更小。第三是充當企業學習的工具。有了商業競爭情報系統之后,你就能隨時學習其他企業優秀的管理方法。學習方面最有名的做法叫“標竿比較”,即找一家優秀的企業或者在哪一方面做得最好的企業,以他為“標竿”,從與它的比較中找到自己的差距。
商業競爭情報的價值在于分析
商業競爭情報的信息來源很廣泛,例如有來自報章雜志、企業的財務報告、有來自展覽會上的聊天、市場的傳言、企業發的產品手冊、也有來自互聯網招聘廣告、政府的數據庫等等。這些信息是雜亂無章的,企業如何應用這些商業競爭情報呢?
情報的真正價值在于分析。在分析進行前,還要先作篩選。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特點,短期的信息可能非常明顯,人們非常容易就可得到和了解的,但是所有的信息你必須通過分析、研究之后才能得出較長期的信息。例如,一個產品的市場份額的變化通常是最明顯的,也是最容易得到的信息。但是關于這些市場份額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在這些變化的背后,隱藏了什么深刻的原因和內涵,這就要相關人員具體分析了。
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已經成為可能,也使現代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差距越來越小,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企業是否能及時掌握商業競爭情報。從某種意義上說,掌握了商業競爭情報就是掌握競爭中的主動權。你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游刃有余。
“商業競爭情報”這個概念在1997年就為很多企業所熟悉,但在中國經營實踐中運用它,還不是很普遍。例如有一家咨詢公司6年來自己接了6500多家客戶,這6500多家企業中,真正具有商業競爭情報部門的企業不到10%。而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企業對商業競爭情報的重視度和敏感度就大大高于我們。例如,臺灣恒基集團專業的情報部門達400人。而像微軟,IBM等大公司更是在情報部門配備了精兵強將。
美國是情報競爭力的鼻祖,在世界500強企業中,90%的企業受惠于商業情報競爭力。福特公司著名的《共享知識》小冊子,提供給每一個出訪參觀其他企業的員工,這是獲得情報的有力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