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城市公用事業長期采用區域性垂直一體化結構,地方公用事業管理部門所屬企業行業壟斷本地區公用事業產品或服務的生產、輸送、銷售等所有環節。近年來各地的改革不僅沒有消弱這種垂直壟斷,而且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公用企業憑借壟斷優勢,限制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問題。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報告顯示,公用企業利用獨占地位侵權成為2001年消費者申訴舉報的十六大熱點問題之一。供水、煤氣等服務領域投訴全年達10670件,在國家計委劃分的19個服務行業的37個小類中占第三位。這些問題集中地表現如下:
設置障礙,控制終端產品。公用企業及其上級主管部門常以“入網”、“公布目錄”、“指定檢測”等方式,千方百計控制水、氣等終端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例如,一些城市的公用事業局規定所有燃氣具都要貼上其提供的特別標簽才能上市。
利用審查申報,控制設計施工。不少城市的水、氣企業,借審查新用戶預計用量之機,利用首先占有申報資料的機會,強制性設置所謂“辦事程序”,強占項目設計施工。這種“審查”,排擠了有同等設計施工資格的其它經營者的公平競爭,也不適當地限制了用戶的自愿選擇權。
捆綁交易,濫收費用。例如煤氣公司安裝天然氣管道時捆綁搭售指定燃氣具,用戶自行選購的名牌燃氣具于是只能成為廢品。對投訴舉報的消費者,某市煤氣公司竟趁其上班之機,切斷其室外供氣管道。在管道安裝時,雖然早已收取了高額初裝費,其中已含氣表等相關費用,而燃氣公司還要收取用戶的校表檢測費、上門服務費、安裝調試費等。這些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同樣與公用企業的主業經營捆綁在一起,使用戶無法自愿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