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動畫的崛起,其他國家動畫的侵擾,國產動畫的衰落
正宗的美式漫畫從未系統地流入過中國,其他國家的漫畫倒是不少。美式動畫的崛起始于《米老鼠和唐老鴨》及《變形金剛》的引入。迪斯尼進入中國市場后發現這原來是一個缺乏正統美式動畫根基的市場,于是每個星期天晚上6時半到7點中的那半個小時成為了大人小孩的聊資。米老鼠、唐老鴨、古菲狗,一個個形象活靈活現的,最重要的是,他們帶給觀眾們的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美式幽默,就是要你笑,笑到笑不動為止。央視的董浩和李揚當日依靠這部片子著實火爆了一番?!蹲冃谓饎偂吩臼侨毡救讼氤鰜淼耐嬉鈨?,結果卻是由美國人拍成了動畫片,作為有關機器人的故事,從情節、人設以至于任何一個方面,它都無法和歷代的《高達》相提并論,它的創意集中體現在“變形”和“組合”這兩個環節上,機器人變成汽車、飛機,或是汽車、飛機變成機器人,或者是一套翻斗車、水泥攪拌機什么的組合成為一個巨大的機器人,這就是該片最大的賣點。在當時精神生活極度貧乏、眼界極度受限的情況下,《變形金剛》火爆了?;蛟S,它正好滿足了男孩子們潛在的“機械欲望”。
另一部不得不提到的作品就是《貓和老鼠》,在題材上它用的是美國傳統式的追逐主題,而且講的就是以弱勝強,以巧克剛的故事,很能夠滿足一干小人物的心態。由這部動畫延伸出的“德路比狗和麥克老狼”的動畫也非常的成功。
在動畫電影方面,《獅子王》成為一時的熱點,這個來源于《森林大帝》的故事講述一頭獅子的成長經歷。不過從劇情方面來看,《獅子王》當中辛巴的轉變太突兀,缺乏可信度,這電影的賣點來自于Elton John的音樂,以及動畫制作方面的功力,尤其是幾個大場面,在影院觀賞的話確有震撼效果。在《獅子王》成功以后,迪斯尼基本上每年必推出一部動畫電影大作,在此不再贅述。原先個人印象中最好的是《埃及王子》,當時已經采用非常完整、技巧的純電影拍攝技法進行攝制,全片充滿著人道主義的關懷,那個分海鏡頭令人目眩神迷。不過后來看第二遍的時候,猛然醒悟到這是老美專為猶太復國主義做的宣傳工具,為此不惜異化了《圣經》的旨意,引入了現代的美國精神,而片中的埃及人分明就是指向阿拉伯世界。從此對美國的動畫大片產生了惡感。雖然《玩具總動員》系列真是不錯,但是本人從來沒有把三維動畫看作是動畫片,真正的動畫片,應該是彩繪的(黑白的也行,只要是用平面畫稿),畫才是動畫真正的魅力所在。象《玩具總動員》和《史瑞克》那樣玩的是偽仿真。記得一位畫家說過,如果要追求最逼真的表現,那么就去選擇攝影鏡頭,而不要選擇炭筆和油彩。繪畫插畫動畫的神韻不在于真實,而在于個性化的非純粹仿真化的表現。在這里又不得不提到日本動畫中對于3D和2D關系的處理,明顯的“2D為主,3D為用”。
這一時期其他有名的美國動畫(TV版)有:《忍者神龜》、《特種部隊》、《西曼》、《西瑞》和《黑星》等。
美國的動畫有一個問題:設定欣賞年齡的低齡化,老美的動畫作品中,基本上沒有什么深沉、含蓄的題材。其實看他們拍給大人看的大片,何嘗不是一樣?在主題的開鑿和表現上,無疑日本是做得最好的。
其他國家的動畫作品流入公知領域并不多,印象最深的有三部:原捷克斯洛伐克的《鼴鼠的故事》、前蘇聯的《兔子,走著瞧!》,以及法國的《國王與小鳥》。前者風格洗練,輕松活潑;《兔子》一片有些迪斯尼的味道,惡搞笑;《國王與小鳥》確是真正的大作,技法異常成熟,那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古今合一世界觀的營造都是以前看不到也想不到的,影片歌頌的那種對于自由的追求,對于人性的解放在那個時期動畫片中更是難得一見。其他比較著名的有《怪鴨德庫拉伯爵》(英國)、《神奇小白鼠》(英國)(以上兩部都是英式幽默的干活)和《藍精靈》(法國)。
中國的動畫作品流入公映領域的只有《三個和尚》可以排進我個人認同的前50名(各人各看吧)。其實早在《大鬧天宮》的時代,中國的動畫還是很有發展潛力的,如果《大鬧天宮》不是那么依賴京劇,應該也可以上到我的前50名,《哪咤鬧?!芬彩且粯?,沒辦法,就是討厭京劇,討厭那種表現手法。就好像我不認同3D動畫,不認同木偶片、剪紙片和皮影戲,于是象《阿凡提》、《葫蘆兄弟》、《西岳奇童》這些所謂的佳作也成為了被排斥的對象。那個時候國產動畫片和日產動畫片的差距主要還不是技術方面的,最主要的還是人設和劇情上的失敗。故事和人物本身缺乏生命力是其致命傷,一眼望去就是為了傳遞某個主旨而畫而拍,或是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拍這片子是為了獲獎去的,這樣一來就失去了動畫片本身的娛樂性。國產動畫片最后的輝煌是《天書奇談》,真的是一部好作品,人設有個性,又十分的民族化,故事也好。相對而言,大名鼎鼎的《寶蓮燈》不過是一部用巨資打造的垃圾,雖然其中也有閃光點,但是鑲了金邊的垃圾仍然還是垃圾,不符合時代進程的粗糙制作,漫不經心的人設,老套的劇情,味同嚼蠟的臺詞,無一不反映著創作者才智的貧瘠。從這部動畫片可以推測到的是,那個時候,中國業界已經接受美式動畫的表現模式,正在刻意模仿中——《寶蓮燈》中有不少鏡頭的構思源于《獅子王》,然而無論是神還是形都遠不能達到迪斯尼的境界?!段覟楦杩瘛肥且淮未竽懙膰L試,學的是日式校園動畫,然而技術很不過關,估計資金十分有限,個人認為只是處于FLASH等級而已,不過,它還是傳遞了一個有益的信號——中國的動畫正在試圖變革??陀^地說,中國動畫現在如果走“DISNEY+PIXAR”的道路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這個盤子太大,根本接不下來。還是應該老老實實地從頭做起,從扶植漫畫文化、發展基礎漫畫產業入手,這樣本土的動漫勢力才有機會真正的發芽。在這方面,日本可以為師。
日本動漫的二次狂潮
《灌籃高手》(SLAM DUNK,井上雄彥原作)的漫畫和動畫差不多同時出現,前后相差不到半年的時間,漫畫出現的時候,就已是非常地轟動(其實早在那以前,象《幽游白書》和《強制裝甲》這樣大熱的漫畫已經登陸),那是進入中國內地的第一部熱血運動漫畫,學NBA學得很徹底,櫻木和流川的人設非常成功,熱血、玩酷、搞笑,生活化是這部漫畫在內地走紅的表面因素?!豆嗷@》隱隱地傳遞一個主旨——門外漢只要努力做一件事,也會成功。從勵志的角度這是非常好的表白。動畫片的播放令我有些失望——不及漫畫原作好,不過已經是開天辟地的震撼了,緊接著帶動了中國的青少年籃球運動的普及(日本也有相同的例子:有多少J聯賽的隊員不是《天使之翼》的FANS?這部漫畫對于日本足球運動的促進有著重大的影響,在漫畫里日本打進了世界杯決賽,就前些年我們這里還有不少人說“還真敢吹!”,但是隨著中日兩國足球水平的日漸拉大,日本在世界足球地位的上升,有臉說這句話的人可是越來越少了。我一直在想,如果國人中能夠自發地產生一部熱血足球漫畫,說不定中國可以和日本取得同樣的飛躍)。
同時期出現的還有《美少女戰士》(武內直子原作),根據經典的少女漫畫改編(記得之前還有一個少女變身為豬形超人的動畫),由于本人不好此道,故未加留意。
在《灌籃高手》之后,《名偵探柯南》開始播映,此時已經進入90年代末期,日本動漫在中國大陸的發展一片繁榮?!犊履稀吩谌毡緡鴥鹊呐琶h比《灌籃》高,但是沒想到的是在國內的反響并不太高,可能是由于年齡層次的問題??础犊履稀返拇蠖嗍切W生和初中生,《灌籃》卻在高中乃至大學有廣泛的收看群體,所以在造勢上《灌籃》領先了一步。好在《柯南》是慢熱的作品,它以特有的精致推理吸引了各個年齡層次的觀眾。
《口袋妖怪皮卡秋》登陸了,在日本國內那可是最著名的動畫人物,然而在國內沒有大熱,原因主要是該片對于觀眾年齡設定的低齡化。一次,竟然發現《龍珠》最早的版本在上海臺播映,不禁為10年的歲月感慨。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大量的日本漫畫開始出現了。
興起!日本動畫片地下售賣市場
1998、1999年的時候,一些專營D版游戲光盤的店里開始對外售賣日本動畫片的VCD,據說都是從廣東過來的。也是從那時候起,筆者有幸成為第一批收集此類音像制品人士,畢竟有很多大作是電視臺不會放的。最早的盤10元/VCD,以后漸漸降價到5元/VCD。現在還沒有用DVD洗掉的盤有一百多張。第一部購入的長劇是《劍風傳奇》(13VCD,三浦健太郎原作),現在仍在感動中(后來還專門去買了該片的漫畫原作,又用DVD版本把VCD給洗了),從此欲罷不能,接連購入《浪客劍心》TV版(和月伸宏原作,共三部,43VCD,是收藏歷時最長的動畫片),《COWBOY BEBOP》(9VCD),《她和他的故事》(13VCD),《槍神》(16VCD)……
難忘OVA版《浪客劍心》中迷離的東方情調,悲涼的表現手法,天籟般的配樂;難忘《絕愛》中唯美的同性之愛,風流帥氣又富有女性味的人設;難忘《COWBOY BEBOP》中的玫瑰、爵士、槍口、布魯斯、硝煙、RB、飛船、NEW AGE、毀滅、SOUL、離別……;難忘《獸兵衛忍風貼》中如幻似真的刀光劍影,冷血殺戮……
實在太多難忘的東西。我就是在那個時候看了《流星花園》的動畫版,和日后臺灣人翻拍的偽劣產品絕對不是同一個檔次的,動畫版好得太多,不過最好的還是漫畫原作。
后來有了REALPLAY格式的電腦光盤,壓縮率大大提升,一張盤可以刻好多,但是畫質差了很多,記得就是那個時候迷上了《蠟筆小新》和《櫻桃小丸子》,色色的小男孩和蠢蠢的小姑娘。后來的REALPLAY做得越來越好,還有了DIV格式的光盤,少許都收了一點。再到后來,壓縮率200分鐘以上的DVD出現了。感動!說到現在的動畫DVD和VCD,也不盡是D版,正規引進的也不少。但是,如果比速度的話,肯定是D版快(廢話?。瑤缀蹩梢宰龅脚c日本播放的速度同步。這可能是網絡時代優越性的體現之一吧。現在正在追的動畫DVD劇集有:《海賊王》,《網球王子》,《火影忍者》,《銀英傳》和《魯莽的天使》。
完美!劇場版的征服
最早看的劇場版(即動畫電影)應該是《柯南》系列中的《世紀末的魔術師》,大大地吃了一驚,沒想到劇場版和TV版的差異如此之大,根本不能想象一部動畫片竟然有如此流暢的鏡頭語言,而且仔細看來許多鏡頭肯定在攝制前進行過現實模擬,于是不禁對日本動畫人的敬業精神產生了崇敬。看完了這部影片,一口氣又把當時市面上的另兩部劇場版也給看了,才知道劇場版真的是要當電影來看的,另一方面對當時國產動畫更生出一層失望。
真正帶來感動的要算是宮崎駿,首次接觸宮大師看的是《風之谷》,那個場景,那個情節,那個飛行的效果,那個主題,無一不是經典,看完后才知道那竟然是和《哪咤鬧?!吠粋€時期的作品,驚得下巴差點落下。從那以后成了宮大師的忠實擁護者,感覺中宮大師最好的作品應該是《龍貓》或《幽靈公主》(早先都寫過評論)。
大友克洋和押井守是另兩個我大力推崇的動畫編導,他們兩個都是機械題材的高手,尤其是大友克洋,我最崇拜的動畫導演應該就是他。《亞基拉》這部科幻加世紀末題材的動畫作品盡管已過了20年,但是現在看來還是那么前衛,思想深度絲毫不遜色于《銀翼殺手》,文明和人類發展的關系被詮釋得如此冰冷,這在以前沒幾個人想得出做得到,他的早期作品實驗得不象是日本動畫。押井守的《人狼》是它的最高峰,那個狼外婆的故事振聾發憒,人和社會的關系在片中顯得那樣詭異冷淡,究竟誰是狼,誰是人,是人獵狼還是狼獵人這樣的問題在片子結束后深深的困擾著觀眾。
其余的還有太多太多,實在沒辦法講。
漫畫回潮和網絡盛世
現在,市面上的日本漫畫越來越多,32開濃縮版本的。我收了不少,因為合算。在一些舊作中,能夠緬懷過去的與動漫相伴的歲月。就在幾個月上下班的輕軌上,我看完了《孔雀王》、《烙印戰士》(劍風傳奇)、《海賊王》、《最游記》、《龍珠》、《魁!男塾》、《通靈王》、《花之慶次》……的全本。據說日本人上下班擠車的時候就有看漫畫的習慣,但是我總覺得不習慣,在輕軌上總會感受到疑惑眼光——怎么穿得那么一本正經,提個LV的包(假的),拿本幼稚的漫畫書在看?
雖然電視臺和電臺都有了動漫的專欄節目,雖然有那么多動漫專題雜志,雖然COSPLAY活動在兩、三年間成為了年輕人的時尚,但是真正能夠感受到動漫狂熱的地方,還是在網上。在線觀看各種漫畫和下載動畫劇集的網頁瀏覽爆增,令服務器無法承受。許多有責任感的網友們上傳整部整部的漫畫,一個主題上傳可能就要幾百次、上千次,這份毅力實在可貴;還有的網友擔當翻譯,將原版的動畫片漢化字幕后上傳網上,看過《犬夜叉》的朋友們一定對此有所感想吧。所有這一切勞動,都不計報酬,純粹是為了愛好?;貓笏麄冃燎诘模荁BS里壓倒一切的人氣。
這,就是一個迄今仍不放棄,也不曾想放棄日本動漫的人,追憶的歷史。可能在若干年后,有人看到這一段文字,會對今時的動漫狀況發出一聲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