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亮——《蛋白質女孩》
上海貝加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制作
上海音像公司出版發行
王 磊
有才華的創作歌手總是不該被埋沒,盡管他們的出現,在一開始總是顯得有點悄無聲息,太多人都意識不到他們的價值——當年的許巍如是,去年的陳冠蒲如是,現在突然冒出來的新人雷亮也如是。“國慶節”前收到上海音像寄來的雷亮這張叫做《蛋白質女孩》的專輯,我一開始還誤以為這是那本同名暢銷小說的電視原聲唱片。翻開歌頁一看,才知道是一位上海的創作新人,跟那本小說并不搭界。
專輯的前兩首歌“無言”和“思念·離別”聽下來,Indie-Pop和Post Rock的氛圍,以及低沉中突現高亢的聲音,很像《在別處》時的許巍。聽到第三首“蛋白質女孩”,給人的感觸很多。歌曲表現的是都市男孩對愛情的無力感,面對愛情,男孩想要天長地久,而女孩卻認為愛情像蛋白質一樣,過了保質期就會壞死,勉強的微笑、暫時的感動,就像凍僵的火,愛情的傷痕,總是那么樣讓人無奈。專輯中一首雷亮唱給九年前不幸因車禍去世的父親的“歸去”,有著一股動人心魄的力量,充滿真情的歌詞來得感人至深。而作為一位創作歌手,雷亮的著眼點不僅宥限于愛情層面,像“過路人”、“就在今夜”、“黃昏的心”、“燒”這樣的作品,已經在思考諸如人生、宿命、輪回這樣的哲學主題。
這張專輯的幕后制作班底同樣是一群上海樂壇的新人,他們的才華和實力,也和雷亮一樣,在這張專輯中得到了體現。比如“無言”最后部分十九軌的和聲,甚至是內地原創樂壇從未有過的嘗試。一口氣聽了幾遍這張專輯,最大的感觸是,像雷亮這樣有才華、有特點的創作歌手,他的聲音不要被盜版泛濫、浮躁成風的惡劣歌壇現狀吞噬,他應該有屬于他的一片美麗天空。
莫文蔚——《X》
Sony Music/新索音樂提供版權
上海聲像出版社出版發行
薛荔
莫文蔚喜歡玩字母游戲,上次是《i》這次是《X》。據說這次的“X”是EXTREME(極致)的意思,且讓我們來感受一下。
“愛死你”,只有莫文蔚才敢用的詞匯,狂飆狠勁,又是重金屬又是HIP-HOP的,由臺灣樂壇新貴柯公子柯有倫操刀,充滿了穿透力、爆發力和速度感,是一個重量級的開頭;
“看透”,謝霆鋒曲林夕詞,其實旋律沒什么花頭而且不好唱,最出挑是開頭一段鋼琴中間一段小提琴。很象莫文蔚以前的歌,獨立女子的心事,顧影自憐的落寞;
“You Are So Beautiful”,陶喆把它編得象英文老歌,還是他拿手的RB,卻做得那么細致,莫文蔚應該玩得很舒服吧;
“忽然東風”,是玩文字,歌詞一會兒古代一會兒當下,旋律也跟著跳來跳去;
“如果還有以后”,狂風驟雨般的弦樂,馬蹄聲聲疾的鼓點,加上電子音效,給《極地營救》做主題曲是糟蹋了,還不如給網絡游戲;
“我明白他”,一個女人暗戀一個男人,還講得很直白,讓這個女人唱,卻唱得讓你感動;
“清醒”,Bossa Nova,正宗的;
“雙面”,拍手竟也可以用來編曲,而且還有點象NEW AGE;
……
怎樣,這樣一種專輯不豐富,那怎樣的專輯才算豐富?!我都顧不上喜歡不喜歡了,先把它囫圇吞棗地接受下來吧。
沈丹——《穿越》
北京鼎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制作
珠影白天鵝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
塵心
一張并不起眼的唱片,我從第1首歌起就被它吸引,一氣聽光了整張專輯。
這首歌叫“穿越”,不是專輯的主打歌,但是中國電視拳王大獎賽的主題曲。說不上來是什么吸引了我,我只覺得精神為之一振,這種激越是真的激越,這種興奮是真的興奮,與這首歌相比,其他一些賽事的主題歌就只是空有其表而已,不管他們的旋律有多么順耳、編曲有多么花哨。我能夠想象,在賽場上,只要這首“穿越”一經響起,是很少會有人坐得住的。
由此去關注了一下沈丹這個人:沈丹,從小學習大提琴,畢業于武漢音樂學院,1994年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北京。在經歷了最初的艱難困苦之后,沈丹的才華得到了認可。他為多位知名歌手寫歌,也擔任了許多晚會的音樂制作,是京城小有名氣的音樂人。現在,他又出了個人首張專輯。
接下來的歌曲與這首“穿越”相比傳遞了很不一樣的信息:大多是慢歌,旋律簡單上口,歌詞也和一般的流行歌曲差不多,一句話,毫不出挑。但是,它又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力量,讓你忍不住要聽下去。我想,吸引我的是一種華語流行歌里很不多見的男性氣息,它很穩定,又很張揚,它穿越于那些旋律之上,令其它東西黯然失色。這令我想起了阿杜的流行,他使歌聲本身成為一種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同時帶動了一種華語歌壇久違了的一種潮流。
音樂人沈丹,最終以這張方式,浮出水面。
蔡淳佳——《蔡淳佳JOI》
Sony Music/新索音樂提供版權
上海聲像出版社出版發行
薛荔
首先在耳邊響起的是“愛如潮水”,張信哲的名曲,一樣的旋律,不一樣的味道。這個女孩唱得那樣溫暖和溫厚,與那首激越清亮的愛情歌曲判若兩首,而且,我得承認我更喜歡眼前的這個女孩唱的版本,這個來自新加坡的女孩——蔡淳佳。
她的聲音魅力是沒話可講的,溫和,有一點點令人感覺不到的沙啞,聲音有一種很多歌手都沒有的延展度,仿佛唱美聲的人講究的通,她的聲音給你的感覺就是:很通。這樣的聲音唱什么歌都是溫暖的,適合在寒冷的夜里扭大音響讓她包圍你。管她唱些什么呢。
她在這張專輯里唱了一些流行的、民謠的、弦樂的,這樣那樣的歌,除了這首“愛如潮水”,我統統都記不住,只記住了這把嗓子。當然歌都是好歌,也適合她唱。與游鴻明的合唱很動聽,男女對唱能帶紅她在KTV的聲勢;有一首“頭發”來自她在民歌餐廳的朋友,歌寫得精巧,巧思妙樂;以弦樂為主體的“愛從哪里來”,好難唱,她也啃下了。然而,就像她的制作人許環良說的:總是少了一種味道,我不知道是歌的原因還是她唱的原因。
蔡淳佳,多么好的聲音,但愿今后能常常聽到她。
邰正霄——《兩邊》
心弦音樂實驗室制作
飛蝶廣告事業有限公司授權
滾石(中國)事業代理
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出版
上海滾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行
王 磊
兩年多沒出唱片的邰正霄,似乎已經是一個屬于記憶中的名字了,如果不是他還偶爾在內地的一些商演中露面,簡直就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經“蒸發”了。就在RB橫行、老歌手們被普遍認為該“洗洗睡了”的時候,邰正霄“不合時宜”地加盟了被“世界五大”圍攻得喘不過氣來的最大的華人唱片公司滾石,推出了這張從概念到樂風都和潮流“不跟趟兒”的新專輯《兩邊》。
再次回來,邰正霄輕快地唱著“你為什么都沒有變”和“你就在我的歌里面”,提醒當年喜愛他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一千零一夜”、“千紙鶴”的老歌迷,他仍是當年那個情歌圣手,一如他沒有寫上風霜痕跡的臉龐。可是,在輕快的唱腔背后,是不是也隱藏著重重心事與擔憂?邰正霄調侃似地唱著“柴可夫斯基懂不懂RB”(“愛情不滅定律”),用以一邊告訴自己的歌迷他還唱著簡單抒情曲,一邊寬慰自己不怕他的音樂與時代潮流已經有點脫節。
我甚至想,如果這張專輯能在兩三年前推出的話,它一定能大熱大賣,可是到了不再流行質樸簡單音樂的現在,你的音樂如果不弄上點兒RB、Hip-Hop、電子舞曲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兒,就很難在市場上取得什么佳績,這似乎已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定論——荒謬,卻實用。可是,如果在浮躁的生活中,你失真的心需要還原樸素的寧靜,那么邰正霄這些用木吉他、手風琴、鋼琴、口琴傳統樂器和單純音色做出來的音樂,比如“不要說不要”、“兩邊”、“聽雨”、“煙蒂”,都能讓你在復雜和聒噪中,尋回一絲可貴的單純——愛來了,愛走了,都是過程,都該微笑。
扭曲的機器——《重返地下》
嚎叫唱片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北影錄音錄像公司出版
北京京文唱片有限公司發行
王 磊
北京著名的“重說”樂隊“扭曲的機器”與“夜叉”、“痛苦的信仰”同為中國新金屬陣營的代表樂隊,這是他們的第二張專輯。美國的“憤怒的機器”樂隊對于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中國年輕搖滾樂迷的影響,僅次于“金屬”和“涅槃”這兩支樂隊,是他們的一代精神圖騰。而“扭曲的機器”就是在“憤怒的機器”的影響之下,由幾個來自北京和平里的搖滾青年組成的。在2001年推出首張專輯之后,原主唱王曉鷗離隊,新任主唱由梁良出任,他的金屬聲線也使得“扭曲的機器”向新金屬全面回歸。
在《重返地下》這張專輯中,“扭曲的機器”在強烈的金屬樂中,加入了Hip-Hop的律動,簡單粗暴的唱腔顯得更有力量,其氣勢也更來得摧枯拉朽。開始曲“新世紀”喊出的是“扭曲的機器”所代表的一代新人,渴望主宰更多話語權的聲音;“我們來自地下”是一曲獻給所有艱苦奮斗的地下樂隊的勵志之作,情來得真,力來得剛;針砭時弊的“TV秀”是對于無聊電視節目和電視文化的批判,“你說要改變就改變/說不看就沒的看/我不要這樣的表演/因為我看見了這玻璃背后的那副嘴臉”,敢說敢為的熱血青年,他們的觀點表達得如此直接而痛快淋漓!與上一張專輯相比,“扭曲的機器”在演奏技巧上有了相當的進步,狂躁的吉他、強悍的貝斯和猛烈的鼓擊,都體現出他們的成熟。而金屬樂與Hip-Hop的有機融合,也使得他們的風格特色得以進一步強化。
竇唯——《暮良文王》
上海音像公司出版發行
喑 啞
在“非典”之前推出《一舉+兩得》之后,一直出片緩慢的竇唯,似乎突然加快了他發專輯的步伐,在“國慶節”前夕,推出了這張名字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的最新專輯《暮良文王》。查閱資料才知道,“文王”分別指代兩位演奏技巧高超的樂手文斌和王曉芳,通曉各種民樂器的后者是“眼鏡蛇”樂隊的主唱兼鼓手,前者則不大清楚其來頭,但英雄不問出處,他在這張樂集中展現的鍵盤演奏技巧已足夠令人驚艷。而“暮良”則是竇唯的母親曾為他起的名字,原來,《暮良文王》就是錄制這張唱片的三位樂手的代稱。
或許是出于尊重文王兩位樂手的考慮,竇唯淡化了他在這張唱片中的署名位置,但盡管如此,他在這張專輯中電鋼琴、揚琴、豎笛、鑼、鼓等樂器以及環境音效與模擬音色的運用,都讓人沉浸在他營造的空靈幻境中。告別了“黑豹”、“做夢”的搖滾時代,竇唯愈發沉浸在自己對于中國古典文化的研究與追尋中。在《山河水》中竇唯已經開始大量摒棄文字,代之以音樂表達情感;《一舉+兩得》已經表現出了相當程度的慕古情懷;而到了這張《暮良文王》專輯,竇唯已經在對于中國傳統民樂的演繹以及民樂與現代音樂的融合上,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昊天鼓”、“水亭紅樓”、“風水行”、“遠中天”等等這些作品,都有著獨特的創意和巧妙的演奏技巧。竇唯的作品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敘事、抒情和景象描繪,中國古典文化和新舊環境音樂,已成為他的興趣所在,并將走得更遠。
斯琴格日樂——《尋找》
正大國際音樂制作中心/香港大國文化集團制作
國際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出版
星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行
塵心
臧天朔的樂隊,如果沒有斯琴格日樂的聲音在副歌部分畫龍點睛,那是多么乏味啊!因此我養成了一種習慣,但凡有臧天朔出現的地方,我都會下意識地尋找斯琴格日樂的歌聲,找不到就有些悵然若失。
但是斯琴格日樂挑單了出來唱,我是有些聽不下去的:總覺得她的聲音鋼性太強,那種帶有民族唱法的高音糅和了搖滾唱法,說她草原氣息也好,女性意識也罷,總有些尖利得讓人受不了。
2001年斯琴格日樂以首張專輯《新世紀》橫空出世,她獨特的嗓音獨特的背景獨特的才華驚艷了原創音樂界。但斯琴并不是很張揚的人,也沒有用商業的手段來經營自己的音樂事業。專輯的熱潮過去后,她很是沉寂了一陣,直到2003年8月推出第2張專輯《尋找》。
《尋找》的制作班底中多了一些人:臺灣的伍佰、香港的太極樂隊、從好萊塢回國的Even Tang,以及來自馬來西亞的音樂制作人。《尋找》中格日樂自己也帶領樂隊做了三首歌,可以說,這張專輯的底色是格日樂的,但是也有很多變化。
變化最多的是格日樂的聲音表情,當聽到第2首“幻想”時,我簡直不敢相信,她也有這樣宛轉的聲音。如果不是唱搖滾,格日樂的唱功,也足以在歌壇立上一席之地。這首歌有兩個版本,一個是NEW AGE版,一個是UNPLUG版,兩個版本我都喜歡。
專輯中的2首蒙族民歌我也很喜歡,“藍瓦頂的寺廟”是伍佰編得好,織體綿密結實的鼓點,有一種喜慶感,還透著點幽默;“暖吉婭”,歌本身就很好聽。
其實私底下我也挺喜歡斯琴格日樂,喜歡她清清爽爽的外表和強烈的爆發力之間的反差,所以將格日樂打扮成一個搖滾女將絕對是個失策。封面上她的表情那樣僵硬。我總覺得她沒有放開,她還有別的東西沒有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