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一個神秘的國度,幾十年來一直處于戰爭環境之中,盡管中越兩國是近鄰,由于諸多原因的影響,使兩國人民很難走到一起。
近年來,隨著兩國關系的不斷改善,兩國旅游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友誼關和北侖河大橋向兩國邊民敞開了,使我有幸走進這個神秘的國家。當我站在國界上,盡情觀賞著美麗大自然的奇妙饋贈,竟情不自禁地默默自語道:“和平是多么珍貴、多么美好,只有在和平的歲月里,美才是人類追求的共同目標。”
邊境小城芒街
越南位于中南半島東部,東臨北部灣,其北部與我國廣西和云南接壤。越南國土南北狹長、呈“S”形,有長達3200多公里的海岸線,是一個風光旖旎、景色迷人的東南亞國家。
我從廣西的東興口岸出境,坐上越南的豪華大客車,駛過北侖河大橋,就到了芒街。這里已是越南的國度,人也許都是如此,未出國門時,感到異國十分神秘,心情激動萬分;真正邁出國門了,當一把“老外”,又感到非常的一般,反而找不到那種激情了。
芒街是越南廣寧省的所轄市,原來是省轄下的一個鎮、屬海寧縣,后來國家對外開放,將其劃為特別經濟區、享受特殊政策,在1998年設市。越南搞“革新、開放”雖然比我國晚了10年,但是起步較快,加上一系列優惠政策,使國家經濟發展迅速,國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我漫步在芒街的商業街上,仔細觀看一個緊挨一個的門市,都是私營業戶,主要銷售本國生產的各種糖果、食品、茶葉、日用工藝品、竹藤制品以及從中國進口的各種商品。這里最受游人喜歡的是木雕、貝、雕、牛角雕刻、郵票和香水;還有越南的土特產綠豆糕和拖鞋等。
越南香水可以同法國香水相媲美,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越南是一個受法國殖民地統制多年的國家,生產香水的工藝流程都是統治者撤退時遺留下來的,游客來到這里,香水不能不買。這里的郵票雖然比不上發達國家印制得精美,但他們以價格低廉占有市場,十分受游客喜愛。越南又是盛產橡膠的國家,生產的橡膠拖鞋以質量好、價格便宜而倍受外國游人的青睞。我和許多游人一樣,在喧鬧的芒街市場選購自己喜愛的商品,品味著在異國他鄉的感受。“海上桂林”下龍灣
越南是發展中國家,公路交通并不發達,至今全國未有一條高速公路,山路彎道多,路面又很窄。我們乘坐的大客車從芒街駛向下龍灣,180公里的路途竟用了5個多小時,一路上的顛簸,讓我們飽嘗了旅途之苦。
下龍灣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在15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里,有大小3600多座島嶼。座座美麗的小島鑲嵌于碧波浩淼之中,倒映在玲瓏剔透的秀水之上,似萬朵青蓮海上浮。
下龍灣古時名稱很多,在10世紀之前名為安邦、綠洲、綠海,后又稱玉山、玉水。相傳上天派遣神龍下凡,降臨北部灣,幫助越南人民抗擊外侵,龍口吐出顆顆玉珠打擊侵略者,龍珠落人海中化為巖石后聳立成山。還有傳說,下龍灣很久以前,有一條母龍降落在這里,擋住了洶涌的波濤,使這一帶人民安居樂業。因此,人們將這個海灣稱為“下龍灣”,隨母龍同來的還有一群龍子,所以附近的小海灣又稱為“拜子龍灣”。
下龍灣以山奇水秀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這里的果樹、沙灘、礁石、熱帶風光獨具特色,還有許多遺留下來的法式別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游人。站在這里,無不讓人產生許多遐想,它同我國桂林山水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又有“海上桂林”之美稱。越南人以此美景為自豪,將其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觀”。
第二天清晨,我們冒著毛毛細雨,分別乘坐兩艘客輪開始了下龍灣海上之旅。客輪在海上航行了大約半小時,雨就停了。但還是霧茫茫的,看不清對面諸島真面目,即使這樣也沒有減少大家的游興。我站在甲板上拍攝眼前的一幅幅美麗景色,,將異國的山水風光定格在相機的膠片里。
越南導游小姐用那并不標準的漢語,介紹下龍灣的一些風土人情,由于她發音不準,又不會寫漢字,我們聽起來也十分費解,與她的交流只能細聽多琢磨了。
客輪停靠在一個小島旁,導游小姐帶大家去游天宮洞,登上小島的半山腰,走進一個龐大的巖洞里。只見這里的鐘乳石千姿百態、形象萬千。聰明的越南人將一個個似像非像的鐘乳石,編成一個個美麗動聽的故事,講給到此旅游觀光的人們,使游人雅興大增。
離開小島登上客輪,我們繼續下龍灣的海上旅行。粼粼碧波、座座青山,船在水中游,人在畫中行。下龍灣山連水、水連山,峰巒疊翠、變化萬千,令人陶醉忘情,嘆為觀止。
有趣的是這里的漁民在海上生意十分活躍,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見到的。只見他們開著機動船,從后面或側面快速追趕上我們乘坐的客輪,并迅速將繩索縛在輪船上,使客輪拖著這艘小船在海面上并駕齊驅。此時,漁民們開始了他們的買賣交易。
“老板,這個20元要不要!”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說著漢語,手舉著一塊半尺多長的珊蝴礁向我們出售。
大家搖頭。但是他的船仍不肯離去。
“10元好不好!”他開始降價了。
大家還是不買。
小男孩急了,“5元怎么樣!”
看著那男孩焦急的樣子,我有些不忍心不買。我說:“價格真便宜,買就買了吧!”我付了錢將這塊珊瑚礁買下,還有兩位旅伴花了5元錢又分別買了兩塊拳頭大小的珊瑚礁。
這艘機動船剛離去,另一艘機動船又開了過來。向我們這艘船出售青蟹、石斑魚、蝦爬子等海產品。他們知道客輪上的游人,在下龍灣海域游覽,午餐在船上,海鮮是一定要吃的。大家看著客輪上的買主與機動船上的賣主在討價還價,交易未成,機動船離開了這里,駛向另一艘客輪。有趣的是不到半小時,這艘船又行駛回來,開始了又一番討價還價,我們也聽不懂他們說的什么,只見最后成交,這皆大歡喜也許雙方都做了讓步。
客輪上的廚師忙了起來。其實從我們一上船,他們就開始準備午餐,剛才又買了許多海鮮,只見廚師熟練地用刀將蟹子殺死,我納悶,問其原因,他們說這樣做,煮熟的蟹子不掉爪。
開飯了,客輪上的海鮮青菜樣樣俱全,吃起來的確有情趣。品嘗一下越南的白酒,雖不如我國的白酒那么醉人,但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美麗的山水讓人醉,異國的風情讓人醉!
大家邊吃邊喝、更不忘欣賞眼前秀美的山水。鬼斧神工的下龍灣,有三峽之奇峻,漓江之清秀,乘船暢游其間,無不讓人感慨萬千。只見姿態萬千的奇峰異島撲面而來,有的一峰獨立,直指藍天;有的兩山相對,一水中分;有的峰巒疊嶂,綿延十幾公里。如丁香島、烏龜島、斗雞島、香蕉島、龍島……從這些形象的樣子中即可判斷出來,丁香島像一朵含苞欲放的丁香花,斗雞島像兩只雄雞在搏斗,龍島更像一條巨龍……。
更為奇特的是,這些小島的形狀會隨著客輪的移動而不斷變化著,烏龜島遠看像一只巨大的海龜在海面上爬行,當客輪臨近烏龜島幾十米遠時,它的形態又發生了變化,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充滿神奇色彩的景象,似乎是仙人移動了大海中的山石。下龍灣這些造型各異的島礁異峰,是大自然喀斯特地貌最瑰麗的杰作。
我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湛藍碧透的天空,變幻不定的白云,水波不興的海灣,千姿百態的小島真是美極了,截取任何一個角度,都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畫。難怪聰明的越南人將這里的美景拍攝出幾百張照片,印制成精美的明信片和畫冊,在本國和世界各地銷售,不僅增加了經濟收人,而且廣泛地宣傳了下龍灣。
落日的晚霞灑向海灣,映紅了天際,客輪經過一天的航行游覽,又返回了下龍灣碼頭,為愉快的“海上之旅”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革新、開放”的河內
河內是越南人民的首都,是著名的歷史古城和旅游城市,有“百花春城”之美稱,她位于越南民族源地——紅河平原的中部,紅河與墩河的匯流處,又是越南最大的城市之一。
傍晚時分,我們乘車來到這座古城。此時天空下著綿綿細雨,我漫步在還劍湖畔,看湖水碧澄、柳樹婆娑;岸邊成雙成對的青年男女在竊竊私語、談情說愛,相依相偎在一起,河內的夜色多美好!還劍湖,傳說在湖內有數只巨龜,每只都有一米多長,大約三、四百歲,是河內的靈物。每到冬季天氣寒冷時,人們就會看到它浮出水面到陸地上曬太陽,誰也不去打擾和傷害它。游還劍湖,讓人充滿了許多夢幻與神奇。
河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革新、開放”中,迎“五洲賓客,容四海朋友。”市區每天涌入的外來流動人口多達幾十萬,使本來就不寬敞的街路變得更加擁擠。漫步在喧鬧的市區,給人的感覺是車多、人多,特別是滿街的摩托車,浩浩蕩蕩穿梭于大街小巷行人之間,總讓人有一種不安全感。
河內的街路兩旁高樓大廈不多,多得是一個緊挨一個的私營或公私合營商場、店鋪,走進這里購物,可以打折或討價還價,還可以用人民幣和美元直接付款、十分方便。相比之下這里的商品要比其它城市貴了許多,這也許是“革新、開放”城市的特點吧!
聽越南導游介紹,越南城市職工的月收入折合人民幣在300~500元之間,而農村僅有260元左右,生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其主要原因是幾十年的戰亂,國家經濟基礎還很薄弱。當然,他們現在國家經濟發展很快,加上許多新出臺的鼓勵政策,人民生活在逐年提高。晚上我們人住河內勝利酒店,這是市內比較好的星級酒店,生活娛樂設施都比較齊全。
第二天,我們游覽巴亭廣場。巴亭廣場是河內最大的廣場,可容納數10萬人。越南國慶和重大節日集會、閱兵均在此舉行。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這里莊嚴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了!
今天這里已是越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廣場的四周,有胡志明陵和主席府,越共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也多設在附近。走在這里,若不是導游提示,游人也許不會注意,在廣場鋪就的翠綠色草坪中,是由79塊水泥、鵝卵石分割組成,這是越南人民為了紀念胡志明主席走過的79年革命生涯而精心設計的。
瞻仰胡志明陵,緬懷胡志明偉大的一生,是越南人民和國際友人的共同心愿,凡是到河內的人,沒有不去那里的。我站在莊嚴肅穆的陵園前,同許許多多外國友人一樣,排成長隊,穿插在越南師生的隊伍中,共同瞻仰這位越南人民的偉大領袖——胡志明。胡志明主席逝世于1969年9月2日,享年79歲。如今30年過去了,遺體保存十分完好。他安詳地躺在越南人民為其制作的水晶棺內,這位為越南革命和建設貢獻一生的偉人,永遠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胡志明陵后面,相隔百米之遙是主席府大樓。道路兩旁種植的芒果樹和郁郁蔥蔥的果園,映襯在這座老法式建筑中。主席府曾是昔日法國占領時期“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總統府所在地。我站在這里,想象著當年一代偉人工作生活時的情景,我作為平民百姓,能走進這里參觀游覽,心里感到無尚光榮。
在主席府內,一座用越南名貴木材建起的木結構高腳屋式的建筑,就是胡志明故居。這座普通的建筑,每天來這里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它屋高兩層,上層是辦公室兼臥室,陳列著主人用過的老式電話、打字機、軍用地圖和他閱讀的馬列著作;下層是會議室,胡志明在世時,越共中央政治局的會議多在這里舉行。整個故居陳設簡樸,反映了主人清正廉潔的一生。
故居旁的池塘,養著許多金魚。據導游介紹,當年胡志明休息時常去塘邊喂魚,當金魚聽到人的擊掌聲,便會立即浮出水面尋覓食物。故居旁還建有一排平房,那里是中國醫療隊組織搶救胡志明主席的病房。
胡志明博物館,是依據越南人民的愿望而建的,體現了人民對胡志明主席的崇敬之情。越南人民將世世代代牢記他的功績,學習他的思想、道德、作風,團結奮斗,努力建設一個和平、統一、獨立、民主、富強與世界人民友好相處的新越南。步入館中,一尊碩大的胡志明主席雕像映人眼簾。簡史部分展出了2000余件資料、實物,還有記錄片和藝術品,這些展品系統地介紹了胡志明主席尋求救國救民道路,領導越南人民為獨立、自由、民富、國強和各民族之間友好事業而奮斗的革命業績。
在展區內,還有各種形象的空間組合,描繪出越南山河大地以及與胡志明名字和事業緊密相連的越南人民斗爭和勝利的每個階段。還有一些是從十九世紀末至今一些世界歷史事件的專訪展覽。通過各種資料、藝術晶和技術手段,系統地介紹了時代變遷對胡志明主席一生革命活動及越南人民革命勝利產生的影響。工業重鎮海防
在河內京華大酒店用過午餐后,我們驅車去海防市。海防市是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最大的工業城市之一。它位于紅河三角洲上,北與廣寧省交界,東臨北部灣,西距河內104公里,市區人口30萬。海防市中心,高樓大廈不多,臨街而立的幾乎都是二、三層的小樓,可做生意。小樓有涼臺亭柱,十分漂亮。仔細觀看,臨街一面較窄,一般都4米寬,而進深限制在最長15米,每座小樓一幢緊挨一幢,都瘦瘦地像一個個亭亭玉立的苗條淑女。
大客車行駛了2個多小時,駛入海防福林寺,這里寺廟不大,但香火很濃。走進這里,只見不少善男信女們來這里拜佛求神。大家在這里攝影留念,畢竟是異國他鄉,留幾張照片很有意義。在市中心花市一條街上,五顏六色的鮮花將這里變成花的海洋,著實令人賞心悅目。在海防見不到國營商店,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私營或合營的商家,有趣的是商店里的店員多數都會講一口流利的漢語,所以在這里購物十分方便。
海防劇院,是法國設計并遺留下來的古式二層小樓。建筑規模不大,但與周邊獨居門戶的商業店鋪相比,也算獨樹一幟了。海防大教堂是這座古城的古老建筑,坐落在市中心。來到這里讓人有一種莊嚴肅穆之感,這里是教徒們朝拜、洗禮、讀圣經的地方,我們在這里似乎感受到另一國度朝覲者對真主的崇拜之情。
在海防摩托車之多,可稱得上越南城市之奇觀,多得讓你想不出來,在上下班高峰時間交通路口如遇上了紅燈,一會兒就能排出幾十甚至上百米,把整條街路幾乎占滿了。在海防市大客車見到的不多,騎摩托車的上班族和可載一、二個人的三輪“倒騎驢”,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成了這座城市的一道風景。
值得游客羨慕的是越南人的身材,他們雖稱不上高大偉岸,但卻個個苗條挺拔,無論男女老少,臃腫肥胖者寥寥無幾,在越南的城市看不到減肥藥的廣告,更沒有兜售減肥食品的場所。是氣候炎熱所致,還是食物構成有方?可以肯定地說,越南是一個拒絕減肥的國度。
涂山是一座與陸地相連的半島,是越南北部著名的避暑勝地,它坐落在距市內20多公里的大海邊,每年都吸引眾多的國內餐游客到此休閑度假,美麗的沙灘海濱在這里一覽無疑。走進建在涂山半島海邊山頭上的“萬花賓館”,這座涂山的標志性建筑,讓游人感受一下當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建的避暑行宮“萬花樓”,也屬偏得吧1 1993年一位美籍華人投資在此又建了一個大型娛樂場,同時經營博彩,即涂山賭場。
落日的夕陽,催我們踏上歸途,在車上我想到了許多許多……。神秘的越南在“革新、開放”中,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走出國門看世界對越南普通老百姓來說,已經不再是夢想!我們期待著有更多的越南朋友來中國北京,走進天安門!
作者簡介;李東倫,1951年生于遼寧撫順市,遼寧省作協、省散文學會會員,著有散文集《走出春天》《難忘鄉情》《華夏之旅》等。在國家、省市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百余篇。