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中國唱片界、文藝界頗具影響的,沉寂了8年的“中國金唱片獎”再次浮出,并以全新姿態力圖打造成世界華人華語音樂的權威獎項。其頒獎典禮將于11月17日在京舉行。終于揭開神秘面紗的“中國金唱片獎”,雖然已經沉寂多年,但重出江湖的聲勢不凡,頗有王者之氣。日前,中國唱片總公司總經理趙大新先生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
不僅志在打造內地唱片界、音樂界最具權威的獎項,還欲成為一統世界華人華語樂壇的權威大獎。趙大新總經理向記者介紹了本屆“中國金唱片獎”的如下特點。
一、強大支持背景的“中國金唱片獎”
“中國金唱片獎”是國內唱片(音像)界、音樂界經批準冠以“中國”名稱的權威性行業大獎,主要獎勵國內唱片界、文藝界在音樂、曲藝、戲曲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優秀藝術家、音樂人及其作品。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評選活動經中共中央宣傳部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和文化產業司、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社會管理司、新聞出版總署音像電子和網絡出版管理司聯合出任指導機構,表明了黨和政府對我國民族唱片(音像)業和民族原創音樂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二、最權威行業機構和最強勢媒體聯手打造黃金品牌
本屆“中國金唱片獎”發揮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由中國最權威行業機構和最強勢媒體聯手,共同舉辦本次評選活動。這與其他娛樂獎項相比,無疑是首創。
本次評選活動主辦機構有國家行業協會中國音像業協會、中國最大唱片企業中國唱片總公司,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三大中央級媒體,標志著“中國金唱片獎”的發展進入嶄新階段。中國版權協會、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音像委員會、中國廣播影視報刊協會參與協辦,以及眾多國內報紙、雜志、電臺、電視臺、網站等傳媒成為協作媒介,無疑將大大提升“中國金唱片獎”的品牌效應。
三、與時俱進的中國金唱片獎
“中國金唱片獎”創設于1989年,迄今已舉辦了三屆,有百余名海內外知名藝術家和歌手獲得了該獎項,在海內外唱片界、文藝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作為承先啟后、與時俱進的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評選活動,將為塑造和提升“中國金唱片獎”品牌、全力打造華人華語唱片權威獎項而努力。本屆評選工作在獎項設置、作品推選、評選程序等環節都有所創新。
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評獎范圍為1995年至2003年(截止8月底)期間內地出版的文藝類錄音制品,共設置10大類36個獎項。為了體現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本次評選涵蓋內地引進出版的港臺地區唱片,這是國內同類獎項中首次經政府管理部門正式批準,把內地引進出版的港臺地區唱片納入評獎范圍,為把“中國金唱片獎”打造成世界華人華語唱
片和音樂領域的權威獎項奠定了基礎。
過去“中國金唱片獎”主要獎給中國內地的藝術家,港臺歌手中僅在第二屆給臺灣歌手童安格、第三屆給香港歌手葉倩文頒過特別獎。而這次第四屆評選,創下內地娛樂獎項首次經政府批準正式頒獎給港臺藝人的紀錄,專門設立了“引進版類”獎項,用來獎勵1995年至2003年內地引進出版的港臺優秀唱片作品和藝人,以體現中國民族強大凝聚力,強化母語音樂在世界華人中的情感紐帶作用。據悉,一批港臺優秀的藝人將角逐港臺音樂專輯獎、港臺音樂男藝人獎、港臺音樂女藝人獎、港臺音樂流行組合獎,他們還將和內地歌手、旅居國外的華人藝人一起角逐世紀桂冠大獎、終身成就獎、評委會大獎等重量級獎項。據接近組委會的人士透露,來自港臺、世界五大唱片公司、內地唱片企業和傳媒的推選委員會成員,已經向評委會推薦角逐上述獎項的港臺藝人有:羅大佑、梅艷芳、劉德華、譚詠麟、張學友、郭富城、黎明、王菲、李宗盛、齊秦、張信哲、周華健、陶喆、張惠妹、蔡依林、劉若英、林俊杰、蕭亞軒、周杰倫、王力宏、孫燕姿、阿杜、李玟、謝霆鋒、F4、S.H.E等,基本上囊括了港臺樂壇的重量級藝人和當紅歌手。
為了營造世界華人華語音樂大獎概念,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不僅經政府批準把內地引進出版的港臺音樂唱片納入正式評獎范圍,而且邀請滾石、華納、環球、百代、BMG、寶麗金等港臺唱片公司,以及內地的音像發行公司、主流傳媒向評委會推薦優秀作品和藝人,并且在內地同類獎項中率先聘請港臺音樂人做評委,此次受邀出任評委的有臺灣、香港的著名音樂人林秋離、向雪懷、以及第二屆中國金唱片獎獲獎者、臺灣著名歌手童安格。另據悉,旅居國外和在國外為祖國贏得榮譽的國際著名華人藝術家,如馬友、譚盾、李云迪、迪里拜爾、朗朗等,也將參加有關獎項的爭奪。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的上述舉措,意味著一個由中國內地主導的世界華人華語樂壇權威大獎已呼之欲出。
四、“陽光作業”的“中國金唱片獎”
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在評選上采取“陽光作業”的方式,以提高“中國金唱片獎”評選的透明度,達到“公開、公平、公正”的目的。一是改過去申報的做法為推選,廣泛邀請各唱片出版企業、音樂制作公司、音像發行企業、相關協會、主流傳媒,以及著名藝術家、音樂人、樂評人等推選作品;二是由全國各地包括港臺的藝術家、專家、學者、音樂人、經紀人和媒介資深人士組成的評獎委員會獨立開展評審工作;三是對每個評選環節進行監督,避免暗箱操作;四是推選、提名、獲獎的名單和評獎委員會的成員名單都對外公布;五是專家評審與公開投票相結合。
五、備受矚目的“中國金唱片獎”
“中國金唱片獎”的含金量得到海內外藝術家、歌唱家、音樂人等的廣泛公認和推崇。不少藝術家都把曾經獲得中國金唱片獎視為自己藝術生涯的最高榮譽。“中國金唱片獎”舉辦三屆以來,獲獎者不僅有郭蘭英、王昆、吳雁澤、李雙江、蔣大為、閻維文、才旦卓瑪、李谷一、胡松華、馬玉濤、郭頌、郁鈞劍、彭麗媛、朱明瑛、殷秀梅等著名歌唱家,也有梅蘭芳、周信芳、張君秋、袁世海、關肅霜、李維康、新鳳霞、常香玉、嚴鳳英、紅線女、牛得草、馬三立、侯寶林、馬季、姜昆等著名戲曲、曲藝表演家,還有盛中國、劉德海、俞麗拿、陸春齡、閔惠芬、殷承宗、鮑惠蕎、嚴良堃、李德倫、彭修文、聶中明等著名演奏家、指揮家,以及王洛賓、賀綠汀、喬羽、谷建芬、時樂濛、呂驥、施光南、王立平、曉光、石祥、何占豪、徐沛東、蘇越等著名詞曲作家。一批中青年著名歌手如胡月、張也、李春波、于文華、尹相杰、林萍和港臺歌手葉倩文、童安格等也曾獲此殊榮。它還得到了國際著名藝術家的青睞,如世界著名情歌王子胡里奧·伊格萊希亞斯就曾經親自駕著專機來北京領取第三屆中國金唱片獎。
繼往開來的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更受海內外唱片界、音樂界矚目。眾多藝術家和知名音樂人對這次評選工作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受組委會邀請,自大內地、香港、臺灣的上百位藝術家和音樂人積極參與候選作品和藝人的推選和評審工作。60多位業界名流和著名藝術家、知名歌手熱情接受“中國金唱片獎”電視專題攝制組的訪談,暢談當時的獲獎心情和對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的祝賀,并紛紛題寫賀辭,表達他們對“中國金唱片獎”的期望。
六、與國際接軌的“中國金唱片獎”
“金唱片獎”是國際上通行的對銷售量大的唱片演奏、演唱者的獎勵,通常由唱片業界頒發。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比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荷蘭、澳大利亞、愛爾蘭、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地區等都設有“金唱片獎”。 “金唱片獎”一般都是本地最高規格、最權威的專業獎項,獲獎者往往視為自己所獲得的最高榮譽。她是唱片工業和音樂界共同努力的成果的展現。
“中國金唱片獎”是國內唱片(音像)界創設獎項最早、時間最長的獎項,也是我國唱片業與國際接軌的產物。1989年“中國金唱片獎”舉行了首屆頒獎活動,隨后又在1992年和1995年分別舉辦了第二、三屆。隨后由于盜版沖擊導致行業整體不景氣,“中國金唱片獎”沉寂多年。此次“中國金唱片獎”的復出,也預示著我國唱片(音像)業即將迎來發展的春天,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公民道德建設當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七、走向世界的“中國金唱片獎”
入世后的中國民族唱片(音像)業,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為了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本屆中國金唱片獎評選活動在國際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代表全球1400多家唱片企業的國際唱片業協會對本次評選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不僅協助邀請海外嘉賓和演員,而且在兩岸三地的同行溝通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國際唱片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下,為了促進中外同行的交流合作,組委會將在頒獎典禮的同時,舉辦2003’中國唱片(音像)業發展戰略國際高峰論壇。屆時國內知名唱片(音像)企業、世界知名唱片公司、海內外音像銷售企業、有關專家學者、政府管理部門代表等,匯聚一堂就入世后中國唱片(音像)業發展戰略等論題進行研討。亞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行業協會負責人、知名唱片企業總裁與會的國際唱片業協會亞太區理事會也將同時在京召開。
八、攜手知名企業,共同促進民族原創音樂繁榮
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在確保公正、權威的同時,積極與各大知名企業合作,開拓市場運作新模式。本屆評選活動得到了許多知名企業的大力支持。知名汽車制造企業“上海大眾”為了推進民族原創音樂的發展,將和組委會聯合頒發“帕薩特音樂成就獎”和“POLO新人獎”等特別獎項,并為組委會提供工作用車和頒獎典禮期間的接待用車。著名保險企業中國平安保險作為本屆評選活動的指定保險服務機構,將為頒獎典禮期間300位與會明星、頒獎嘉賓和工作人員贈送人身意外險。
據趙大新總經理介紹,目前,“中國金唱片獎”評獎活動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國內各大音像公司、制作公司、發行公司、媒體正在踴躍推薦優秀作品和歌手參選各個獎項。10月初,全體評委們集中在北京對全部推選作品進行了逐一評審。2003年11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規模盛大的頒獎典禮將把本次活動推向高潮。此次頒獎盛典將展現華語唱片近8年的成果。頒獎典禮將為廣大文藝愛好者提供一次藝術盛會。
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展現的不只是明星云集、星光燦爛的盛景,在頒獎典禮的同時,還將舉辦2003’中國唱片(音像)業發展戰略國際高峰論壇。就入世后中國唱片(音像)業發展戰略、中外唱片(音像)業競合策略、市場營銷策略、知識產權保護和維權打非等論題進行研討。為了促進中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國際唱片業協會亞太區理事會也將同時在京召開,屆時亞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行業協會負責人、知名唱片企業總裁將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