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自己
韓 也
若現實中突然出現和自己幾乎一模一樣的人,不管形貌舉止穿著還是打扮眉眼神情,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嗔他也嗔,你怒他也怒,揮之不去如影隨形,對你的生活橫加干涉指手劃腳,不停地找你惹你打擊你刺激你,接二連三戳穿你,讓你在人前下不了臺,你心里什么感受?會有什么反應?我是肯定要發瘋的。
不像文藝片《情書》,在日本導演巖井俊二這部受盡好評的青春電影里,中山美穗同時扮演了博子和女藤井樹。兩位善良女孩擁有相似面貌,一個代表少年時期的幻想,一個代表成人后的真實,一前一后出現于一個男子的愛情世界,把他短暫卻唯美的人生填充得詩意盎然,兩女主角卻始終沒有正面接觸。也不像《維洛尼卡之雙重生活》,它里面有一個法國的維洛尼卡,還有一個波蘭的維洛尼卡,雖然一樣熱愛歌唱一樣患著心臟病也一樣感到生命孤獨并且下意識地尋求對方的存在,但她們從頭到尾也只形成過一次倏忽的交叉。拍攝過《烈火情人》、《孩子們,再見》的法國新浪潮又一干將路易斯·馬勒,1968年曾經執導過一部小片子《威廉姆·威爾森》,片中兩個肖似的威廉姆·威爾森之間的相遇與碰撞才叫驚心動魄咄咄逼人,充分讓我領會到與人分享形體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哪怕它只是一個軀殼而已。
如果你和本人一樣,僅僅作為一個愛德加·愛倫·坡散文小說愛好者,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相似之處,我會非常樂意和你談談這張怪有意思的短片集,法文名Histoires Extraordinaires,意大利文名Tre Passi nel Delirio,英文名Spritits of the Dead,中文則譯作《面忍對死亡》。“三位世界級的電影大師”把坡的黑暗精神搬到了銀幕上,陰沉沉的旁白和自述,灰壓壓的場面與氣氛,加上情節離奇詭異神秘莫測,不時穿插進來的恐怖聲效,確實能助你消磨長夜,根根汗毛悄然倒豎,小過一把哥特癮。
《威廉姆·威爾森》講了威廉姆·威爾森這么個人,幼時就是個生性殘忍冷血無情的孩子王,以駕馭、折磨學堂里的同齡人為樂。某日和幾個跟班一起正在虐待小伙伴尋開心,突然走進一個新同學出手制止,威爾森不能忍受那人的輕視,問其姓甚名誰,得到回答竟是:威廉姆·威爾森。
之后,此威廉姆·威爾森就開始被彼威廉姆·威爾森尾追不舍,無論此威爾森有何膽大妄為之舉,總是會被彼威爾森一一阻攔或化解,日復一日幾次三番,以致其在群體中權勢盡失。為了擺脫這種尷尬境地,此威爾森甚至實施了一條半夜里撲到對方床上去把他掐死的下策,然而很不幸,讓老師給發現了。
此威爾森不得已憤然離開,心想拜拜了兄弟惡夢到此為止。
他長大后,由性格小生的阿蘭·德龍扮演,進了醫學院學習,暴戾乖張本性紋絲不改,一天上完解剖課后突發奇想,領著眾人去劫持了一少女準備將她活剝,誰知道關鍵時刻又冒出來與他裝束容貌如出一轍的成年男子,名喚威廉姆·威爾森,接下去,不用說好事又泡湯了。看到這里我開始懷疑坡想暗示的是否雙重人格?通常來講,人格是一個人所表現的穩定的精神面貌,具有傾向性,雙重或多重人格的人雖然同一個體包含兩種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時間其中之一占據主導。每種人格都單一完整,有自己的記憶、行為、偏好等等,可以與前人格完全對立。誠然,威爾森生來邪惡,但若在那邪惡之下藏著一份惻隱又何嘗不可?所以另一個威爾森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的裂分。
影片結尾用來詮釋坡式死亡哲學:當彼威爾森又一次揭穿了此威爾森在與一位女士賭牌出老千,后者怒極,遂以決斗的方式一了百了,并且最終如愿將其戮于刃下,只不過不久以后他自己也主動跳樓身亡。奇妙的是兩人死狀一般無異,均為腹部插著一把利劍。
代表正義的那個好心腸威爾森臨死之際曾說過一句話:你不應該殺死我的,因為這樣你也活不下去。
人這么奇怪的動物,自古以來就有兔死狐悲傷其類之說,想做到徹徹底底的惡似乎無從著手,欲出無門的時候善卻往往能拿來作為通道,真的想要泯滅人性喪盡天良的話,報應也隨之不遠了。所謂愛必有原因恨必有理由,我更不相信這世上存有不赦之罪,人永遠逃不出的,只是自己的責備。
差點忘了,得說明一下,三位大師為路易斯·馬勒、羅杰·瓦蒂姆以及費德里克·費里尼。另兩個故事叫《米特茲格泰》、《不要和魔鬼下賭注》,也蠻有看頭。
就是愛童話
呂玫
據說,小時候吃慣了一種味道的飯菜之后長大以后就把這種味道當成美味,即使,這種味道其實是平庸的。
我想,看書娛樂也是一樣的。比如,小的時候看多了王子公主灰姑娘童話的人長大以后便會去喜歡夢幻一樣的言情劇。
所以,不管是好萊塢還是瓊瑤,都用才子佳人的神話得到了票房和收視率。
雖然因為工作的關系我早早就認清了文藝片膚淺的商業嘴臉,但我仍然無法舍棄這種庸俗的快樂,不管是《還珠格格》還是《新月格格》,不管是《風月俏佳人》還是《BJ的單身日記》,我都照單全收。
無聊的假期,忽然對飯菜和歐洲片都沒了胃口,于是,我翻出了被很多有品位的朋友嗤之以鼻的《風月俏佳人》。
你還記得這部讓人愉快的片子嗎?
美麗的朱麗亞?羅伯茨那時還是個一般般的女星,長腿、亂發,穿衣服沒有品位,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的普通。理察?基爾富有、英俊、溫柔,就像我們夢想的那樣完美。
他們在路邊相遇,戲劇化地產生了愛情,最后,他們幸福地擁抱在一起,就像童話里的灰姑娘和王子,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誰不知道這是編出來的,可是,誰不希望得到這樣的人生?
精致的生活、完美的搭配、單純的愛情,甚至在細節上都符合我們的白日夢:帶著大量的現鈔去羞辱那個輕慢過你的店員,然后買所有美麗的東西。
編出這樣的情節之后,那個編劇一定對著鏡子給了自己一個微笑,然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男作家在自己的小說里讓美女愛上逆境中的自己,女作家在故事中讓男人產生巨大的愛的勇氣,再不濟的寫一首愛得死去活來的歌詞掩飾自己感情的蒼白。
吃什么補什么,缺什么寫什么,食物和藝術,道理差不多。
張曼玉的棉花堆
小白
我有個同學,因為在班上最胖,眼睛最小,人反應最慢,所以一直被我們欺負,給他起若干外號,課余經常逗他,想到什么暗藏機鋒的言語就往他身上招呼。
若干年后,同學從一個區政府機關最底層的小公務員,爬升到了機關里主管一方事務的副處級干部。再見到他時,模樣沒怎么變,因為還是胖,面部顯得慈祥,怎么看都像是在笑,小眼睛更加精光四射,瞇縫起來的時候,像是什么光都看不見了,說話依然慢吞吞,說錯話的機率就小得多。看著老同學,不禁暗自贊嘆,換個時間環境,壞事終于變成了好事。當然,多年的崗位磨煉,讓他的氣質和內功得到了明顯提升。
張曼玉來上海為某品牌做推廣活動,接受記者提問時,也許是近來老是刻意回避記者,也許是娛樂圈事情太多,許多娛記要求張曼玉回答關于梁朝偉、劉嘉玲、梅艷芳的問題,主辦方當然不樂意,一有記者往娛樂方向走,就出來打斷,硬生生要引向關于品牌的問題,于是,場面搞得越來越不愉快,眼看著戰火要升級。
張曼玉始終面帶微笑,甚至主動問在場娛記,你們好像不要聽我說話,今天大家如果不愉快,我上飛機心情也不會好。后來,張曼玉當場給記者上起了文明禮貌課,而對于一些敏感問題她都一筆帶過,比如對梅艷芳的病你有什么看法,張曼玉答,我要親口對她說,不能告訴你們。聽得在場娛記有力使不出。
娛樂圈呆多了,各色人等面對提問的態度方式就見出了高下,像是武俠小說里的功夫,越高越玄妙。
張曼玉如同少林高僧,你一拳打上去,仿佛打在了棉花堆里,她臉上還露出慈悲的微笑,一番見解緩緩道來,化解了許多紛爭、執著和無明,面對這樣一個“有道人士”和太極真功,你還有什么話好說。
張紀中,拍了那么多武俠劇,功夫雖然精進很多,但始終喜歡來者不拒見招拆招,忙得團團轉,頂多就是個裘千尺、裘千仞的水準。
張鐵林的功夫,大約相當于段譽的水準,一聽到你提周璇的名字,撒腿就跑,“凌波微步”還不夠老道,經常被追得一副狼狽相。
某衛視主持人就更像郭靖了,不但見招拆招,還用力生猛,打來打去就那么幾下子,礙于威力甚大,旁人一時奈她不得。一些網絡傳聞明明可以讓有關方面出面澄清的,偏要自己出頭,弄得人家逼進中宮,把她的紅色寶馬車牌號抄下來了,她還要死扛著說,我的寶馬是白色的,以前那輛紅色的送朋友了。空有一身“蠻力”,對付無處不在的暗槍冷箭,真是個“傻郭靖”,有功夫,多學學太極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